• 2024年第9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8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6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5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4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3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2期封面文章推荐
  • 2024年第1期封面文章推荐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2卷第10期
    • 侯磊,周云梅,丁咚,李子珍,朱峙钢,单文婷,刘霞,艾飞

      2024,32(10):1233-124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1

      Abstract:

      目的 本项目拟以“苗药铁筷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抗炎活性及VEGF/VEGFR2/P38MAPK通路的调控机制。 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铁筷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牛Ⅱ型胶原蛋白溶液注入大鼠尾部,复制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2.0 mg/(kg·d),每隔1 d 1次;铁筷子低、中、高3个剂量组以铁筷子醇提取物灌胃0.25、0.5和1 g/(kg·d),每天1次;正常组、模型组均采用等量NaCl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 d。治疗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记录体重变化,测定大鼠足底厚度;治疗结束后取大鼠后肢,经Micro-CT检测骨质破坏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关节滑膜的病理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滑膜新生血管数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在大鼠滑膜组织中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 TNF)-α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p-P38、p-AKT的表达,以探索苗药铁筷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显著(P<0.01),足肿胀度明显增加(P<0.01),病理切片可见踝关节及后肢其他小关节滑膜组织明显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组织表面可见啃噬样病变,滑膜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Micro-CT显示明显骨质破坏、骨量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密度均显著下降,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A、VEGFR2、TNF-α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VEGF-A、VEGFR2、p-P38、p-AK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铁筷子醇提物呈剂量依赖性改善上述情况,以铁筷子高剂量组效果最优,大鼠的体重显著升高(P<0.05),足肿胀度明显下降(P<0.05),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及骨组织啃噬样病变情况明显好转,滑膜组织新生血管明显减少,VEGF-A、VEGFR2、TNF-α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VEGF-A、VEGFR2、p-P38、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 结论 苗药铁筷子可能通过调节VEGF/VEGFR2信号通路减轻CI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进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 袁欣,王安琪,王思宇,潘乐芯,汪佳颖,邹璐,杨爱东

      2024,32(10):1243-125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2

      Abstract:

      目的 探索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 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地塞米松组、咳喘六味合剂组),每组12只。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哮喘疾病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通过动物行为学观察、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指标检测、气道反应性测定评估哮喘疾病模型;通过体重测定,证候观察,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以及咳喘六味合剂干预后效果观察评估痰瘀互结证模型。 结果 (1)OVA诱导后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喘息,腹部翕动,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现象;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见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排列紊乱,局部脱落,基底膜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血清中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各浓度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激发后较正常组均表现出气道阻力(enhance pause,Penh)值增高(P<0.05)。(2)造模结束后,病证结合组大鼠出现寒颤、蜷缩少动、爪甲紫暗,尾部可见紫黑瘀斑、便溏,肛周不洁等证候表现;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体重上升(P<0.05);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升高(P<0.05),凝血酶时间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P<0.05),低、中、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升高(P<0.05);咳喘六味合剂组以上各项指标较病证结合组有改善。 结论 通过OVA诱导及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指标检测、以方测证综合评价该病证结合模型具有可行性。

    • 何杰,花宝金,张兴

      2024,32(10):1252-125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3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一种小鼠肺原位移植瘤及淋巴结转移模型,模拟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结转移,进行肺癌转移前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研究。 方法 培养小鼠Lewis肺癌细胞,经胸壁细胞注射法构建小鼠肺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于肿瘤移植后第7、14、21和28天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immunocytochemistry,IHC)观察原位移植瘤、淋巴结组织结构及B细胞变化。 结果 HE染色观察到随着肺癌的发展,淋巴结内生发中心、淋巴管及血管增多,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增大变形并有肿瘤细胞浸润。IHC结果同样表明原位肺癌模型小鼠淋巴结B细胞密度增加。 结论 成功构建C57BL/6J小鼠原位肺癌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肺癌淋巴结转移前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何永芸,黎红,胡明霞,姚玥,莫晓丹,杨秀芬

      2024,32(10):1260-126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4

      Abstract:

      目的 基于sGC-cGMP-PKG信号通路研究桂郁金(Curcuma kwangsiensis root tubers,GYJ)水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72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40 mg/kg)组以及GYJS低(1 g/kg)、中(2 g/kg)、高(4 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第1~3天皮下注射ISO(10 mg/kg),第4 ~ 14天皮下注射ISO(5 mg/kg),皮下注射ISO 4 h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周期为14 d。取材后,称量小鼠全心重和左心室重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观察鸟苷酸环化酶 1β3(guanylate cyclase 1,soluble, beta 3,GUCY1B3)、转化生长因子-β1(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 β1)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逆转录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GUCY1B3、环磷酸鸟苷依赖蛋白激酶1(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PKGⅠ)、磷酸二酯酶 5A(phosphodiesterase 5A,PDE5A)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组和GYJS各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全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P<0.001或P<0.0001),明显改善小鼠心肌组织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显著升高GUCY1B3在小鼠心肌组织中表达(P<0.05或P<0.01),显著降低TGF-β1的表达(P<0.05或P<0.01),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01),NO、cGMP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氧化应激指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上升(P<0.05或P<0.01),心肌肥厚标志物ANP、BNP和PDE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1),GUCY1B3、PKGⅠ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01)。 结论 桂郁金水提物对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GC-cGMP-PKG信号通路有关。

    • 吴朋烊,赵铃,李秋月,郭红艳,李超君,吴丽娜,赵正林

      2024,32(10):1270-128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5

      Abstract:

      目的 探究三白草酮(Sauchinone,Sch)抑制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小鼠肾组织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UUO纤维化模型组(UUO-Model group)、Sch低剂量组(Sch-Low group)、Sch高剂量组(Sch-High group)以及阳性对照组(Val group)。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肾输尿管,不结扎。UUO纤维化模型组剥离左侧近端输尿管进行双结扎,手术后第2天开始,Sch低剂量组(10 mg/kg)、Sch高剂量组(30 mg/kg)、阳性对照组(缬沙坦100 mg/kg)分别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MDA)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 mRN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胶原沉积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SMAD家族成员3(SMAD family member 3,SMAD3)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观察肾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type Ⅰ,Collagen Ⅰ)、CTGF、SMAD3、核因子E2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与UUO纤维化模型组比较,Sch低剂量组和Sch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以及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和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中TNF-α、IL-6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显微镜观察肾小管肿胀系膜增生、胶原纤维沉积显著改善;免疫组化显示,肾组织中 TGF-β1、SMAD3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显示Collagen Ⅰ、CTGF、SMAD3、NF-κ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同时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三白草酮改善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抗炎症、抗氧化应激作用,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促纤维化蛋白的表达所介导。

    • 秦娣,秦学林,郑一苇,丁雨欣,林毅,彭勇

      2024,32(10):1281-129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6

      Abstract: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和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病理性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ISO组)、运动组(EX + ISO组)、药物组(EMPA + ISO组)和联合组(EX + EMPA + ISO组)。EX + ISO组和EX + EMPA + ISO组小鼠持续训练6周,EMPA + ISO组和EX + EMPA + ISO组持续灌胃4周,ISO组、EX + ISO组、EMPA + ISO组和EX + EMPA + ISO组小鼠皮下注射ISO 7 d后进行解剖。通过称重和测量计算小鼠全心质量指数、左心质量指数、心胫比和左心胫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和麦胚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染色分别观察小鼠心脏病理改变、胶原纤维沉积以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纤维化及肥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巨噬细胞浸润情况、铁死亡和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1)与ISO组相比,EX + ISO组全心质量指数、左心质量指数、心胫比和左心胫比均有下降趋势,EMPA + ISO组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质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5),心胫比和左心胫比均下调,EX + EMPA + ISO组全心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5),另外3个指标均下调。(2)与ISO组相比,3种干预方式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1),心脏纤维化面积和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显著减少(P<0.001)。(3)与ISO组相比,3种干预方式组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1)和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EMPA + ISO组和EX + EMPA + ISO组Col 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EX + ISO组Col 3的mRNA表达呈现下降趋势。(4)与ISO组相比,3种干预方式组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5)与ISO组相比,3种干预方式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mRNA水平均上调,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6)与ISO组相比,EX + ISO组Pi3k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MPA + ISO组和EX + EMPA + ISO组Pi3k的mRNA水平上调,3种干预方式组Akt的mRNA水平有升高趋势,EX + ISO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EMPA + ISO组、EX + EMPA + ISO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有升高趋势。 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新型降糖药物EMPA以及两者联合能够减轻ISO诱导的病理性心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和抑制心脏铁死亡有关。

    • 李凯欣,刘光林,原茜倩,刘方邻,陈欢,侯宏卫

      2024,32(10):1295-130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7

      Abstract:

      目的 探究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Maoa c.1409 T > C同义突变对小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行为的雌雄差异。 方法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同义突变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防御性掩埋(defensive burial experiment,DBE)、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3D行为学分析(3D behavioral analysis system,3D-AI)等方法评估雌雄行为学差异;并检测小鼠的MAOA含量和酶活性。 结果 OFT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明显高于雄性SNP小鼠(P<0.001);EPM结果表明雄性SNP小鼠进入开放臂时间和次数高于雌性SNP小鼠,但无显著性差异;DBE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对于大鼠尿液的威胁其挖掘次数和挖掘持续时间显著下降(P<0.01);FST表明SNP雌鼠的不动时间更短,游泳时间更长(P<0.05),SNP小鼠表现出更显著的抑郁样行为,3D-AI发现雌雄小鼠在活动性以及攀爬转身奔跑动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Maoa检测发现与雄性SNP小鼠相比,雌性SNP小鼠的MAOA酶含量显著低于雄性SNP小鼠(P<0.001),但是雌雄SNP小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Maoa c.1409 T > C的同义突变导致雌雄SNP小鼠的Maoa基因表达并引起小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差异。

    • 黄艳秋,张月,石柳柳,赵小英,唐俊明,吴艳

      2024,32(10):1307-131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8

      Abstract:

      目的 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 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 + /-)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重及成年后重要脏器体重比,检测成年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等糖代谢指标。 结果ABI3BP-/-小鼠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敲除区域产生移码突变,RT-qPCR检测显示,ABI3BP-/-小鼠ABI3BP在mRNA水平上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体重测量显示,ABI3BP-/-小鼠出生时体重(1.25 ± 0.08 g)显著低于WT小鼠(1.34 ± 0.12 g)(P<0.05),但成年(120 d)ABI3BP -/-小鼠体重(27.70 ± 1.93 g)反而显著高于WT小鼠(23.64 ± 1.34 g)(P<0.01),但重要脏器与体重的比值,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糖耐量实验表明ABI3BP-/-小鼠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 min时血糖(15.68 ± 7.04 mmol/L)低于WT小鼠(23.01 ± 5.75 mmol/L)。 结论 ABI3BP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低出生体重、生长追赶及成年后糖耐量异常等临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生长特点,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选择之一。

    • 燕婷婷,李昊

      2024,32(10):1313-131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09

      Abstract: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常见病因之一。T2DM在持续性高血糖状态易出现种植体周围炎,并加重骨破坏。越来越多T2DM伴牙缺失患者选择口腔种植,此类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概率也增多,但其发病机制以及两者的关联性仍缺乏深入研究。啮齿类动物模型能模拟T2DM及种植体周围炎,并广泛应用于2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构建中;T2DM合并种植体周围炎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模拟复杂的内部环境,深入研究其病理进展、发病机制、相互作用及其治疗方法等,但目前此类模型构建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T2DM、种植体周围炎及T2DM合并种植体周围炎啮齿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优缺点,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 李开楊,吴小梅,黄敬,唐云,郭伟鑫,赵琦,杨梅

      2024,32(10):1320-133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10

      Abstract:

      TGF-β1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介质,主要通过激活其下游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Smad2和Smad3是促进TGF-β1介导的组织纤维化的2个主要下游调节因子,而Smad7是TGF-β1/Smad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抑制TGF-β1介导的肝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本文综述了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同时对靶向调控TGF-β1/Smad通路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 马一凡,李惠,陈函沐,师长宏

      2024,32(10):1332-133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11

      Abstract:

      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是一种膜结合线粒体酶,几乎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组织中,催化生物源性单胺和膳食衍生单胺的降解。MAOA主要调节神经递质代谢,但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以往研究更多关注MAOA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新近研究发现,MAOA在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AOA对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调节作用,以及通过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内单胺类物质及其代谢,进而对各类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如CD8+ T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挥的抑制作用;阐明开发新型MAOA抑制剂药物和多药联合可能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出MAOA可能作为1个肿瘤免疫新靶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杨晓彤,郭龙飞,陈莉,王文娟,赵银枝,袁媛

      2024,32(10):1339-135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12

      Abstract:

      谵妄是以意识模糊、思维混乱和注意力集中困难为特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影响ICU和老年住院患者。其不仅治疗成本高昂,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明,临床对谵妄的药物治疗很大程度是无效的。而构建动物模型是理解谵妄疾病机制、筛选新药和研究干预措施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谵妄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模型构建方法、模型评价三个方面总结谵妄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为基于谵妄动物模型开展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雷阳,李慧英,孟东方,张向北,王凯

      2024,32(10):1352-136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13

      Abstract: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作为一种复杂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良好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以为SONFH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本文通过回顾与整理国内外近年来SONFH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方面归纳和分析SONFH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SONFH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路永欣,李佳,谭文彬

      2024,32(10):1361-136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4. 10. 014

      Abstract:

      基因敲除技术日益成为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动物模型强有力的工具,HUA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揭示尿酸代谢的分子机制,而且对于评估潜在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详细探讨了基因敲除技术在构建HUA动物模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了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OX)、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等蛋白的基因在实验动物中的敲除,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建立HUA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指导。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2卷第10期
    全选
    显示模式: |
    • 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王俊伟, 耿兴超, 李伟

      Abstract: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影响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模型是研究RA发生机制、药理毒理机制和药物筛选评价的重要工具。目前常用的RA实验模型分为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RA实验模型已从诱导性模型和2D体外模型发展至自发性基因修饰模型和3D体外模型,中医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RA实验模型的造模、监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RA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马春霞, 陈振东, 田旭东

      Abstract: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模型在NAFLD发病机制的明确、特效药物研制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近五年来,除NAFLD动物模型被热议外,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与NAFLD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也相继增多,现将近五年来常用的NAFLD动物模型及其制备和评价方法作一总结,以期为同道在今后NAFLD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 1
    • cAMP信号通路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刘京霞

      Abstract:

      抑郁症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类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基于信号传导通路来干预抑郁症的策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cAMP通路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就近年来有关基于cAMP通路干预抑郁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调控cAMP通路及其级联影响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1
    • PDO异种移植模型在肿瘤精准化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邢燕子, 赵菊梅, 师长宏

      Abstract:

      精准化治疗已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根据患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精准化治疗的成功发展依赖于临床前肿瘤模型的应用。病患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PDO)异种移植模型结合了体外PDO模型和体内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的特点,不仅能维持原始肿瘤的异质性,还具有体外大规模培养、高通量药物筛选和体内药物敏感性测试的优点,是一种创新性、精准化的临床前疾病模型。本文综述了PDO异种移植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构建方法及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其在肿瘤精准化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前实验工具。

      • 1
    • 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张越, 李湘茹, 权金强, 高彩霞, 夏长友, 赵生国

      Abstract: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的均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是评价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动物遗传检测,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实验动物的SNP遗传质量检测方法也一直在更新。本文主要梳理了目前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 1
    • 三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的比较

      薛静波, 杨金凤, 黄恺,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Abstract:

      目的:比较四氯化碳注射复合高脂饲料饮食(CCl4+HFD)、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以及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AMLN)诱导的三种NASH模型血清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不同NASH模型的病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注射复合高脂饲料饮食(CCl4+HFD)、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AMLN)喂养10周、8周、26周制备小鼠NASH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GLU的水平及肝组织TG、TC、SOD、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FINS含量并计算HOMA-IR指数; HE、天狼猩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肝细胞脂肪变及胶原沉积,并根据活动度评分(NAS)对肝组织脂肪性肝炎分级评分。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三种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肝脏TG、TC、SOD、MDA含量均有显著上升;其中AMLN饮食诱导及CCl4+HFD复合模型小鼠的血清FINS、GLU的含量显著升高, HOMA-IR指数显著升高; MCD模型小鼠血清FINS的含量及HOMA-IR指数显著下降。HE染色、油红O染色及NAS评分结果显示,3种模型小鼠的肝组织均已进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且CCl4+HFD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最明显,AMLN模型小鼠肝脏脂滴最丰富。结论:上述三种模型均可稳定模拟人类NASH疾病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其中AMLN模型可模拟人类的发病过程及机制,且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全身代谢紊乱表现,但耗时较长,纤维化进展较慢。MCD饮食8周即可模拟NASH的血清及病理学特征,但无肥胖胰岛素抵抗发生。CCl4复合HFD模型10周即可诱导NASH模型,能模拟其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且肝组织纤维沉积与氧化应激损伤明显。

      • 1
    • 大鼠下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何志勇

      Abstract:

      目的:通过手术构建一种接近临床的大鼠下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为评价药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采用改良的下肢静脉结扎手术对大鼠下肢静脉结扎( 包括小隐静脉和股静脉),即小隐静脉合并股静脉完全结扎手术,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静脉内压持久升高,从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手术组大鼠手术后第6周,对大鼠静脉曲张进行评分,评选出造模成功大鼠,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迈之灵62.5 mg/kg灌胃每日一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0天,给药前1天、给药7天、14天、20天分别对大鼠下肢小腿部进行微距拍照、评分,结束后模型组和迈之灵组取手术侧下肢踝关节以上大隐静脉约1 cm长,对照组取相同侧下肢对应部位大隐静脉,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查白细胞介素2( IL-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1)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手术组22只大鼠,有20只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91%。根据大鼠下肢小腿静脉扩张、曲张和红肿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静脉曲张评分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给予治疗剂量的迈之灵后,与模型组相比,迈之灵组静脉曲张评分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可见明显的静脉曲张样改变,有轻度炎症;迈之灵组静脉曲张改变和炎症减轻。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下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为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相关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 1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复方胆草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旭涛, 王四园, 阮天音, 张昊,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Abstract: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复方胆草颗粒干预高脂饲料复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贝胆酸组(10 mg/kg/d )、复方胆草颗粒低、高剂量组(10.71g生药/kg/d、21.42g生药/kg/d),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模型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并复合CC14皮下注射,首次100% CC14溶液(4 mL/kg),之后40% CC14-橄榄油溶液(2 mL/kg),每周2次,共6周。各药物组从第3周开始给药,共给药4周。末次给药12h后,取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RNA-seq分析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 mRNA的表达,再以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检测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1),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汇管区及小叶间胶原沉积,油红染色显示红色脂滴面积显著增加(P < 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胆草颗粒组和奥贝胆酸组小鼠ALT、AST、TC和TG水平显著降低(P < 0.01),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及小叶间胶原沉积和红色脂滴面积减少(P < 0.01)。RNA-seq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2819个,上调基因543个,下调基因2276个;模型对照组与复方胆草颗粒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240个,上调基因206个,下调基因34个。两组交集基因221个,功能富集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CDT1, PLK1, BUB1B, TTK, KNL1, ESCO2, CDC6, NDC80, CDC25B, SGO1, CCNB2, ESPL1, CCNE1, MCM4, MCM5, FBXO5, BUB1, MCM2),凋亡(Caspase-3,Bax,P53,Apaf1,Bak,Caspase-8),p53信号通路(P53, CCNB2, APAF1, BAK, BAX, GTSE1, CASPASE-3, CCNE1),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HPGDS, CYP2C54, CYP2B10, TBXAS1, CYP2C50),半乳糖代谢(HK3, GLA, HK2, AKR1B7)等信号通路。RNA-seq测序分析发现复方胆草颗粒主要调控凋亡信号通路,并以定量PCR证实: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组织Caspase-3,Bax,P53,Apaf1,Bak和Caspase-8 mRN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胆草颗粒组肝组织Caspase-3,Bax,P53,Apaf1,Bak和Caspase-8 mRNA表达明显降低(P < 0.01);TUNEL染色结果表明复方胆草颗粒给药组肝细胞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数量减少(P < 0.01)。结论 复方胆草颗粒对高脂饲料复合CCl4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有关。

      • 1
    • 一种Lyz2-IRES-DTREGFP小鼠品系体内GFP的细胞表达特征和对白喉毒素的反应规律

      huazheng

      Abstract:

      【】 目的 观察白喉毒素对Lyz2-IRES-DTREGFP小鼠体内GFP阳性细胞的耗竭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6-8周龄转基因小鼠和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25 ng白喉毒素,连续三天,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髓系细胞耗竭情况。以GFP和CD11b组合作为髓系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标志。腹腔注射后分别取骨髓、外周血和脾中的细胞进行FCM检测,确定白喉毒素注射后GFP阳性细胞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结果 外周血中GFP阳性细胞在白喉毒素注射后第三天显著减少,脾和骨髓中GFP阳性细胞在注射后第一天显著减少,之后GFP阳性细胞开始逐渐恢复。 结论 白喉毒素对Lyz2-IRES-DTREGFP小鼠体内GFP阳性细胞具有耗竭作用,且不同的部位耗竭的时间不同。

      • 1
    •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舒肝化癥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田萌媛, 陈光顺, 赵鲲鹏, 张秋菊, 张铭

      Abstract:

      目的:探讨舒肝化癥方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星状细胞(HSC-T6)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剂量(7.38g/kg)、中计量(14.76g/kg)和高剂量(29.52g/kg)舒肝化癥方组及秋水仙碱组(0.2mg/kg),每组8只。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溶液,同时各给药组每天予以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血清生化指标ALT、AST;HE和天狼星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ELISA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 Ⅰ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JAK2、P-JAK2、STAT3、P-STAT3、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肝组织中JAK2、STAT3、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将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抑制剂组及联合组,除空白组外均用LPS诱导,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α-SMA、Col Ⅰ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K2、P-JAK2、STAT3、P-STAT3、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细胞中JAK2、STAT3、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舒肝化癥方剂量依赖性改善肝功能,并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舒肝化癥方各剂量组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舒肝化癥方含药血清显著下调LPS诱导的HSC-T6细胞中α-SMA、Col Ⅰ、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P<0.05)。结论:舒肝化癥方在大鼠体内、体外均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炎症的表达有关。

      • 1
    • 气滞血瘀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与探索

      曹琳娜, 李铭哲, 施展豪, 王香香, 潘志强, 彭佩克

      Abstract:

      目的:探索气滞血瘀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气滞血瘀证候造模(7天)联合肝癌皮下移植瘤造模(20天),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气滞血瘀组、移植瘤组和复合模型组,观察造模后小鼠的证候表现以及肿瘤大小与重量。结果:(1)体重变化:造模第7天,气滞血瘀组和复合模型组体重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2)体温变化:造模第7天,与空白组相比,气滞血瘀组体温显著降低(P<0.05),移植瘤组体温升高(P<0.05);造模第27天,复合模型组体温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3)证候表现:根据证候评分表进行打分,造模第7天,气滞血瘀组和复合模型组小鼠均出现气滞血瘀证候(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移植瘤组小鼠的评分随肿瘤的成型而上升,复合模型组的评分较气滞血瘀组显著上升(P<0.05)。(4)爪部瘀点:与空白组相比,3组造模小鼠的爪部瘀点均明显增多(P<0.05),且复合模型组爪部瘀点最多。(5)爪部r值:与空白组相比,3组造模小鼠爪部r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复合模型组爪部r值始终低于其余三组。(6)旷场活动度:与空白组相比,复合模型组小鼠的垂直和水平旷场活动度显著降低(P<0.05)。(7)凝血四项指标:与空白组相比,复合模型组APTT缩短、TT缩短、FIB明显增多(P<0.05或P<0.01)。(8)肿瘤大小与重量:与移植瘤组相比,复合模型组肿瘤大小和瘤重显著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气滞血瘀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表明肝癌病程中会出现气滞血瘀证候,并且气滞血瘀证可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展。

      • 1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代谢物质基础研究

      张秋菊, 王宇, 凌必时, 司美龙, 孟浩先, 田萌媛, 张铭, 连妮妮, 康万荣, 金华

      Abstract: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研究常用病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可能的代谢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综合动态观察和检测SHR大鼠的一般状态、性情、周围血管充盈度、舌象、饮食和水量摄入、大小便量与性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痛阈和旷场实验,以辨别其可能的中医证型。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对血清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以初步揭示引起血压升高和中医证型表现的物质基础。结果 与WKY组大鼠相比,SHR毛色暗黄,易激惹状态及周围毛细血管充盈评分明显增高(P≤0.05);舌色赤红,舌质干、津液少;二便及饮食饮水明显减少,粪便含水量较低(P≤0.05);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显著升高;痛阈下降;旷场实验显示边缘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增加(P≤0.05)。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WKY组大鼠相比,SHR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共有114种(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为Lipids and lipid-like molecules(40.35%)、Organic acids and derivatives(22.8%)、Organoheterocyclic compounds(15.79%)。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25条代谢通路,进一步差异丰度得分分析,其中16条通路被激活,仅4条通路被抑制,5条通路未见明显变化;而其中与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的3条通路中,谷氨酸能突触(Glutamatergic Synapse)和γ-氨基丁酸能突触(GABAergic Synapse)被激活,而5-羟色胺能突触(Serotonergic Synapse)则被抑制。结论 SHR有急躁易怒、周围血管扩张侧支循环形成、球结膜充血膨出、舌色赤红,舌质干、便秘、小便少而赤黄、心率、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这些均提示SHR表现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其物质基础除了与脂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有关外,还可能和兴奋性神经代谢通路被活化而抑制神经代谢通路被抑制有关。

      • 1
    • 雾化吸入脂多糖导致的大鼠急性肺炎模型不同标本中炎性因子比较研究

      宋玲, 高云航, 李晗, 陈腾飞, 侯红平, 叶祖光, 张广平

      Abstract:

      观察雾化吸入脂多糖(LPS)导致的大鼠急性肺炎模型中肺灌洗液、肺组织、血液中炎性因子变化。方法 采用雾化吸入浓度为4 mg/mL脂多糖(LPS)15 min,连续造模三天诱导大鼠急性肺炎模型,同时监测雾化LPS的粒径分布及气溶胶浓度,HE 染色观察大鼠肺脏病理学形态变化,显微镜观察肺泡灌洗液涂片白细胞及计数;MSD 检测肺组织、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FN-γ、IL-1β、IL-4、IL-5、IL-6、IL-10、IL-13、TNF-α、KC/GRO 炎性因子;结果 LPS诱导的肺炎模型组织病理学肺脏可见局灶或弥漫、肺泡上皮坏死伴脱落、炎性细胞浸润。测定雾化LPS粒径分布为Dv(10)=0.6974(μm)、Dv(50)=3.387(μm)、Dv(90)= 8.836(μm),气溶胶浓度为4.08g/m3,计算大鼠的吸入剂量为47.10mg/kg。肺泡灌洗液中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模型组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IL-1β、IL-6、KC/GRO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P<0.05,P<0.01)。肺灌洗液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01,P<0.001)。血清中炎性因子未见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显著变化。结论 雾化吸入脂多糖(LPS)诱导的肺炎模型 IL-1β、IL-6、KC/GRO以及TNF-α发生显著变化。该模型为肺部局部炎症模型,血清炎症因子未见显著性变化,肺组织和肺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更容易出现显著性变化。

      • 1
    •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

      赖琴

      Abstract: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自发性、诱导性、人源化小鼠和基因敲除模型四类,狼疮动物模型对于研究SLE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种狼疮动物模型进行评述和比较,阐明不同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主要特征和优缺点,为研究者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参考。

      • 1
    • 贵州小型猪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建立及评价

      邱华明, 李子祥, 唐杰, 吴延军, 赵海, 吴曙光

      Abstract:

      【】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贵州小型猪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和相关指标。方法 选取6月龄贵州小型猪26只,其中对照组6只采用基础饲料喂养10个月,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组2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10个月、青皮附子水煎剂喂养3个月,构建了贵州小型猪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采用小便情况、大便情况、行动及精神、对周围环境反应、皮毛鼻盘色泽等五方面量表评价中医证型,血清CD4+、CD8+及两者比值,cAMP、cGMP及两者比值、舌象R、G、B值评估气阴两虚证。采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HDL-C、LDL-C、PT、APTT等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来评价评估2型糖尿病。结果 模型组小型猪的体征可概括为体型偏胖、神疲乏力、好卧、懒动、精神萎靡、无神、食少多饮、皮毛无光泽、皮毛灰暗;二便、行动及精神、对周围环境反应、皮毛鼻盘色泽等评分偏低(P<0.05);舌象呈舌红无苔或少苔;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型猪实验室指标出现了FPG、HbA1c、HOMA-IR、TC、LDL-C、cAMP、cGMP、舌象R、G、B值显著降低,PT、APTT、CD4、CD4/CD8值显著下降,TG升高(P > 0.05),HDL-C升高(P > 0.05),cGMP升高(P > 0.05);病理染色显示胰腺组织破坏。结论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配合破气伤阴中药饲喂的方法可成功建立T2DM气阴两虚小型猪模型。建立的该模型在中医证候上呈现神疲乏力、烦渴欲饮、气短懒言、舌红少津、少苔、脉虚无力的主症和小便色黄透明无味、大便干结、反应迟钝、蜷缩、皮毛无光泽、灰暗、鼻盘淡白无华等兼症,也呈现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

      • 1
    • NF-κB信号通路与病毒性心肌炎

      邱月清, 陈振翼

      Abstract: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广泛的生物过程。现有证据表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早期病理变化主要是病毒直接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能够有效清除病毒;而晚期则是病毒激活免疫应答后导致的间接炎症损伤,此时不受控制的炎症可损害心肌,导致心功能障碍。因此,促炎和抗炎之间的平衡对VMC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NF-κB通路不仅可介导炎症反应,还可调控细胞焦亡、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参与VMC的病理进展。

      • 1
    • 靶向CAF策略在PDA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星宇, 秦靖, 胡耀华, 郭梦甜, 赵菊梅, 师长宏

      Abstract:

      【】 胰腺导管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癌,其发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其效果不佳,这与PDAC具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密不可分,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ECM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AF可通过分泌大量效应分子,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内的其他免疫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TME,使癌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进而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ECM重塑甚至耐药。本文就靶向CAF在PDA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通过消耗CAF、抑制CAF分泌效应分子、重编程CAF、限制CAF诱导的ECM重塑等方式,促使TME由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的研究策略,期望产生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从而为PDA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 1
    • Apoe基因定点敲除小鼠构建及其表型

      柯璐, 曹愿, 谷文达, 刘甦苏, 孙晓炜, 赵皓阳, 翟世杰, 郭怀勇, 娄玥, 范昌发

      Abstract:

      目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CRISPR/Cas9技术从头构建Apo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进一步探讨Apoe在血脂代谢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症中的功能。方法:针对C57BL/6J小鼠Apoe基因设计2个sgRNA靶位点,并将sgRNA和Cas9 mRNA共同注入受精卵,移植至ICR受体鼠,获得F0代小鼠,通过提取鼠尾DNA以及PCR筛选,获得阳性小鼠。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各组织中Apoe mRNA表达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血脂指标,并通过油红O染色主动脉血管,以检测动脉内膜脂质的积聚。结果:PCR及测序结果确认成功构建了Apoe基因敲除小鼠(C57BL/6-Apoeem1/Nifdc,简称Apoe KO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Apoe KO纯和小鼠(Apoe-/-)的肝、大脑、脾、肾和肺组织中的Apoe mRNA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且雄性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血管油红O染色显示,在相同且食用正常饲料条件下,野生型小鼠无脂质堆积,Apoe-/-小鼠则呈现大量红色脂质斑块。结论:本文成功构建Apoe基因敲除小鼠,该纯合子小鼠在非高脂饲料下呈典型的异常血脂代谢及主动脉内膜脂质积聚特征。本工作为Apoe KO小鼠资源提供了背景数据,为血脂代谢异常表型研究提供新模型。

      • 1
    • 听力损失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泽萱, 戴俭宇

      Abstract: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作为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听力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为了更好地探索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出能够模拟人类听觉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经典的造模方法为药物注射,包含腹腔注射顺铂,庆大霉素,线粒体毒素,D-半乳糖,呋塞米和卡那霉素,新霉素以及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等;物理方式造模包含噪音,颈椎注射硬化剂,缺血再灌注,注射血管加压素等,此外还有基因改造技术等其他新颖造模方式。本文从上述听力损失造模方法优缺点的角度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更加深入研究听力损失造模方式提供基础和依据。

      • 1
    • 水貂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

      何佳蕾, 何松, 张晴, 张曦文, 张贺, 袁宝, 陈健, 任文陟, 胡进平, 丁瑜

      Abstract:

      水貂(Mink)作为一种小型珍贵的毛皮动物,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显著价值,还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与人类在呼吸系统、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相似性,逐渐展现出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水貂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包括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动物行为模型、犬瘟热动物模型、呕吐模型、酶消化模型、睾丸退化模型及自伤行为模型中的应用。同时,文章强调了水貂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水貂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广阔前景,为后续水貂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1
    • 近五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应用进展

      屈媛媛, 冯楚文, 孙维伯, 孙忠人, 李彬彬, 鲁菁, 邵玉莹, 郭述豪, 陈涛, 杨添淞

      Abstract: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及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有限,目前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改善临床症状。在此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同时对动物模型进行有效评价尤为重要。该文综合CFS诊断标准和基础研究开展情况,总结近5年CFS基础研究中涉及的模型评价相关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首次从一般状态评价、疲劳状态评价、认知功能评价、情绪状态评价和疼痛程度评价5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呈现现状、揭露问题、引发思考、推动改进。

      • 1
    • 博来霉素诱导小鼠实验性肺纤维化方法的优化

      朱栋伟, 赵琪, 柏乐, 潘婷钰, 王晶, 魏云, 徐泳, 周贤梅

      Abstract:

      目的:比较腰穿针气管内滴注及气溶胶气管内雾化两种不同方式,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以便探索出更佳的造模方法。 方法:将72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穿针模型组和气溶胶模型组,每组24只。空白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腰穿针模型组使用腰穿针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气溶胶模型组使用肺部雾化给药装置气管内雾化喷入博来霉素;分别于造模后第14天及第21天检测小鼠的肺部影像学病变、组织病理学改变、羟脯氨酸水平、I型胶原表达水平和α-SMA蛋白表达量,以评价各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两组模型组小鼠均精神萎靡,扎堆喜卧。与空白组相比,两组模型组在14天和21天,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0.01)。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腰穿针组白色阴影围绕在气管周围,而气溶胶组白色阴影则分布更为弥散。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以气溶胶组最高,且以21天更为显著。两组模型组造模后14天和21天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21天羟脯氨酸的增加更显著、更稳定(P<0.001)。两组模型组造模21天后Collagen I的表达均显著增加,且以气溶胶组更为显著(P<0.001)。α-SMA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模型组造模21天后肺组织中α-SMA的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综合多种因素,气溶胶气管内雾化法可以作为肺纤维化模型构建的优选方案。

      • 1
    • 抗菌性碳点修饰PEEK干预MRSA感染环境植入物骨整合性能的体内研究

      何宏星, 张心恬, 章梦涵, 王耀, 邓晓琴, 翁少煌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评价抗菌性碳点修饰聚醚醚酮(PEEK)在感染性骨缺损环境的骨整合性能。方法 熔融法制备结合透析纯化获得胍基碳点(G-CDs),应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通过浸泡-干燥法制备G-CDs修饰的PEEK植入物(PEEK/PVB-G-CDs)。将SD大鼠分为:(1)PEEK植入未感染组(PEEK(-)组),(2)PEEK/PVB-G-CDs 植入未感染组(PEEK/PVB-G-CDs(-)组),(3)PEEK植入感染组(PEEK(+)组),(4)PEEK/PVB-G-CDs 植入感染组(PEEK/PVB-G-CDs(+)组)。每组大鼠均于垂直股骨外侧髁处制备一个直径2 mm、深度5 mm的孔洞以模拟骨缺损。将30 μL生理盐水注入PEEK(-)和PEEK/PVB-G-CDs(-)组大鼠的骨缺损的骨髓腔内形成未感染组。将30 μL MRSA菌悬液(1.5×104CFU/mL)注入PEEK(+)和PEEK/PVB-G-CDs(+)组大鼠的骨缺损的骨髓腔内。植入术后0、2、4周,应用动物专用X射线机照射各组大鼠植入部位。术后6周,Micro-CT评估植入部位的骨组织特征。骨髓细菌培养、苏木精-伊红染色(HE staining)、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戈德纳三色染色(Goldner trichrome staining)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的骨植入部位。结果 (1)X射线、Micro-CT、骨髓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等结果确定证实了PEEK(-)和PEEK/PVB-G-CDs(-)组未出现感染,与骨缺损整合;PEEK/PVB-G-CDs(+)组发挥抗菌性有效控制MRSA菌株形成的骨髓炎实现骨整合,而PEEK(+)组因持续的感染无法骨整合;(2) 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明确PEEK(+)组显示出比其他三组更低的IL-4和IL-10等抗炎因子以及更强的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表明G-CDs修饰的PEEK可抑制MRSA感染,调节局部微环境的炎症水平,促进了骨缺损部位的骨整合。结论 抗菌性碳点修饰PEEK具备优异的骨整合性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候选策略。

      • 1
    • 基于宏基因组学探究葛根芩连汤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SD大鼠模型菌群失调的作用机制

      唐秋梅, 韩雪, 杨光勇, 陈瑞, 王文佳, 涂小华, 田维毅, 蔡彦朋, 陈驰, 何光志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鼠后肠道菌群以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SPF级雌雄各半的SD大鼠喂养7天后,按照1:5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使用克林霉素250 mg/kg灌胃造模,1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od)、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GQD-H)、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GQD-M)、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GQD-L)、丽珠肠乐组(LBP),每组10只。按照给药剂量GQD-H(10.08 g/kg)、GQD-M(5.04 g/kg)、GQD-L(2.52 g/kg)、LBP(0.15 g/kg)灌胃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天1次,连续给药7天后采集粪便,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结果: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提示Mod组与GQD治疗组之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差异;GQD在门水平上增加厚壁菌门的丰度,降低变形菌门丰度。在属水平上增加肠道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Thomasclavelia、Mediterraneibacter相对丰度,降低Adlercreutzia、Muribaculum、Escherichia相对丰度;GQD上调氨基酸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免疫疾病途径。结论:GQD干预AAD后能改善肠道有益菌和致病菌的丰度比例,进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修复肠道免疫系统。

      • 1
    • 熊胆粉及熊去氧胆酸对肝癌癌前病灶的作用

      贾贵阳, 倪元萍, 王梦茹, 涉谷淳, 金美兰

      Abstract:

      目的 为了探究熊胆粉(BBP)及其熊去氧胆酸(UDCA)在肝癌癌前病灶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利用短期致癌动物模型探索了BBP和UDCA的抗氧化作用及它在抗癌前病灶中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SPF级SD大鼠40只四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EN),熊胆粉组(DEN+BBP, 200 mg/kg), 熊去氧胆酸组(DEN+UDCA, 30 mg/kg)各组10只。实验开始除Control组外所有大鼠腹腔注射100 mg/kg 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每周一次共三周。从实验开始到结束,DEN+BBP组每天灌胃200 mg/kg BBP水溶剂,DEN+UDCA组每天灌胃30 mg/kg UDCA悬浮溶液。结果 DEN组, DEN+BBP组, DEN+UDCA组的体重和肝重量,三组之间没有差异。DEN组的肝组织中MDA的水平显著增高,GSH、SOD的水平显著降低。但UDCA处理显著降低了MDA的水平,显著增加了GSH、SOD的水平。相反,BBP处理在血清中发挥同样的作用。DEN+BBP组和DEN+UDCA组的GST-P阳性病灶数量及面积和Ki-67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DEN组,且在DEN+UDCA组中更为明显。同时,DEN+UDCA组中的Caespase-9表达量显著高于DEN组。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BBP和UDCA对DEN诱导的肝癌癌前病灶的发生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DEN诱导的氧化应激也有抗氧化作用,但它们的作用方式不同。同时,这些抗氧化作用是否参与抗癌作用需进一步的研究。

      • 1
    • AOM/DSS诱导建立结肠炎-癌转化大鼠模型的组织学评价及肠道菌群分析

      魏秀楠, 孙大娟, 梁峻尉, 刘佳卉, 李公义, 迟莉丽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表征炎症性肠病炎-癌转化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其肠道菌群特征。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SS不同干预周期的模型组(M1、M2、M3)。模型组大鼠均采用单次腹腔注射AOM联合自由饮用3个周期DSS的方法诱导结肠炎-癌转化,期间记录DAI评分,于DSS第1周期、第2周期、第3周期结束时分别处死M1、M2、M3组大鼠,留取脾脏、结肠组织及结肠内容物。采用H E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学损伤及癌变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AOM/DSS造模导致了显著的DAI评分上升、结肠缩短及脾脏指数升高。从M1到M3组,肠黏膜屏障逐渐破坏,病理评分逐渐升高,依次出现了异常隐窝灶、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同时,该病理演变过程表现出与人体炎症性肠病癌变相似的特征。在16S rRNA测序中,采用Wilcoxon和ALDEx2两种差异丰度检验工具筛选得到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单球菌属(Monoglobus)为代表的菌群丰度变化可能参与了结肠炎-癌转化的进展,并观察到差异菌群的功能主要富集到了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 AOM/DSS诱导建立的大鼠模型能较贴切地动态模拟结肠炎-癌转化的病理特点,同时伴随着特定肠道菌群丰度的改变,可能与菌群介导的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 1
    • PADI2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郑泽民, 刘可, 张延英, 赵亚, 师长宏

      Abstract: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s 2,PADI2)是一种可以催化蛋白质肽链上精氨酸残基转化为瓜氨酸残基的水解酶,其异常活化后,可导致过度的组织炎症和免疫反应,并最终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Ds)的进程。PADI2可以通过调节瓜氨酸化改变自身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原性,一方面促进自身免疫蛋白的形成,另一方面影响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进而调节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ADs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综述了PADI2的功能及其在ADs的作用,以期为揭示ADs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 1
    • 基于过敏进程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任梦娇, 严怡婷, 张瑜, 瞿旻晔, 刘涛

      Abstract:

      目的 比较OVA及MC903单独或联合造模条件下模型小鼠皮肤及肺组织敏化进展情况,建立并优化“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进程(AM)动物模型。方法 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A组、模型B组和模型C组。三组模型小鼠分别以MC903、MC903+OVA、OVA为造模药物,通过两次皮肤敏化激发和一次呼吸道敏化激发建立AM模型。运用皮肤敏化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免疫组化、酶联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皮损形貌学比较、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比较。结果 与OVA或MC903单独造模相比较,MC903联合OVA构建的AM小鼠模型皮损形貌学改变更为显著、小鼠皮肤敏化严重程度评分更高、皮肤及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更为严重、相关炎症因子TSLP、IL-4、IL-13及IL-10的表达变化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 运用MC903联合OVA优化的AM动物模型构建成功,为AM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 1
    • 氧化应激在卵巢功能障碍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媛, 张依莎, 游典, 童凯雯, 项盈盈, 陈怡辰, 裴弈闻, 张婷

      Abstract: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年龄相关性卵巢衰老中起关键作用,其潜在机制复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介导多种病理过程诱发衰老下的卵巢功能障碍,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炎症、细胞凋亡以及端粒的缩短均在氧化应激导致的卵巢衰老中发挥作用,通过抗氧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氧化应激下的卵巢功能。

      • 1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雷阳, 李慧英, 孟东方, 张向北, 王凯

      Abstract: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作为一种复杂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良好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以为SONFH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本文通过回顾与整理国内外近年来SONFH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方面归纳和分析SONFH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SONFH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1
    • 高尿酸血症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进展

      路永欣, 李佳, 刘明玉, 谭文彬

      Abstract:

      基因敲除技术日益成为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 动物模型强有力的工具,HUA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揭示尿酸代谢的分子机制,而且对于评估潜在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详细探讨了基因敲除技术在HUA动物模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了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 UOX)、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等基因在实验动物中的敲除,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建立HUA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指导。

      • 1
    • 单胺氧化酶A:神经起源的肿瘤免疫新靶点

      马一凡, 李惠, 陈函沐, 师长宏

      Abstract:

      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是一种膜结合线粒体酶,几乎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组织中,催化生物源性单胺和膳食衍生单胺的降解。MAOA主要调节神经递质代谢,但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以往研究更多关注MAOA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新近研究发现,MAOA在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AOA对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调节作用,以及通过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内单胺类物质及其代谢,进而对各类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挥的抑制作用;阐明开发新型MAOA抑制剂药物和多药联合可能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最终提出MAOA可能作为一个肿瘤免疫新靶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分析

      陶诗怡, 于林童, 李军, 杨德爽, 吴佳芸, 黄力, 邵明晶, 黄炫淳

      Abstract: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DCM病因复杂多样,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干预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10年存活率不足25%。本研究基于DCM动物模型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总结DCM动物模型构建特征并评价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研究发现,DCM造模方法主要涉及基因编辑、药物诱导、免疫诱导、病毒感染、快速起搏诱导等,实验动物主要包括鼠、斑马鱼、果蝇、猪等,以小鼠和大鼠为主。基因编辑是最常用的DCM动物模型,其次是阿霉素诱导造模。目前同一类型DCM动物模型所选实验动物、实验用药及其单次或累积剂量、给药方式、造模周期等均有差异,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同一模型中医临床吻合度普遍较西医临床吻合度低。此外,DCM动物模型成模标准多以西医理论为基础,证候模型辨证标准及四诊信息采集标准尚未规范统一,未来有待建立稳定、均一、临床吻合度高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DCM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1
    • 天然产物调控TGF-β1/Smad通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李开楊

      Abstract:

      TGF-β1被认为是肝脏纤维化形成的关键介质,主要通过激活其下游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Smad2和Smad3是促进TGF-β1介导的组织纤维化的两个主要下游调节因子,而Smad7是TGF-β1/Smad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抑制TGF-β1介导的肝脏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HSC活化,减少ECM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本文综述了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同时对靶向调控TGF-β1/Smad通路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 1
    • 2型糖尿病合并种植体周围炎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燕婷婷, 李昊

      Abstract: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的常见并发症。T2DM可能会增强种植体周围炎的骨破坏。但二者之间的关联机制未完全被阐明,需要建立有效的T2DM合并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目前已有一些T2DM合并种植体周围炎啮齿动物模型的构造方法被提出。本文就T2DM合并种植体周围炎啮齿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综述。可为预防和治疗T2DM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及动物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 1
    • 三白草酮对UUO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的 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吴朋烊, 赵  铃, 李秋月, 郭红艳, 李超君, 吴丽娜, 赵正林

      Abstract:

      目的 探究三白草酮(Sauchinone,Sch)抑制单侧输尿管结扎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 小鼠肾组织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40 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UUO纤维化模型组(UUO-Model组)、Sch低剂量组(Sch-Low组)、Sch高剂量组(Sch-High组)以及缬沙坦阳性对照组(Val组)。手术后第2天开始,Sch低剂量组(10 mg/kg)、Sch高剂量组(30 mg/kg)、缬沙坦阳性对照组(100 mg/kg)分别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中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检测肾组织中SOD活性、MDA和ROS含量;RT-qPCR 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 mRNA水平;采用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胶原沉积以及TGF-β1、Smad3 和 CTGF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观察肾组织中 Collagen Ⅰ、CTGF、Smad3、Nrf2、HO-1、NF-κB 蛋白表达。结果 与UUO模型组比较,Sch低剂量组和Sch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以及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和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中TNF-α、IL-6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显微镜观察肾小管肿胀系膜增生、胶原纤维沉积显著改善;免疫组化显示,肾组织中 TGF-β1、Smad3 和 CT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显示 Collagen Ⅰ、CTGF、Smad3、NF-κ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同时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或P<0.01)。结论 三白草酮改善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抗炎症、抗氧化应激作用,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促纤维化蛋白的表达所介导。

      • 1
    • 基于Abi3bp基因敲除构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初步探讨

      黄艳秋, 张月, 石柳柳, 赵小英, 唐俊明, 吴艳

      Abstract:

      目的 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利用CRSIPR/Cas9技术构建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繁殖鉴定,采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 -/-)、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三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重及成年后重要脏器体重比,检测成年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等糖代谢指标。结果 基因鉴定证实Abi3bp基因在Abi3bp -/-小鼠中被成功敲除;RT-qPCR检测显示,Abi3bp -/-小鼠Abi3bp在 mRNA水平上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体重测量显示,Abi3bp -/-小鼠出生时体重(1.25±0.08g)显著低于WT小鼠(1.34±0.12g)(P<0.05),但成年(120d)Abi3bp -/-小鼠体重(27.70±1.93g)反而显著高于WT小鼠(23.64±1.34g)(P<0.01),但重要脏器与体重的比值,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糖耐量实验表明Abi3bp -/-小鼠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min时血糖(15.68±7.04mmol/L)低于WT小鼠(23.01±5.75 mmol/L)。结论 Abi3bp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低出生体重、生长追赶及成年后糖耐量异常等临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生长特点,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选择之一。

      • 1
    • 基于sGC-cGMP-PKG信号通路研究桂郁金水提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何永芸, 黎红, 胡明霞, 姚玥, 莫晓丹, 杨秀芬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基于sGC-cGMP-PKG信号通路研究桂郁金水提物(GYJS)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72只KM(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40 mg/kg)阳性对照组以及GYJS低(1 g/kg)、中(2 g/kg)、高(4 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第1-3天皮下注射ISO(10 mg/kg),第4-14天皮下注射ISO(5 mg/kg),皮下注射ISO 4h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周期为14天。取材后,称量小鼠全心重和左心室重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情况;IHC染色观察GUCY1B3、TGF-β1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LDH、CK活性和NO含量,检测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cGMP含量;qPCR检测ANP、BNP、GUCY1B3、PKGⅠ、PDE5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组和GYJS各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全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P<0.001或P<0.0001),明显改善小鼠心肌组织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显著升高GUCY1B3在小鼠心肌组织中表达(P<0.05或P<0.01),显著降低TGF-β1的表达(P<0.05或P<0.01),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01),NO、cGMP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氧化应激指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上升(P<0.05或P<0.01),心肌肥厚标志物ANP、BNP和PDE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1),GUCY1B3、PKGⅠ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01)。结论 桂郁金水提物对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厚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GC-cGMP-PKG信号通路有关。

      • 1
    • Maoa c.1409 T>C同义突变小鼠情绪的雌雄差异研究

      李 凯 欣, 刘 光 林, 袁 茜 倩, 刘 方 邻, 陈 欢, 侯 宏 卫

      Abstract:

      目的:探究单胺氧化酶A(MAOA)MAOA c.1409 T>C同义突变对小鼠焦虑、恐惧等情绪行为的雌雄差异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NP同义突变小鼠模型,模拟人群中rs11370770位点的C和T等位基因多态性,通过动物模型的动物行为学和基因表达水平评价该基因的雌雄差异影响。动物行为学方面主要通过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防御性掩埋(Defensive burial experiment,DBE)、3D行为学分析(3D behavioral analysis)等方法评估Maoa同义突变基因多态性造成的雌雄行为学差异;基因表达方面检测小鼠MAOA含量和酶活性,评估Maoa rs1137070位点多态性对雌雄SNP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在旷场中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明显高于雄性SNP小鼠(P<0.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雄性SNP小鼠进入开放臂时间和次数高于雌性SNP小鼠,但无显著差异;防御性掩埋实验结果表明,雌性SNP小鼠对于大鼠尿液的威胁其挖掘次数和挖掘持续时间显著下降(P<0.01)。三维精细行为分析发现除小鼠运动轨迹和攀爬行为外无显著雌雄差异性。与雄性SNP小鼠相比,雌性SNP小鼠的MAOA酶含量显著低于雄性SNP小鼠(P<0.001),但是雌雄SNP小鼠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MAOA c.1409 T>C的同义突变可能通过影响雌雄SNP小鼠的MAOA表达情况引起雌雄小鼠恐惧和焦虑和情绪差异性。

      • 1
    • 清尔康茶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细胞炎症凋亡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谭电波, 刘中华, 杜青, 曾宏亮, 李跃辉

      Abstract: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轴探讨清尔康茶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细胞炎症凋亡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组、清尔康茶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双环醇片)组,连续灌胃给药14d。采用腹腔注射0.5% 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伊红-苏木素(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T1、HMGB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 、AST 、LDH水平和肝组织Hyp活性显著升高,以及肝组织中MDA和 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增多(P < 0.05或P < 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肝组织中 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 HMGB1和NF-κB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清尔康茶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小鼠血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 、AST 、LDH水平和肝组织Hyp活性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中MDA和 SOD活性明显增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肝组织中 SIRT1蛋白表达增加, HMGB1和NF-κB蛋白的表达降低(P < 0.05或P < 0.01)。结论 清尔康茶能有效保护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 HMGB1/ 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炎性凋亡有关。

      • 1
    • 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袁欣, 王安琪, 王思宇, 潘乐芯, 汪佳颖, 邹璐, 杨爱东

      Abstract:

      目的 探索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地塞米松组、咳喘六味合剂组),每组12 只。通过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哮喘疾病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通过动物行为学观察、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指标检测、气道反应性测定评估哮喘疾病模型;通过体质量测定,证候观察,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以及咳喘六味合剂干预后效果观察评估痰瘀互结证模型。结果 (1)OVA诱导后哮喘模型组、病证结合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喘息,腹部翕动,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现象;HE染色见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排列紊乱,局部脱落,基底膜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血清中IL-4、IL-6、TGF-β1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各浓度Mch激发后较正常组均表现出气道阻力值(Penh值)增高(P<0.05)。(2)造模结束后,病证结合组大鼠出现寒颤、蜷缩少动、爪甲紫暗,尾部可见紫黑瘀斑、便溏,肛周不洁等证候表现;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体质量上升(P<0.05);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升高(P<0.05),凝血酶时间减少( P<0.05 )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P<0.05),低、中、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升高( P<0.05 );咳喘六味合剂组以上各项指标较病证结合组有改善。结论 通过OVA诱导及高脂饮食联合冰水浴法建立痰瘀互结证哮喘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指标检测、以方测证综合评价该病证结合模型具有可行性。

      • 1
    • 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优效造模方法

      张日云, 吴凤兰, 毛德文, 王明刚, 裴浩, 李飞燕

      Abstract:

      目的 使用3种不同剂量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经济的HCC动物模型。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50mg/Kg剂量组(低剂量组)、70mg/Kg剂量组(中剂量组)、200mg/Kg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组6只,其余组各13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低剂量组第1-4周,每周腹腔注射2次,第5-12周,每周注射1次;中剂量组每周腹腔注射1次,连续16周;高剂量组单次给药1次,各组大鼠观察至16周。通过生存率、病理学检测、生化检测、肝脾指数计算、免疫组化、ELisa等检测方法验证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评价。结果 正常组大鼠存活率为100%,低剂量组为46.15%,中剂量组为69.23%,高剂量组为84.61%。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大鼠肝脏颜色变深,表面较粗糙,可见少量癌结节,质地稍硬;中剂量组大鼠肝脏表面粗糙,可见多个小的癌结节及散在块状占位性结节,质地坚硬;高剂量组大鼠肝脏颜色变浅,表面稍粗糙,未见明显癌结节。HE染色显示低、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性大,肿瘤细胞形成,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形成。与正常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 均有升高,低剂量组ALT、AST升高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ALT、AST、TBIL均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低剂量组血清(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水平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T(Prothrombin time,PT)、AFP(Alpha-fetoprotein,AFP )均有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血清APTT、PT、INR、AFP水平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血清PT、AFP水平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PTT水平略有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0.05,低剂量组脾指数升高,P<0.05,高剂量组肝指数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Alpha fetoprotein,AFP)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中剂量组均可成功诱导HCC大鼠模型,但中剂量组的病理改变和生化检查结果更符合人HCC的发病机理,且给药次数更少,大鼠存活率更高,能建立更经济实惠的优效HCC模型。

      • 1
    • 基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探究苗药铁筷子醇提物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作用

      艾飞

      Abstract:

      【摘要】目的 本项目拟以“苗药铁筷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 CIA大鼠抗炎活性及 VEGF/VEGFR2/P38MAPK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铁筷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牛II型胶原蛋白溶液注入大鼠尾部,复制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 MTX2.0 mg/(kg·d),每隔一天1次;铁筷子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以铁筷子乙醇提取物灌胃0.25g/(kg·d)、0.5g/(kg·d)、1g/(kg·d),一天1次;正常组、模型组均采用等量Nacl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 d。治疗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记录体重变化,测定大鼠足底厚度;治疗结束后去大鼠后肢,经microCT检测骨质破坏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关节滑膜的病理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滑膜新生血管数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在大鼠滑膜组织中检测VEGF-A、VEGFR2、TNFα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p-p38、AKT的表达,以探索苗药铁筷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显著(P<0.01),足肿胀度明显增加(P<0.01),病理切片可见踝关节及后肢其他小关节滑膜组织明显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组织表面可见啃噬样病变,滑膜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micro-CT显示明显骨质破坏、骨量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密度均显著下降,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A、VEGFR2、TNFα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VEGF-A、VEGFR2、p-P38、p-AK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铁筷子醇提物呈剂量依赖性改善上述情况,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优,大鼠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足肿胀度明显下降(P<0.05),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及骨组织啃噬样病变情况明显好转,滑膜组织新生血管明显减少,VEGF-A、VEGFR2、TNFα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VEGF-A、VEGFR2、p-P38、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苗药铁筷子可能通过调节VEGF/VEGFR2信号通路减轻 CI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进而发挥治疗 RA的作用。

      • 1
    • 小鼠肺原位移植瘤及淋巴结转移模型的建立

      何杰, 张兴

      Abstract:

      【】 目的 本研究建立一种小鼠肺原位移植瘤及淋巴结转移模型,模拟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结的转移,并用以进行肺癌转移前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研究。方法 培养小鼠Lewis肺癌细胞,通过经胸壁细胞注射法构建小鼠肺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于肿瘤移植后第7、14、21和28天取材,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原位移植瘤、淋巴结组织结构及B细胞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C57BL/6J小鼠原位肺癌模型,根据解剖部位取得纵膈淋巴结,通过HE染色观察到随着肺癌的发展淋巴结内生发中心、淋巴管及血管的变化,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结构变化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情况。IHC结果同样观察到模型组淋巴结B细胞(CD19+)密度增加。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肺癌淋巴结转移前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尤其是B细胞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1
    • 不同剂量下PM2.5介导的肺组织氧化损伤与上皮屏障破坏

      师玉玉, 邵奇, 王雪茜

      Abstract: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PM2.5造模探讨C57BL/6小鼠炎症、氧化应激、上皮屏障破坏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5.0组、PM7.5组、 PM10.0组,7天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染毒;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后将动物处死。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4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β、和TNF-a水平。用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4组小鼠氧化应激NO、MDA、SOD水平;TUNEL染色观察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PM2.5急性暴露导致小鼠肺泡间隔增宽,炎性细胞渗出;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4、IL-1β和TNF-α)及肺组织中NO、MDA含量升高,SOD降低(P < 0.01或P < 0.05);上皮细胞凋亡程度加深;上皮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剂量依赖性升高(P < 0.01或P < 0.05);结论 急性暴露于PM2.5颗粒物中,通过激活肺组织的炎症和氧化应激通路,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此外,PM2.5的暴露导致上皮细胞凋亡,特别是在造模剂量为10mg/kg时表现得尤为显著,破坏了上皮屏障的紧密连接。

      • 1
    • 有氧运动和恩格列净抑制铁死亡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重构

      秦娣, 秦学林, 郑一苇, 林毅, 彭勇

      Abstract: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和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病理性心脏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Con组、ISO组、运动(EX)+ISO组、EMPA+ISO组和EX+ EMPA+ISO组。运动组小鼠持续训练6周,EMPA组持续灌胃4周,所有ISO组小鼠皮下注射ISO 7天后进行解剖。通过称重和测量计算小鼠全心质量指数、左心质量指数、心胫比和左心胫比;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和WGA染色分别观察小鼠心脏病理改变、胶原纤维沉积以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纤维化和肥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以及铁死亡和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ISO组相比,EX+ISO组全心质量指数、左心质量指数、心胫比和左心胫比均有下降趋势,EMPA+ISO组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质量指数均显著降低,心胫比和左心胫比均下调,EX+EMPA+ISO组全心质量指数显著降低,另外3个指标均下调。(2)与ISO组相比,三种干预方式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心脏纤维化面积和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显著减少。(3)与ISO组相比,三种干预方式组Col 1和An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EMPA+ISO组和EX+EMPA+ISO组Col 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EX+ISO组Col 3的mRNA表达呈现下降趋势。(4)与ISO组相比,三种干预方式组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5)与ISO组相比,三种干预方式组Nrf2和Gpx4的mRNA水平均上调,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6)与ISO组相比,EX+ISO组Pi3k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EMPA+ISO组和EX+EMPA+ISO组Pi3k的mRNA水平上调,三种干预方式组Akt的mRNA水平有升高趋势,EX+ISO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EMPA+ISO组、EX+EMPA+ISO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新型降糖药物EMPA以及两者联合能够减轻ISO诱导的病理性心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和抑制心脏铁死亡有关。

      • 1
    • 非手术动物模型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孙榕

      Abstract: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包含从轻度认知障碍到全面痴呆的一系列疾病,可由不同原因的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引起。建立适宜的动物模型对于临床病理研究和药物研发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美模拟VCI的发病机制。目前的VCI造模以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为主流方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手术方法的涌现,为研究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本综述就VCI非手术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模型机制、模型特点进行讨论,为研究者选择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1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孙然, 侯平, 许关振, 薄慧赢, 孙迎迎, 张淑涵, 武妍彤, 刘越

      Abstract: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窦房结及其周边组织发生了损伤,使窦房结发生了兴奋、传导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律失常疾病。更好地探索SSS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出能够模拟人类窦房结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动物选择、造模原理及方法、模型评价方法及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更加深入研究SSS致病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 1
    • 基于小鼠模型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张晨阳, 胡耀华, 张延英, 师长宏

      Abstract:

      【摘要】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骨转移倾向,约70%的患者死于骨转移。小鼠模型是研究前列癌骨转移的重要工具,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阐释,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构建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以及评价策略,重点总结了通过小鼠模型揭示的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的机制,以期为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工具。

      • 1
    • 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脾脏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益肺健脾方的干预作用研究

      杨玉洁, 朱中博, 张艳美, 刘喜平, 张旭辉, 张志明

      Abstract: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脾脏T细胞凋亡及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益肺健脾方保护ALI的机制是否与下调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抑制T细胞凋亡有关。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益肺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给予地塞米松(每天0.5g/kg)灌胃,益肺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每天12、6、3g生药/kg的益肺健脾方灌胃,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14d。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情况;观察各组大鼠肺部影像学特征及脏器指数和肺组织湿重/干重(W/D)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细胞亚群(CD4+/CD+8)及脾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脾脏中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降低,脾脏和胸腺脏器指数减少, 肺组织湿重/干重(W/D)显著升高(P<0.01),肺部组织出现炎性渗出、肺泡破裂等现象,同时伴有肺纹理增粗以及大片磨玻璃影,T细胞亚群(CD4+/CD+8)显著减少,XAF1、FAS、TNF-α蛋白表达及T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经益肺健脾方干预后,大鼠肺组织湿重/干重(W/D)脾脏明显降低,胸腺的脏器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T细胞亚群(CD4+/CD+8)明显增加,XAF1、FAS、TNF-α蛋白表达及T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ALI可诱发大鼠脾脏XAF1、FAS、TNF-α蛋白表达上调及T细胞凋亡,益肺健脾方可能通过下调XAF1、FAS、TNF-α蛋白表达,抑制脾脏T细胞凋亡保护ALI。

      • 1
    • 跑台运动上调BDNF/TrkB-CREB通路改善神经性疼痛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

      王晓歌, 鲍金宇, 杨帅, 吕怡杭, 臧卫东, 李翠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探究中低强度跑台运动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研究BDNF/TrkB- CREB通路参与运动缓解CCI大鼠疼痛及焦虑行为的神经机制。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CCI)组、假手术+运动(Sham+Exe)组、模型+运动(CCI+Exe)组,其中运动组大鼠进行四周的跑台训练。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F)和热缩足潜伏期(PWL),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和旷场实验(OFT)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海马组织中的BDNF、TrkB、CREB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CCI组大鼠术后7 d、14 d、21 d、28 d、35 d的术侧PWT和PWL显著低于Sham组(P < 0.01),与CCI组相比,CCI+Exe组术侧PWT在21 d后显著增加(P < 0.05),术侧PWL在14 d后显著增加(P < 0.01);(2)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停留在开放臂的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 < 0.01),在闭合臂的时间百分比显著升高(P < 0.01),CCI+Exe组开放臂时间百分比较CCI组显著升高(P < 0.05);(3)CCI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百分比较Sham组显著降低(P < 0.01),CCI+Exe组与CCI组相比显著增加(P < 0.05);(4)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海马中的BDNF、TrkB、CR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P < 0.01),4周的跑台运动使BDNF、TrkB、CREB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四周有氧运动缓解了CC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并且缓解了慢性疼痛诱导的焦虑样行为;上调BDNF/TrkB-CREB通路可能是运动缓解慢性疼痛,改善焦虑情绪的机制之一。

      • 1
    • 单双次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 模型的比较

      唐会猛, 宋庆华, 谢云云, 孙鑫, 杨帆, 杨曙光, 田燕歌

      Abstract:

      目的 采用单次及两次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构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比较两种造模方式的成模率及稳定性。方法 1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单次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组(BLM-S组)、两次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组(BLM-M组)。BLM-S组第1天采用无创气管内滴注BLM(3 mg/kg,单次)诱导;BLM-M组第1、14天分别气管内滴注BLM(3 mg/kg、2 mg/kg)诱导,Control组采用无创气管内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ml/kg);于造模后第28、42、56、84 天分批取材。检测大鼠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静态肺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 of lung, Cchord)及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cation, Cdyn);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对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III,COL-III)表达。结果 (1)一般状态及生存情况:Control组、BLM-S组和BLM-M组生存率分别为:100%、80%、66%。第14-42天,BLM-S组与BLM-M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Control组(P < 0.05, P < 0.01)。第28-42天,BLM-M组体重显著低于Control组、BLM-S组(P < 0.05, P < 0.01)。(2)肺功能:与Control组比较,第28天BLM-S组肺功能IC、VC、Cchord、Cdyn均显著下降(P < 0.05, P < 0.01),BLM-M组IC、VC、Cchord显著下降(P < 0.05, P < 0.01);第42天BLM-S组大鼠IC、VC、Cchord显著下降(P < 0.05, P < 0.01);第42-84天BLM-M组大鼠IC、VC、Cchord明显下降(P < 0.05, P < 0.01)。(3)肺病理:第28-84天,BLM-S组大鼠出现炎性浸润及纤维条索后逐渐减少(P< 0.05, P <0.01);BLM-M组大鼠出现纤维化及肺泡炎后较为稳定(P< 0.05, P <0.01)。(4)胶原沉积:各时间点BLM-S组、BLM-M组大鼠肺组织内COL-III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组(P < 0.05, P < 0.01);第42-84天BLM-S组COL-III含量显著低于28天(P < 0.05)。结论 2种造模方式均可成功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其中单次法操作简便,大鼠死亡率更低,28天时纤维化程度明显,但在42天之后会逐渐恢复;两次法造模成功率更高,模型稳定性更好,至84d仍有超半数大鼠存在明显纤维化。

      • 1
    •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毛菊苣对肥胖小鼠粪便胆汁酸谱的影响

      祁淑雯, 仲烨伟, 阿达来提·阿布都热西提, 张芮, 侯文慧, 张春子, 马小燕, 马晓丽

      Abstract:

      【】 目的 采用UPLC-Orbitrap-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毛菊苣乙醇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粪便胆汁酸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6周龄C57 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和二甲双胍组。正常组给予常规饮食,其余三组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以造成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每日灌胃200mg /kg毛菊苣乙醇提取物溶液,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100mg/kg二甲双胍溶液,持续10周。10周后收集小鼠肝组织检测肝脏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集小鼠粪便通过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进一步检测各组小鼠胆汁酸代谢轮廓;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P<0.0001)和肝脏TG(P<0.05) 显著升高,TC呈上升趋势(P>0.05),LDL-C呈下降趋势(P>0.05),HDL-C显著降低(P<0.001),表现出增重和脂质代谢异常。毛菊苣醇提物能显著减轻小鼠体重(P<0.0001),显著降低肝脏TG(P<0.0001)和LDLC(P<0.05)。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UPLC-Orbitrap-MS/MS法能准确定量粪便中的52种胆汁酸。对各类胆汁酸浓度进行分析发现,毛菊苣醇提物能显著增大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比例(P<0.05)。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和二甲双胍组之间的胆汁酸代谢模式发生明显改变。以VIP>1,P<0.05为条件筛选给药组相对模型组的差异胆汁酸,结果显示毛菊苣醇提物显著升高粪便胆汁酸中的石胆酸(P<0.001,VIP=2.187)、23-脱甲脱氧胆酸(P<0.05,VIP=1.391)、显著降低粪便胆汁酸中的脱氧胆酸(P<0.05,VIP=1.78)、3β-脱氧胆酸(P<0.01,VIP= 1.881)、异石胆酸(P<0.05,VIP=1.705)、3-硫酸胆酸(P<0.05,VIP=1.581)、ω-鼠胆酸(P<0.05,VIP=1.533)和甘氨鹅脱氧胆酸-3-O-β-葡糖醛酸(P<0.05,VIP=1.516),通过检索KEGG数据库,发现差异胆汁酸主要参与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分析表明,粪便中脱氧胆酸(rs=0.6445,P<0.001)、异石胆酸(rs=0.5879,P<0.01)、3β-脱氧胆酸(rs=0.6649,P<0.001)和ω-鼠胆酸(rs=0.5387,P<0.01)4种差异胆汁酸与体重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结论 毛菊苣醇提物通过调节粪便胆汁酸代谢发挥减重和改善脂质异常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毛菊苣醇提物调控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而起到减脂的作用。

      • 1
    • 槲皮素缓解紫杉醇诱发外周神经病变小鼠模型的疼痛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金婷, 李沛奕, 聂慧敏, 尹诚语, 潘宇霜, 朱智慧, 刘伯一, 刘伯宇

      Abstract: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紫杉醇诱发外周神经病变小鼠模型疼痛症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以及背根神经节中痛敏感TRPV1、P2X3的干预作用。 方法:选取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槲皮素组,每组8只。模型组与模型+槲皮素组分别注射累计剂量为8mg/kg的紫杉醇进行造模,空白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对应溶剂。模型+槲皮素组在造模第8天开始,每天灌胃60mg/kg的槲皮素溶液,其余两组分别给予相应体积溶剂。von Frey检测各组小鼠的机械痛痛阈,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以及背根神经节中痛敏感TRPV1、P2X3的表达。 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槲皮素组小鼠的机械痛痛阈显著升高,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②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槲皮素组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明显降低,背根神经节中TRPV1、P2X3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槲皮素能够有效缓解紫杉醇诱发外周神经病变小鼠的疼痛症状,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缓解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以及减少背根神经节中TRPV1、P2X3表达有关。

      • 1
    • 藏药痔疮膏安全性及对痔相近模型大鼠的影响

      朱星昊, 仁青加, 卓嘎, 李闪闪, 吴宗耀, 苗明三, 齐冬梅

      Abstract:

      目的 探讨麝香安诃痔疮膏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及通过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痔相近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皮肤麝香安诃痔疮膏、正常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麝香安诃痔疮膏和破损皮肤对照组,每组4只。实验组家兔脱毛区均匀涂抹麝香安诃痔疮膏(1 g/mL)20 g,对照组家兔背部脱毛区均匀涂抹等体积溶媒(甘油、羊毛脂与水的混合物),每天1次,连续14 d。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应龙组、痔疮膏组,每组10只。每天涂抹1次,连续14 d。用药后通过HE染色法等观察家兔局部皮肤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安全状况。对痔相近大鼠肛周组织原位拍照,观察麝香安诃痔疮膏的疗效,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长、宽,计算溃疡面积,使用RT-qPCR检测大鼠肛周组织中TLR4、p38 MAPK和NF-κB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比较,给药组家兔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麝香安诃痔疮膏对破损皮肤家兔用药1 h、24 h、48 h、72 h刺激性评价积分均值分别为1.5、1、0.5和0.25,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对痔相近大鼠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麝香安诃痔疮膏组大鼠在经14 d给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大鼠溃疡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P38MAPK、NF-κB mRN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麝香安诃痔疮膏对皮肤的急性毒性、刺激性较小,是一种安全的外用药膏,在对痔相近大鼠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

      • 1
    • 三种方式构建脑低灌注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陈秋燕

      Abstract:

      【】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大鼠脑灌注不足模型的脑血流量、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及血清氧化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为脑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8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经典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组,n=24)、改良2-VO组(n=24)和线栓法组(n=24)。经典2-VO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改良2-VO组在结扎之前先从颈总动脉抽血(1mL/100g),线栓法组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前两种模型的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但不结扎,线栓法模型的假手术组仅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和颈外动脉,但不插入栓线。术后1天、3天和7天时检测三组大鼠的脑血流量、脑梗死体积、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海马组织HE染色和超微结构。结果:激光散斑的结果显示:三组模型大鼠手术后脑血流迅速下降,随后缓慢上升,其中改良2-VO组大鼠脑血流下降幅度较其他两组更明显。7天时,仅有改良2-VO组大鼠脑血流量相较于假手术组仍有显著性差异,且仍处于低灌注状态(与术前相比脑血流量下降30%)。TTC染色的结果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三组大鼠纹状体区域的白色梗死灶逐渐变大,其中改良2-VO组大鼠有4只(约26.7%)在皮层和纹状体都出现了白色梗死灶,线栓法组有10只(约66.7%)在患侧皮层和纹状体出现了白色梗死灶。ELISA结果显示:三组模型大鼠造模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hs-CRP水平升高,氧化因子ROS的水平升高,抗氧化因子SOD水平下降。在术后7天时,经典2-VO与线栓法组大鼠的hs-CRP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改良2-V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述所有指标仍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的结果显示,改良2-VO组相较于经典2-VO组和线栓法组能造成更严重的海马CA1和CA3区损伤。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改良2-VO组相较于经典2-VO组和线栓法组能造成海马区细胞更严重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损伤。结论:相较于经典2-VO法和线栓法,血清、脑组织影像学、病理水平结果表明改良2-VO法能在相同的时间内造成更完全的脑低灌注和更严重的神经损伤,更接近人类脑低灌注发病机制。

      • 1
    • 非特异性腰痛动物模型述评

      张嫱, 董宝强, 林星星, 刘紫薇, 王垒钞, 张峰, 张丹凝, 张凯旋

      Abstract: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尚不明晰,各治疗方案的优劣也颇有争议。本病目前的研究多限于临床研究,急需投入大量动物实验来剖析其内在机制。构建动物模型是研究非特异性腰痛发病进程以及探寻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病的模型建立存在一定局限性与滞后性。因此,本文对非特异性腰痛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及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厘清本病目前基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路径,并尝试提供新思路,旨在为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研究及治疗策略的改进奠定理论基础。

      • 1
    • 谵妄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杨晓彤, 郭龙飞, 陈莉, 王文娟, 赵银枝, 袁媛

      Abstract:

      谵妄是以意识模糊、思维混乱和注意力集中困难为特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影响ICU和老年住院患者。不仅治疗成本高昂,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不明,临床对谵妄的药物治疗很大程度是无效的。而构建动物模型是理解谵妄疾病机制、筛选新药和研究干预措施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谵妄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动物选择、模型构建方法、模型评价三个方面总结谵妄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为基于谵妄动物模型开展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1
    •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抑郁症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李铮铮, 刘子玉, 王智民, 金哲, 赵卓, 杨潇

      Abstract: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通路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方法:32只NOD.H-2H4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P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抑郁症组(AIT+DP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组(AIT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P组施加5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 ,AIT组予0.05%碘化钠水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AIT+DP组在建立AIT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5周CUMS建立AIT+DP动物模型。通过观测小鼠甲状腺组织结构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和血清TGAb、TPOAb水平评价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测定体重、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中央象限时间、中央象限比例、站立次数、排便次数、毛发梳理时间),大脑皮质、海马病理变化及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焦亡相关蛋白水平评价小鼠抑郁状态。模型小鼠同时符合上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抑郁症相关指标检测,则表明AIT+DP动物模型制备成功。结果:与N组比较,AIT组与AIT+DP组血清TGAb、TPOAb水平水平显著增加(P<0. 01),甲状腺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DP组与AIT+DP组小鼠中央象限时间、中央象限比例、站立次数、排便次数、毛发梳理时间有不同程度降低,大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增多,神经元细胞减少,伴有部分细胞核萎缩,NLRP3、IL-1β、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AIT+DP组尤为明显(P<0. 01)。结论:0.05%碘化钠水与CUMS可较好地模拟AIT+DP模型动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指标变化,可为AIT+DP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 1
    • 侏儒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刘一帆, 黄楠, 刘煜萱, 杨希, 甘玲

      Abstract:

      侏儒症(Dwarfism)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罕见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由遗传或疾病导致,最突出表型是身材矮小。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动物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侏儒症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从理论依据、模型特点以及研究应用等方面对现有侏儒症动物模型进行总结与讨论,供科研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对侏儒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 1
    • 母婴分离动物模型及其影响学习记忆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娜, 佘桂芳, 王娅鑫, 雷青, 孙鸿燕

      Abstract:

      【】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一种生命早期的社会剥夺,会损伤大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MS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表现及其机制的常用动物模型之一。本文对MS动物模型以及MS影响子代学习记忆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进行MS子代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1
    • 达乌尔黄鼠的资源利用开发以及模式动物化研究进展

      邢昕, 付有涛, 刘新宇, 杨明

      Abstract: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是我国冬眠研究的主要模式动物。该物种具有适应极端低体温、低代谢以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废用性肌萎缩等生理特点,并且具有独特的体脂积累和耐受机制。达乌尔黄鼠的这些生理特征在临床及航天领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将达乌尔黄鼠模式动物化将有助于对上述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本综述首先介绍达乌尔黄鼠的生物学特征和对临床以及航天应用的研究价值,然后介绍目前国内达乌尔黄鼠在实验室和野外的繁殖和实验动物化的进展,最后提出将该物种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
    • 以果蝇为模式动物观察江香薷籽油对果蝇生理行为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徐梦婷, 朱钰晨, 苏丹, 宋永贵, 张文凯, 徐磊, 马秋婷, 刘志勇

      Abstract:

      目的 探究江香薷籽油对果蝇的生理行为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 d龄野生型W1118黑腹果蝇分为空白组、给药组与模型组。模型组果蝇通过夜间重复光照刺激法剥夺果蝇睡眠,建立失眠模型。空白组喂食基础培养基。采用攀爬实验探究最佳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采用食欲试验、攀爬试验、应激试验、嗅觉记忆实验和检测果蝇睡眠-觉醒节律探究江香薷籽油对果蝇生理行为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江香薷籽油能够增强30日龄果蝇的运动能力(P<0.01);提高SOD、CAT活性(P<0.01%)、降低体内丙二醛含量(P<0.01);改善衰老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睡眠剥夺后雌组果蝇模型组夜晚睡眠时间减少(P<0.05%),雄组果蝇模型组夜晚睡眠时间减少(P<0.01),喂食江香薷籽油后,睡眠剥夺的雌性果蝇夜间睡眠时间延长(P<0.05),雄性果蝇夜间睡眠时间延长(P<0.01%)。结论 以果蝇为模式动物发现江香薷籽油具有一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延长睡眠剥夺果蝇的夜间睡眠时间以及提高果蝇嗅觉记忆力的作用。

      • 1
    • 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水平的变化

      陈娟娟, 郑荣发, 莫伟彬, 李国峰, 李明亮

      Abstract: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益生菌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其中40只大鼠血糖浓度≥16.7 mmol /L示为糖尿病建立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TN)、运动+糖尿病组(YTN)、益生菌+糖尿病组(GTN)、运动+益生菌+糖尿病组(YGTN),6周的递增负荷有氧跑台运动后,测定大鼠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及骨骼肌卫星细胞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N、YTN、GTN和YGTN组大鼠FBG、FINS、HBA1C和HOMA-IR水平均高于NC组(P < 0.01),其中,YGTN组大鼠FBG水平均低于TN、YTN、GTN和YGTN组(P < 0.05);YTN、GTN和YGTN组大鼠血清FINS水平均与TN组比较均有所下降(P < 0.01); YGTN组大鼠血清HBA1C水平均低于TN、YTN和GTN组水平(P < 0.01)。 YTN和GTN组大鼠HOMA-IR指数均低于TN组(P < 0.01),YGTN组大鼠HOMA-IR指数与TN、YTN和GTN组比较下降较显著(P < 0.01)。②TN组大鼠血清T-CHO、TG、LDL和FFA水平均高于NC组(P < 0.05),YGTN组大鼠血清T-CHO、TG、LDL和FFA水平均低于 TN组(P < 0.05),基本上恢复到NC组的水平。TN组大鼠血清HDL水平低于NC组(P < 0.05),YGTN组大鼠血清HDL水平高于TN组(P < 0.05),基本上恢复到安静组水平。③TN组大鼠血清MDA和8-isoPGF2α水平均高于NC组(P < 0.05或P < 0.01),YGTN组大鼠血清MDA和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TN组(P < 0.05或P < 0.01);TN组大鼠血清CAT、SOD、GSH-Px和T-AOC水平均低于NC组(P < 0.01),YGTN组大鼠血清CAT、SOD、GSH-Px和T-AOC水平均高于NC组(P < 0.01),但基本上恢复到安静时水平。④TN组大鼠骨骼肌Pax7、MyoD、MyoG和Myf5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P < 0.05或P < 0.01),YGTN组大鼠骨骼肌Pax7、MyoD、MyoG和Myf5蛋白表达均高于TN组(P < 0.05或P < 0.01);基本上恢复到NC组水平。TN组大鼠骨骼肌MSTN蛋白表达高于NC组(P < 0.05),YGTN组大鼠骨骼肌MSTN蛋白表达低于TN组(P < 0.05),基本上恢复到NC组水平。

      • 1
    • 基于TLR4/JNK/NF-κB通路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刘政芳, 周文, 李振挺, 李芹, 廖乃顺

      Abstract: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采用四氯化碳、细菌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诱导法构建慢加急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分析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LR4 的mRNA表达,CCK8筛选凉血解毒化瘀方对Raw264.7细胞的干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p-JNK、JNK)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凉血解毒化瘀方可降低血清ALT、AST、TBIL含量,减少肝组织细胞坏死、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肝组织TNFα、IL-6、IL1-β、TLR4的mRNA表达,并降低肝组织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实验进一步发现凉血解毒化瘀方可抑制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下调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方具有有效改善ALCF小鼠肝功能、抑制其炎症反应的疗效,其机制与其下调TLR4/JNK/NF-κB通路有关。

      • 1
    • PM2.5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脏淋巴生成的影响

      丁世彬, 李洋, 陈玉萍, 蒋金金

      Abstract:

      目的 研究大气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脏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组(MAFLD)和PM2.5-MAFLD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小鼠连续12周给予高脂饲料,其余两组给予普通饲料。从13周至16周,PM2.5组和PM2.5-MAFLD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同时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生理盐水。末次PM2.5染毒结束24小时后将实验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肝脏淋巴LYVE1表达水平;测定肝脏氧化应激指标(4-HNE和T-GSH/GSSG)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脏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C和淋巴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PM2.5染毒显著增加了MAFLD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了肝脏组织PROX1,LYVE1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肝脏4-HNE水平和降低了肝脏T-GSH/GSSG水平(P < 0.01)。然而,PM2.5染毒并没有显著影响C57BL/6J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肝脏组织中PROX1、LYVE1、VEGF-C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肝脏的4-HNE和T-GSH/GSSG(P > 0.05)。结论 PM2.5染毒能显著加重MAFLD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并且能通过降低肝脏VEGF-C减少肝脏淋巴生成。

      • 1
    • 土茯苓总黄酮改善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的机制研究

      富丹婷

      Abstract:

      【】目的 研究土茯苓总黄酮(SG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SO模型组(1.25mg/kg.d)、SGF低剂量组(50mg/kg.d)、SGF高剂量组(100mg/kg.d),SGF给药组均在造模前预防给药7天,之后各组进行ISO皮下注射,连续注射7天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中NT-proBNP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收集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DHE染色检测心肌ROS水平,检测心脏相关肥大基因mRNA水平变化以及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上关键因子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SGF预防给药可降低超声心动图中的IVSd、IVSs和EF,提高LVIDs、LVIDd和ESV,降低血中IL-1β、IL-6、TNF-α和NT-proBNP含量,抑制心脏相关肥大基因ANP、BNP、β-MHC mRNA表达水平上调,抑制心肌ROS水平增加,下调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上关键因子NLRP3、Caspase-1(p20)和IL-18的蛋白表达,改善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的情况,减少心肌纤维外的成纤维细胞增多,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结论 SGF可改善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可能通过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起作用。

      • 1
    • 构建兔软骨脱落细胞三维支架及与干细胞相容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徐菊菊, 谢燕燕, 郭志义, 马雨凯, 王霖虹, 杨美荣, 邓昭玲, 华宝来, 闫振宇

      Abstract:

      目的 制备不同浓度的兔软骨脱细胞支架,并评估其理化性能和干细胞的相容性,为软骨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Percoll密度分离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和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从兔膝、股关节中切取软骨片,进行物理粉碎、反复冻融以及各种酶混合消化脱细胞。为比较并观察不同浓度脱细胞支架的理化性能差异,设计三组不同浓度的支架,浓度分别为100%(A组)、50%(B组)、30%(C组),每组n=3。将第3代PKH26示踪的BMSCs接种于最适浓度支架上进行一周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流式技术检测BMSCs表面抗原,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钙结节;软骨诱导阿利新蓝染色见软骨结节呈蓝色;三组支架经苏木素、伊红、甲苯胺蓝染色后未观察到明显细胞形态。样本脱细胞后的DNA浓度与未脱支架的指标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胺聚糖含量较正常值稍偏低。三组支架两两比较孔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支架断裂强度、杨氏模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细胞与支架共培养后细胞附着良好。结论 Percoll密度分离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兔BMSCs;应用混合脱细胞方法脱细胞较彻底。C组(30%)支架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的最适方案。体外培养的BMSCs在C组支架生长良好。

      • 1
    • 不同低氧胁迫方式下SD大鼠急进高原模型的比较研究

      申栋帅, 陆璐, 王红义, 张梅, 陈克明, 牛廷献, 肖攀

      Abstract:

      目的 对SD大鼠在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这两种低氧胁迫方式下建立的急进高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将SD大鼠分别急进模拟高原动物实验舱(4000 m)或高原实地实验室(4010 m)来建立大鼠急进高原模型,在暴露24 h或72 h后采集并测定高原生理病理变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氧化损伤指标、炎症指标和病理组织分析等,最终对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差异性评估报告。结果 相同海拔高度下,高原实地或模拟高原暴露72 h后均可以产生明显的肺部和脑部损伤。相同暴露时间下,动物机体的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结果相近,炎症指标(IL-6, IL-1β, MCP-1和IFN-γ)和氧化损伤指标(MDA, SOD和GSH)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是,模拟72 h组的PCO2和BE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以及高原实地处理组脑系数显著高于模拟高原处理组等结果提示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可能存在细微区别。结论 模拟高原动物实验舱在4000 m海拔可成功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最优暴露时间应大于24 h但略短于72 h。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前往高原实地来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

      • 1
    •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概述

      王雯, 侯雨君, 石云舟, 王路, 郑倩华, 周思远, 陈颖, 孙路强, 陈帅, 鄢香芸, 李艳秋, 李瑛

      Abstract: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是致病的第二大重要原因。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是研究NSAIDS致胃肠道损伤发病机制、对应治疗方法和起效机制的有效载体,亦是实验的关键,而目前缺乏对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本文就近10年来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致胃溃疡动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实验动物选择、药物溶剂选择、具体造模方法等方面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造模方式冗杂、造模细节不够完善、模型不够贴合于临床、药物之间缺乏对比研究等,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 1
    • 神经环路鉴定技术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

      崔雅茹, 高倩, 李自发, 胡明会, 张浩, 耿希文, 王新宇, 魏盛

      Abstract:

      神经环路是由不同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是大脑功能实现的物质载体。神经环路鉴定技术通过对特定神经环路的结构追踪及其活动操纵,研究其对脑功能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对理解脑疾病发病机制尤为关键。作为神经科学与脑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已被逐渐引入中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本综述系统性梳理神经环路鉴定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后期发展方向应立足中医药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展开设计。开展中医药多样化手段干预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与现代脑科学的深度融合。

      • 1
    • 醛固酮诱导多器官损害小鼠模型的研究报告

      罗玉, 张海涛, 郑亚威, 孟宪泽, 方震, 王雅婷, 方祝元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与评价醛固酮诱导多脏器损害小鼠模型。方法 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A组 0 μg/(kg·d))、醛固酮低剂量模型组(B组 150 μg/(kg·d)),醛固酮中剂量模型组(C组 300 μg/(kg·d)),醛固酮高剂量模型组(D组 450 μg/(kg·d)),通过手术在皮下埋置含有醛固酮的渗透性微泵,输注醛固酮4周建立醛固酮损害模型。每周记录小鼠体重、血压。4周造模结束后,小鼠处死取材,观察并分析小鼠血压及各脏器组织学形态等。结果(1)输注醛固酮4周后,C组、D组小鼠血清中的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而B组无明显升高。(2)小鼠置入渗透泵后,第2周与第3周各模型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但在第4周,模型组血压均有所下降;(3)B、C、D组肾以及心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间质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B组的肝出现了少量的胶原沉积,C、D组有不同程度的的肝细胞损伤、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结论 醛固酮可以诱导小鼠的多脏器损害,在该种造模方式下脏器的损伤主要表现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

      • 1
    • 亨廷顿舞蹈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付铄, 张雯, 宋俊科, 杜冠华

      Abstract:

      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舞蹈状的不自主运动、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为了更好地理解其病理机制并探索治疗方法,已有多种HD实验动物模型被成功构建。本文概述了从秀丽隐杆线虫、果蝇、斑马鱼到小鼠、大鼠和小型猪等多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情况,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综述不同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本文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动物模型的重要性,以期深入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分析

      王玉超, 张兵, 潘静, 李雅琳, 于潇, 刘金星

      Abstract:

      目的 梳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动物模型特点,为规范造模流程、提高成模率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40年有关SPID动物模型的文献,总结并分析动物种类、造模方法、周期、物质、阳性对照药、评价指标等。结果 纳入243篇文献,多采用苯酚胶浆法或微生物感染法诱导大鼠建立SPID模型,造模周期在14-16天为主,大多以盆腔组织形态观察和病理HE染色判定模型成功与否;中医病症结合模型研究较少。结论 SPI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缺乏一致性的判定标准,建议综合动物行为学变化、盆腔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病理等进行评价;其次,中医证候造模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最后,阳性对照药的选取和使用时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 1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酸枣仁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郑涵文, 刘昕玥, 赵海燕, 王佳音, 罗福龙, 范蓓,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王凤忠, 王琼

      Abstract: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酸枣仁复方(Ziziphi Spinosae Semen Formula,ZSSF)对于抑郁症的关键作用靶点,并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斑马鱼模型验证酸枣仁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酸枣仁复方的药物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名称进行校正。采用GeneCards、OMIM、NCBI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靶点,并对三个数据库的靶点结果进行了汇总去比重。利用String数据库预测了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信息,利用Metascape数据库构建进行富集研究,并利用微生信对KEGG和GO的富集结果实现了可视化。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斑马鱼抑郁模型进行行为学实验和RT-qPCR实验,验证酸枣仁复方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筛选出抑郁症与酸枣仁复方的交集靶点188个,PPI结果显示,酸枣仁复方抗抑郁主要作用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2(血清白细胞介素2)、IL-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0)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酸枣仁复方通过 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斑马鱼在声光刺激下的运动距离显著延长(P<0.05),运动速度显著增快(P<0.01)。RT-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酸枣仁复方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斑马鱼脑组织中TNF-α,IL-2,IL-6,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 酸枣仁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 1
    • 石斛酚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蒋波, 田莎, 李涛, 李春霞, 周晓东

      Abstract:

      目的 探讨石斛酚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构建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每组各10只。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分别于伤后第1天结膜下注射2.5 mg/0.05 mL、5 mg/0.05 mL石斛酚,2 mg/0.05 mL阿柏西普。伤后第3、7、14天,观察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占全角膜面积的百分比、角膜混浊评分并测量角膜厚度。碱烧伤第14天,处死全部大鼠,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角膜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过ELISA检测各组VEGF、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碱烧伤后第7、14天,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全角膜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所有P < 0.05)。碱烧伤后第14天,高浓度石斛酚组角膜混浊评分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P < 0.05),模型对照组、低浓度石斛酚组角膜厚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P < 0.001)。但是,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P > 0.05)。此外,低浓度石斛酚组、高浓度石斛酚组、阿柏西普组角膜组织中VEGF、IL-1β、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所有P < 0.01)。结论 结膜下注射石斛酚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角膜水肿的吸收。

      • 1
    • 性别差异对炎症性肠病子代患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吴雨泓, 陈碧华, 吴欢, 刘瀚文, 欧阳璞玉, 孟轩夷, 陈红兵

      Abstract: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BD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IBD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7天后换成高压灭菌水10天,进行3-4个循环,同时与健康雄鼠进行合笼构建IBD母鼠模型。待幼鼠出生后8周龄时分为Con组和IBD组,IBD组饮用3% DSS溶液7天构建IBD模型。通过监测体重、粪便一致性以及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杯状细胞和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IL-1β、IL-33和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和MUC-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IBD雌性小鼠相比,IBD雄性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结肠显著缩短,结肠中出现大量炎性浸润、隐窝异常和杯状细胞缺失的现象,OCL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IL-6、IL-33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IBD小鼠的子代中雄鼠比雌鼠的结肠炎症状更严重,主要与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有关。

      • 1
    • 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型猪经口气道建立的研究

      冷燕, 代娜, 乔芊芊, 赵晓帅, 田浩, 范明霞

      Abstract:

      目的 制备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型猪的口咽解剖结构特殊,声门暴露困难,气道的建立是小型猪围术期最关键的步骤,如何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一直是小型猪实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拟探讨小剂量舒泰肌注复合异氟烷吸入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型猪气管插管中的效果,并探讨直接喉镜用于小型猪气管插管时异氟烷吸入半数肺泡气浓度(Minimum alveolar effective inhaled concentrations in 50%,MAC EI50)和95%有效肺泡气浓度(MAC EI95),为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巴马小型猪,舒泰肌注进行基础镇静后,专用面罩吸入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和呼末异氟烷浓度。初始呼末异氟烷浓度设置为2.0%,采用Cooper's评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和效果,异氟烷的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一级,相邻浓度比为1.1。Probit 回归法计算出小型猪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时异氟烷吸入诱导的肺泡气浓度MAC EI50和EI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结果 舒泰基础麻醉复合异氟烷吸入诱导直接喉镜喉镜气管插管时小型猪肺泡气浓度的MAC EI50为3.07%,95% CI为2.70-3.61%;MAC EI95为3.82%,95% CI为3.41-7.49%。结论 舒泰肌注基础镇静复合异氟烷吸入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型猪气管插管是建立小型猪经口气道较好且安全的麻醉方法。舒泰复合异氟烷吸入气管插管肺泡气浓度的MAC EI50为3.10%,95% CI为2.79-3.56%;MAC EI95为3.77%,95% CI为3.41-6.42%。

      • 1
    • 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精神行为异常的性别差异

      马梦蝶, 樊敏, 徐松林, 郑强, 何帅, 葛金芳

      Abstract:

      目的 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神经精神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中表现的性别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2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KA诱导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2 h内发作次数,采用Racine等级标准评定癫痫急性发作等级,并记录皮层脑电图;采用旷场实验、平衡木行走、高架十字迷宫、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等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ma 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1蛋白表达。结果 雄性及雌性SD大鼠在接受KA腹腔注射后均表现出典型的癫痫发作行为,但与雄鼠相比,雌鼠癫痫急性发作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 = 0.014)、2 h内发作总次数显著减少(P = 0.019),且癫痫发作达到Ⅳ ~ Ⅴ级的时间早于雄性大鼠(P < 0.01)。癫痫缓解期的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总运动距离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增多,雌性模型大鼠的理毛次数显著减少(P < 0.01)且与雄性模型大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在平衡木行走实验中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及评分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雄性模型大鼠在封闭臂的探索次数增加;在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新异臂/物体优先指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且海马GABA浓度及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但无性别差异。结论 KA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且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特点和缓解期感觉、运动行为学实验中的表现有所差异,但不同性别癫痫模型大鼠海马GABA浓度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因而,导致KA诱导癫痫大鼠行为反应性别差异的机制有待深入探究。

      • 1
    • 不同年龄段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比较研究

      刘书华, 周丹, 李韵峰, 黄忠强, 关雅伦, 吴昌林, 李雪娇, 李舸, 张钰

      Abstract:

      目的 针对10岁以上中老年食蟹猴开展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研究,为老年疾病研究动物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144只10岁以上中老年食蟹猴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0-15岁组雌性37只,雄性66只,16-20岁组雌性21只,雄性20只,通过一般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和离子指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比较分析,获得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基础数据。 结果 10-15岁组和16-20岁组,一般指标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血压和心率显示升高,雄猴血压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钠、血钾都显示升高,其中,血糖、甘油三酯(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雄)、血钙、血钠、血钾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乳酸脱氢酶显示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心脏收缩功能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雌猴和雄猴左房前后内径都下降,具有显著差异;雌猴室间隔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径显示减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雄猴变化不显著。两组心脏舒张功能比较,随着年龄增加,雄猴二尖瓣舒张晚期速度下降,具有显著差异;雌猴左室侧壁舒张早期速度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对雌猴和雄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雌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较弱,Γ绝对值最高不超过0.39,雄猴代谢指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强,Γ值绝对值最高达到0.66。 结论 基于超声诊断结合代谢指标对食蟹猴心功能进行研究,建立中老年食蟹猴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基础数据,随着年龄的增加,食蟹猴的血糖、血脂指标升高,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有下降趋势,与中老年人群变化相似,对开展心脏功能相关的老年性疾病研究动物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 1
    • 构建基于体表神经源性渗出反应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病情分级模型研究

      林栋, * 齐诗仪, 林锦文, 王世豪, 林丽莉

      Abstract: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不同浓度梯度盐酸诱导下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GMI)大鼠模型,并研究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和剂量的伊文思蓝(EB)对其生存率和体表渗出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一:将Wista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150-180g组、180-200g组、200-250g组、300-400g组、400-500g组,共5组。并根据盐酸浓度分为8个亚组,0.40M组、0.45M组、0.50M组、0.55M组、0.60M组、0.65M组、0.70M组,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共40组,每组3只,共120只。评估各组大鼠生存率(造模后24h),并分析体重和盐酸浓度对大鼠生存情况的交互关系。在确定5个梯度盐酸浓度的基础上,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胃黏膜镜下的病理变化。研究二:选择盐酸浓度中最高的浓度进行模型制备,并根据不同EB浓度与剂量将AGMI大鼠随机分为0.5% (0.4ml)组、1%(0.1ml/100g)组、1%(0.2ml/100g)组、2%(0.1ml/100g)组、2%(0.2ml/100g)组、5%(0.1ml)组,每组5只,共30只。评估各组大鼠注射后的生存率(注射后24h)和体表渗出程度。结果:研究一:AGMI大鼠造模后症状与盐酸浓度成正比,0.65M和0.70M在各体重组中的24h生存率均为0%。各体重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酸的大鼠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浓度和体重对观察存活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0)。确定的5个梯度盐酸浓度(0.40M、0.45M、0.40M、0.45M、0.50M、0.55M和0.60M),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的大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AGMI大鼠可见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盐酸浓度成正比。研究二:在0.60M盐酸制备的AGMI大鼠中,尾静脉注射EB 5%(0.1ml)后的24小时生存率仅为4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GMI大鼠在伊文思蓝(EB)不同浓度和注射量下的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GMI大鼠在尾静脉注射EB的体表渗出情况结果显示0.5%(0.4ml)组大鼠皮肤和眼睛未发生颜色变化,体表渗出点较少,甚至尚未出现;而其余组大鼠可见较明显的EB渗出点。其中,2%(0.1ml/100g)和2%(0.2ml/100g)组大鼠皮肤颜色和渗出情况较好,EB后24小时(造模后28小时)2%(0.2ml/100g)组大鼠的皮肤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深。AGMI大鼠在尾静脉注射EB后的体表渗出情况结果显示,0.5%(0.4ml)组的大鼠皮肤和眼睛未发生颜色变化,体表渗出点较少甚至未出现;而其余组的大鼠可见较明显的EB渗出点。其中,2%组的大鼠皮肤颜色和渗出情况较好,EB注射后24h的体表渗出情况进一步显示2%(0.2ml/100g)组的大鼠皮肤颜色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深。 结论:盐酸造模能够实现多个精确浓度梯度的设置。禁食后体重为180-200g的大鼠灌胃0.40M、0.45M、0.50M、0.55M、0.60M浓度的盐酸可以制备AGMI模型,以及尾静脉注射2% EB(0.2ml/100g),将有利于开展AGMI大鼠体表EB渗出点分布特征随时间和病情变化的研究分析。

      • 1
    • 兰香草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美安, 黄凤, 梁晓庆, 蓝小琪, 崔祥祥, 曾雪琪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以及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 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观察记录大鼠症状表现,测定大鼠扭体反应情况,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大鼠血清中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雌二醇(E2)和孕酮(PROG)水平,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NO和Ca2+水平,以及计算子宫、卵巢脏器指数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大鼠的症状表现有明显改善;兰香草水煎液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大鼠扭体反应潜伏时间(P<0.01)和降低大鼠扭体次数(P<0.01);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P<0.01);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XB2、E2水平及E2/PROG比值和升高大鼠血清中6-Keto-PGF1α、PROG水平;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P<0.01,P<0.05);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对子宫、卵巢组织形态病变均有明显改善;兰香草水煎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中PGF2α、Ca2+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1,P<0.05)和升高大鼠子宫组织中PGE2、NO水平(P<0.01)。结论 兰香草水煎液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血清中TXB2、6-Keto-PGF1α、E2、PROG水平和子宫组织中PGF2α、PGE2、NO、Ca2+水平有关。

      • 1
    • 急性臭氧暴露对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影响

      杨清诚, 赵娇, 杨仁鑫, 闫战功, 袭著革, 刘晓华

      Abstract:

      目的 明确急性臭氧暴露后大鼠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中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肺损伤的潜在关系。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放入气体染毒舱内分别暴露于0 ppm、0.5 ppm和2 ppm臭氧6 h,24h后将大鼠麻醉,收集肺泡灌洗液并提取外泌体。采用miRNA-seq技术检测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miRDB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表达Top 10 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对表达丰度较高且组内均一性较好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 结果 与0 ppm组相比,0.5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 有8个上调,55个下调,而2 ppm组中有32个上调,61个下调。与0.5 ppm组相比,2 pp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有90个上调,74个下调。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差异表达Top 10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控DNA结合、杂环化合物结合和影响转录等方面,并与癌症、MAPK、PIK3-AKT、TNF、ErbB、线粒体自噬和FoxO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qRT-PCR结果表明测序结果基本可靠。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可导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外泌体mi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miRNA可能参与了臭氧暴露所致的肺组织炎症、肺损伤等病理进程。

      • 1
    • 大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帕金森动物模型概述

      胡毅龙, 赵怡楠, 苗晋鑫, 苗明三

      Abstract: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物模型以及相适宜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是进行帕金森病机制研究、抗帕金森病药物研发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对常用帕金森行为学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评价指标、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对目前常用的帕金森模型进行了概述,对模型的造模机制、与帕金森临床特征的吻合情况、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帕金森模型与行为学检测方法,对帕金森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1
    •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翼骁, 韩欣园, 肖依彤, 于昕卓, 叶田园

      Abstract: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制神经炎症,保护神经元等作用,对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综述了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和小脑萎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展望。

      • 1
    •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敲除对MRSA感染小鼠皮肤模型中脓肿发展及肥大细胞激活的影响

      王淑君, 张丁, 李一鸣, 张思怡, 周静, 陈紫涵, 程美琦, 韩珊珊, 王德成, 晁金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小鼠皮肤模型中对皮肤脓肿发展以及肥大细胞(MC)激活的影响。方法:6-8周龄Gal3基因敲除(Gal3-/-)小鼠皮下接种MRSA,对照组注射PBS,每组5只。观察记录小鼠皮肤脓肿发展和病理学变化,比较皮肤组织中的载菌量,并分析相关炎性细胞因子、MC脱颗粒及活化标志物5-羟色胺的差异。结果:感染MRSA后,Gal3+/+小鼠皮肤出现渐进性脓肿,而Gal3-/-小鼠脓肿体积较小。与Gal3+/++MRSA组相比,Gal3-/-+MRSA组皮肤载菌量显著降低(P<0.01),且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较少的炎症细胞浸润。Gal3-/-小鼠皮肤中的细胞因子IL-1β、TNF-α、IL-33、TGF-β和IL-1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甲苯胺蓝染色显示,WT+MRSA组皮肤组织中大量MC释放颗粒物质(P<0.01),而Gal3-/-+MRSA组仅发现少量脱颗粒的MC。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发现,Gal3-/-+MRSA组中5-HT的表达显著低于WT+MRSA组。结论:Gal3缺失降低MRSA感染导致的小鼠皮肤中MC的活化与脱颗粒,改变炎症反应,减轻了皮肤组织的脓肿发生。

      • 1
    • 雪貂在抗感染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刘学武, 唐梓宁, 彭冬冬, 杜艳华, 姜德建

      Abstract:

      雪貂应用于抗感染药物评价的优势在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能不经宿主适应直接进行感染和传播,且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人极为相似。虽然雪貂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雪貂缺少相应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应用的国家级标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和检测试剂等因素有关。本文对雪貂作为感染疾病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并汇总分析了雪貂在抗感染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方向,旨在促进雪貂作为实验动物的进一步应用。

      • 1
    • 异鼠李素通过抑制LncRNA33782从而阻断NF-κB/Bcl-2/Bax信号通路缓解AKI肾小管细胞炎性凋亡

      贾建, 谭睿陟, 钟霞, 粟宏伟, 王丽

      Abstract:

      目的 探讨LncRNA-33782在AKI肾小管损伤中的功能以及异鼠李素改善AKI肾小管炎性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KI模型组、电转染+AKI组、异鼠李素治疗组(30 mg/kg灌胃给与异鼠李素)。通过观察电转染敲低LncRNA-33782和异鼠李素治疗干预后小鼠肾功、病理结构改变、肾脏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评价LncRNA-33782在AKI中的作用以及异鼠李素的治疗效果,最后,体外LncRNA-33782过表达回复实验探讨异鼠李素的治疗作用机制,NF-κB被作为介导炎症的关键信号通路,Bax、Bcl-2蛋白表达量以及流式凋亡检测结果被用于评价肾小管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 电转染敲低LncRNA-33782后肾脏损伤及肾功异常明显改善,炎性因子表达量显著降低;异鼠李素治疗后的AKI小鼠肾脏损伤也明显减弱,LncRNA-33782表达量降低,NF-κB信号通路受到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减轻。体外过表达LncRNA-33782后,异鼠李素对AKI的治疗作用受到抑制。结论 LncRNA-33782 对AKI肾脏炎性反应起促进作用,异鼠李素能够通过抑制LncRNA-33782介导NF-κB活化导致的肾小管炎性细胞凋亡。

      • 1
    • 两种呼吸道感染途径建立豚鼠结核模型的比较

      李新雨, 李海凤, 王煜, 屈沛杰, 王俊飞, 占玲俊

      Abstract: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的滴鼻和气溶胶感染途径的豚鼠结核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标准化豚鼠呼吸道感染结核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方法:雌性哈氏豚鼠24 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 只,气溶胶和滴鼻途径感染豚鼠均用两个剂量,均分为3个组(A/B/C组,D/E/F组)。结核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 Mtb)感染豚鼠后观察其一般表现,第14天解剖,取肺、脾、肝组织,记录大体病变,用HE染色分析组织中结核肉芽肿病变,采用抗酸染色分析原位菌的分布和数量,菌分离培养分析脏器荷菌量。结果:4个感染组(B-C, E-F)豚鼠的肺、脾、肝均有肉眼可见的结核病灶及HE染色后可见结核肉芽肿病变。抗酸染色和荷菌量提示,B/C组(气溶胶)的菌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少数分布在脾和肝,荷菌量为104~5 CFU/ml;E/F组(滴鼻)的菌在肺、脾、肝均有分布,荷菌量为104~5 CFU/ml。B-C,E-F组的病变和荷菌量,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B、C、F组内病理学及病原学指标的标准差较小。结论:两个剂量的气溶胶和滴鼻途径均能制备豚鼠急性结核模型,气溶胶500 CFU Mtb即可成功制备该模型,且模型均一性较好;滴鼻途径50 000 CFU Mtb也可制备更均一的豚鼠急性结核模型,然而气溶胶500 CFU比滴鼻感染50 000 CFU发展为较严重的急性结核模型。

      • 1
    •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下胶质瘤-壁细胞荧光活体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马铖延, 杨星九, 史旭东, 高苒

      Abstract:

      目的 建立双光子显微镜下可视化胶质瘤、壁细胞和血管的活体自发荧光的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 方法 以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为观察壁细胞和血管结构的载体,接种GL261-CFP小鼠胶质瘤细胞并对颅骨进行透明化,通过双光子显微镜动态跟踪观察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血管与壁细胞的动态变化。 结果 通过基因鉴定证实PDGFRβ-Cre(+/-):Rosa26-tdTomato(+/-)基因工程小鼠成功繁育。对比C57BL/6小鼠,基因工程小鼠的形态外观和繁殖等无差异,组织HE切片分析显示脏器发育无异常。Tamoxifen诱导下基因工程小鼠的Cre重组酶活性至第7天作用完全。接种GL261-CFP后观察到胶质瘤增殖侵袭的动态过程及肿瘤内血管形态结构紊乱、壁细胞游离增多。 结论 成功构建了荧光可视化壁细胞的基因工程小鼠,分别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标记血管和青色荧光标记肿瘤细胞,使用玻璃圆片与固定环替代小鼠颅骨,实现了活体状态下长期稳定地动态跟踪小鼠接种脑肿瘤后血管及血管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为研究脑胶质瘤提供了病理可视化的动物模型。

      • 1
    • Ifitm3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

      王凯瑜, 雷雪裴, 黄艺滢, 石桂英, 乐涵薇, 王杰, 林羿凡, 汤家鸣, 白 琳

      Abstract:

      目的 建立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基因(Ifitm3)敲除小鼠模型,探究Ifitm3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Ifitm3敲除小鼠模型,通过PCR、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Ifitm3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表型差异。分离并培养小鼠成体神经干细胞,检测神经球数量和尺寸,并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标记物。结果 成功建立Ifitm3基因全身敲除小鼠,Ifitm3敲除小鼠发育正常,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体外实验显示Ifitm3敲除对小鼠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潜能产生影响,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并且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未成熟神经元和终末期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Ifitm3敲除小鼠,分离并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证明了Ifitm3缺乏对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产生影响,对阐明IFITM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见解。

      • 1
    • MAOA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

      韩昊, 李惠, 张彩勤, 赵菊梅, 魏晓丽, 师长宏

      Abstract:

      目的 探索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transdifferentiation,NED)进展中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和叉头框蛋白A1(forkhead box A1,FOXA1)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临床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通过恩杂鲁胺(enzalutamide,ENZ)长期持续诱导的方式建立NED的细胞模型和小鼠移植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方法检测MAOA、FOXA1在NED中的动态表达;选用GEO数据库分析在多种NED模型中MAOA与FOXA1的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前列腺癌细胞系小鼠移植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分析体内模型中MAOA、FOXA1在NED中的动态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干预MAOA,检测MAOA对FOXA1的调控作用。 结果 MAOA与FOXA1在NED过程中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特征;敲低前列腺癌细胞中MAOA可以导致FOXA1的表达降低,这可能是MAOA通过FOXA1在NED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目的 建立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transdifferentiation,NED)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探讨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在NED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选取人前列腺癌细胞系C4-2,通过恩杂鲁胺(enzalutamide,ENZ)长期诱导模拟NED过程;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NED 过程中MAOA和叉头框蛋白A1(forkhead box A1,FOXA1)的变化;建立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体内实验验证MAOA与FOXA1在NED过程中的变化。利用GEO数据库测序数据GSE8702和GSE59986进一步支撑MAOA与FOXA1的表达情况。 结果 ENZ可作为诱导NED细胞模型和体内模型的方法;在ENZ引起的NED过程中,MAOA和FOXA1的表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敲低前列腺癌细胞中MAOA可以导致FOXA1的表达降低,这可能是MAOA通过FOXA1在NED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 结论 MAOA和FOXA1在NED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AOA的表达能影响FOXA1的水平,MAOA/FOXA1可能在NED过程中发挥动态调控的作用。

      • 1
    • 听源性癫痫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翟文骥, 吴杰, 郑体花, 郑庆印

      Abstract:

      听源性癫痫(Audiogenic seizures, AGS)是由于强声刺激引起的癫痫,发作时伴全身性肌痉挛,其模型在研究癫痫发生机制、寻找致病基因及调控通道、筛选新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病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基因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常见的AG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AEDs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靶点。

      • 1
    • 基于非稳态负荷评估衰老及左归丸干预衰老的效果

      贾雨欣, 邓晓红, 孙磊峰, 陈丹丹, 段晓红, 严诗楷, 黄建华

      Abstract:

      目的 采用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AL)的理论与方法评估衰老以及左归丸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自然衰老大鼠,分别在2、5、8、14、18、21月龄剪尾取血,其中18月龄时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左归丸干预3个月后,各组大鼠断颈处死,取用血样以及肌肉、肝脏等组织样本。各月龄、各组大鼠血样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数量和凋亡率,并检测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O)、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 25-OH-D)、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纳入LDL-c、tCHO、HDL-c、FFA、TG、CORT、IL-6、CRP、25-OH-D、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3+ T淋巴细胞凋亡率共11项指标用于AL评分。结果 大鼠血清LDL-c、TG、tCHO、25-OHD、CRP、IL-6随增龄发生显著改变,但变化模式有所不同。CD3+ T淋巴细胞计数随增龄显著降低(P < 0.01),CD3+CD4+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随增龄显著升高(P < 0.01)。左归丸干预后,老年大鼠血清CORT水平显著提高(P < 0.01)、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5)。AL评分自5月龄开始升高,至18月龄到达峰值。结论 与单一指标比较,AL能更好表征衰老过程。左归丸可以提高衰老大鼠的应激反应能力,延缓其免疫衰老。

      • 1
    • 孕期恐应激对胎盘葡萄糖营养物转运体的影响

      宋琦, 杜志欣, 杨丽萍, 侯俊林, 赵佳佳, 吴永叶, 王耀辉, 李笑琳

      Abstract:

      目的:探讨孕期恐应激对胎盘葡萄糖营养物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表达的影响,为孕期应激致胎损理论提供证据。方法 将2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采取旁观电击法造模持续19天,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记录胎产数量、胎盘与胎鼠重量,计算胎盘效率。透视电镜观察胎盘细胞形态学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孕期恐应激胎盘的差异基因,进行GSEA富集分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葡萄糖转运蛋白6(GLUT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7(GLUT7)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胎产数量和胎盘效率显著降低;模型组胎盘微绒毛稀疏短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GSEA分析发现,模型组胎盘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葡萄糖稳态;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胎盘中GLUT1、GLUT6以及GLUT7表达均下降。结论 孕期恐应激暴露导致不良胎产结局,可能与胎盘中GLUT1、GLUT6、GLUT7 3种关键葡萄糖转运体降低有关。

      • 1
    • 斑马鱼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满海硕, 陈红利, 何悦, 孙雅煊, 霍清, 戴雪伶

      Abstract: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言语丧失等,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斑马鱼因其在大脑结构与功能、神经传导及AD致病基因等方面与人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探索AD发病机制、进行AD药物筛选、药物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展开综述,以期为AD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新思路。

      • 1
    • 肠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玺, 孙心, 邹得方, 顾任钧

      Abstract:

      肠纤维化(intestinal fibrosis,IF)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并发症之一,其难愈性和复发性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造模研究备受关注,但现缺乏公认模型。本文就国内外肠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的适用范围、关键特征和模型的优缺点,从造模周期和造模方式两个维度做一综述。

      • 1
    • Micro-CT在实验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李淑桢, 戴文敬, 喻青青, 田苗, 张潜, 李蓓

      Abstract:

      Micr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技术手段,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广泛,可用于辅助检测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包括骨骼疾病、肺部疾病、口腔疾病、代谢性疾病、中耳及内耳疾病以及肿瘤等,它能够提供多样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影像数据,因此已经成为动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之一。本综述将深入介绍Micro-CT的成像原理、梳理其在动物疾病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并总结了Micro-CT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 1
    • 部分胆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学研究

      屠海烨, 包方奇, 张利棕, 蒋琛, 温思思, 赵梓宇, 方明笋, 陈民利

      Abstract: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结扎位点和禁食方法对部分胆管结扎(pBDL)致胆汁淤积C57BL/6J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成模率高、症状典型、稳定性好的pBDL造模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左胆管结扎法(L-pBDL)和左侧与正中胆管汇合处结扎法(ML-pBDL)进行造模,观察不同pBDL结扎法对C57BL/6J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通过术前分别禁食12 h和16 h、术后均禁食禁水4 h,观察不同禁食方法对ML-pBDL模型体症和肝损伤的影响。结果 (1)ML-pBDL组黄疸出现率52.94%、术后3周内存活率64.71%,而L-pBDL组黄疸出现率11.76%、术后3周内存活率82.35%;与假手术组比较,L-pBDL组和ML-pBDL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且ML-pBDL组ALP活性明显高于L-pBDL组(P<0.05);相对于L-pBDL组,ML-pBDL组术后3周的肝脏纤维化更严重(P<0.01)。(2)禁食16 h组黄疸出现率93.33%、术后3周内存活率73.77%,而禁食12 h组黄疸出现率42.86%、术后3周内存活率71.42%;与假手术组比较,禁食16 h组和禁食12 h组ALP活性、ALT/AST比值、TBA水平与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显著升高(P<0.05)。禁食16 h组各观察指标均高于禁食12h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禁食12 h、16 h组均出现明显的胆管增生与肝脏纤维化(P<0.01),且禁食16 h组纤维化更严重(P<0.01)。结论 L-pBDL、ML-pBDL结扎法均可建立小鼠胆汁淤积模型,但L-pBDL模型症状仅表现为一过性的损伤特征,而ML-pBDL模型的肝脏病变典型、症状稳定,且适当延长术前禁食时间可提高ML-pBDL模型的成模率和稳定性,且病理症状更典型。

      • 1
    • 骨质疏松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李勇进, 章晓云, 曾浩

      Abstract: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破坏,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驼背、身高降低,甚至出现骨折。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西医为主,但存在诸多弊端,而中医药在防治OP过程中具有价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动物模型构建作为中医药基础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对目前病证结合OP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模型构建及评价方法,以期为病证结合OP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 1
    • DMD模型鼠mdx小鼠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高天

      Abstract:

      【摘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导致的致死性、进行性、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疾病。目前,DMD尚无治愈手段,临床研究进展缓慢,动物模型的建立对DMD的实验研究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研究发现,mdx小鼠具有DMD患者相同的发病机制,广泛应用于DMD病理机制和新药开发的研究中。线粒体损伤是DMD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对线粒体的保护是DMD的潜在治疗靶点,因此探讨mdx小鼠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DMD模型鼠mdx小鼠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实验提供参考。

      • 1
    • 猴结核病的流行与防控

      翟伟, 刘栋辉, 徐正中, 郑成坤, 焦新安, 陈祥

      Abstract:

      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NHPs)是结核病的易感宿主,感染后,结核不仅会在种群中相互传播,也会传播给人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NHPs结核。虽然目前的防控方案已经较为成熟,减少了圈养NHPs结核病的发病率,但疫情仍有发生。本文总结了世界范围圈养和野生环境下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对当前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当前NHPs的防控检测最常见做法,以提高NHPs饲养工作者、管理者对结核病的认知,为完善当前管理程序提供依据,以期为我国猴结核病的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 1
    • 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大鼠汗液分泌及其生化指标的变化

      王婕, 陈雯佳, 林文武, 王颖峥, 王英豪, 黄美霞

      Abstract:

      目的 评估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的汗液分泌情况,并探讨其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行假手术,模型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行双侧去卵巢手术,术后第7天给予L-甲状腺素(92 mg·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病证结合”模型。阳性药组每日灌胃清骨散汤剂(7.3 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共14天。采用和田-高垣试剂着色法测定大鼠足跖部汗液分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cAMP、cGMP、LH、 GnRH、E2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足趾肉垫组织的M3受体、β2受体、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AQP5)表达水平。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模型大鼠体温升高,双耳发红,易激惹、毛发干枯等阴虚证的典型行为学表现,模型组大鼠汗液分泌显著增多;(2)模型大鼠血清cAMP水平显著升高, cGMP水平显著降低,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LH、GnRH水平显著升高,E2水平显著降低。(3)大鼠足趾组织的M3受体表达下调,β2受体、AQP5表达水平上调。阳性药治疗2周后,血清cAMP水平显著下降, 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LH、GnRH水平降低,但不影响血清E2水平。大鼠足趾组织的M3受体上调,β2受体、AQP5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 去势联合甲状腺素建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病证结合”模型大鼠汗液分泌显著增多,其机制可能与cGMP、cAMP及其在汗腺上调控汗液分泌的关键蛋白M3R,β2AR,AQP5的变化有关。

      • 1
    • 心肌纤维化特殊染色方法比较与优化

      王亚恒, 马嘉昕, 雷雨, 张连峰, 吕丹

      Abstract:

      目的 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是心肌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而特殊染色是病理学检查中常用的检测手段,然而目前心肌纤维常用特染方法在软件分析中,存在胶原位置难辨识及定量分析误差大等问题,探讨最佳的特染方法对心肌纤维化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心肌组织特异性cTnT R141W基因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心脏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马松三色染色法(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Masson)、天狼星红染色法(Picric Sirius red,PSR)、天狼星红-品红染色法(van Gieson staining,VG)、天狼星红-固绿染色法(Sirius Red/Fast Green staining,SR/FG)染色,利用Image J软件对胶原纤维面积进行定量比较。并从染液浓度、染色时间、酸性溶液预染三个方面对天狼星红-固绿染色法进行优化,对后续的胶原纤维定量分析进行应用验证。结果 四种特染方法均可实现胶原纤维的分布观察,其中,优化后的天狼星红-固绿染色法,即0.1%天狼星红-苦味酸酸性溶液预染5min,随后于0.1%天狼星红-苦味酸与0.04%固绿的混合液中染色1h,在软件识别中具有更低的漏读率和遗失率。结论 本文优化后的天狼星红-固绿染色法较其他几种传统胶原纤维特染方法,胶原纤维与心肌组织着色鲜亮,颜色对比明显,稳定性佳,方便快捷,更适用于后续胶原纤维占比定量分析应用。

      • 1
    •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丁相荣#, 陈柳、#, 霍姝汭, 杞梦迪, 刘欣, 王文广, 李娜, 代解杰, 陆彩霞

      Abstract:

      目的 建立树鼩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 CSCs)永生化细胞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和永生化基因SV40T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采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 A/Puerto Rico/8/1934(A/PR/8)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 传至50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的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较好。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62条,而永生化细胞第21代、第56代突变为64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的CSCs对HSV-1、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 A/Puerto Rico/8/1934(A/PR/8)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1.32×105TCID50/mL、5.62×106TCID50/mL、2.69×107TCID50/mL、7.76×104TCID50/mL。结论 成功建立了树鼩CSCs永生化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 1
    • 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基因转录调控分析

      黄智滨, 潘吉荣, 张伶燕, 赵大路, 王谦, 魏承志, 马旭, 白琳, 秦川

      Abstract:

      目的 探讨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表型差异、肾脏病理变化以及相关致病通路。方法 将13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分别与Cckb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Cckbr+/+Cckbr+/-Cckbr-/-三种基因型的小鼠。利用BP-2000无创血压分析系统测量小鼠血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CCKBR蛋白表达变化,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致病相关通路。结果 3个特定小鼠品系(A/J、LOT、FIM)中,收缩压(SBP)Cckbr-/-较Cckbr+/+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发现高血压对小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肾损伤。通过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新陈代谢与昼夜节律调节等方面。结论 遗传多样性小鼠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群的遗传背景,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致病基因提供了新的资源。

      • 1
    • 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

      乔诗清, 王停, 闫永煌, 杨九思, 余钰玲, 王砚敏, 孙亚腾, 吴宇杰, 朱佩轩, 李敏, 陈聪, 苏泽琦, 张偲

      Abstract:

      目的 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皮下注射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3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组、6 mg/kg DHEA造模组、60 mg/kg DHEA造模组,造模组每日按照相应剂量进行DHEA皮下注射,正常组每日给予甘油皮下注射,连续21 d ,以卵巢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进行模型评价,明确DHEA致PCOS大鼠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在此基础上,选取DHEA最佳造模剂量,分别设立停止造模组和继续造模组,进行28 d的模型观察,考察模型维持情况,其中停止造模组不再继续给予DHEA,继续造模模型组每48 h给予60 mg/kg DHEA皮下注射。评价指标包含大鼠体质量、动情周期、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6 mg/kg DHEA造模组与60 mg/kg DHEA造模组体质量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二者动情周期均失去规律性,卵巢组织中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大卵泡,少见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无序,黄体数量减少;且60 mg/kg DHEA造模组血清T、E2水平显著升高(P<0.05)。2)停止造模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两周后恢复规律的动情周期,卵巢组织中可见各级生长卵泡和黄体,囊性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层数增加,可见成熟卵泡,卵母细胞局部形态完整,且E2、AMH水平降低(P<0.05)。3)继续造模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长期处于动情后期,卵巢组织中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大卵泡,少见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无序,黄体数量明显减少,且血清LH、LH/FSH、T水平升高(P<0.05)。结论 连续21 d皮下注射60 mg/kg DHEA,能够成功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非肥胖型PCOS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每48 h给予60 mg/kg DHEA 皮下注射能够保持模型的稳定性。

      • 1
    • 川芎挥发油治疗心绞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杨明, 王朝平, 雷志强, 刘波, 张华, 罗晶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动物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GC-MS、ADME参数共筛出挥发油成分;使用Pubchem、SwissTarget、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和R语言分别获取挥发油成分的靶点、心绞痛的靶点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String数据库完成;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借助AutoDock vina v1.2.3、Pymol、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关键靶点和主要挥发油成分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川芎挥发油对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结果 实验共得到10个挥发油成分和22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与神经递质、突触膜上的受体、物质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视黄醇代谢、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butylidenephthalide、Alpha-selinene、Trans-ligustilide等挥发油成分与多个关键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说明川芎挥发油通过调节EF、FS、SV、LVIDs水平以及LDH、CK、AST活性,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中ADRA1A、CHRM5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状态,减小细胞间隙,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表现出保护心肌的作用。结论 综上所述,川芎挥发油有效保护受损心肌组织,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 1
    • 四氯化碳诱导C57BL/6J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方法及优化

      孙竞然, 卢秉久, 郑佳连, 孙晓宁, 徐俊超

      Abstract:

      目的 通过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进行比较,以此优化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36只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2周组、3周组、4周组、6周组及8周组共6组(n=6)。空白组以橄榄油0.2 mL腹腔注射,每周3次,各阳性对照组以以20% CCl4-橄榄油溶液0.2 mL腹腔注射,每周3次。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分别于第15天、22天、29天、43天及57天测量小鼠肝脏弹性值后取血,分别测量小鼠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HE、Masson及天狼星红染色,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阳性对照组小鼠精神萎靡,扎堆喜卧。在小鼠体质量方面,4周组、6周组、8周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2周组与空白组相比体明显升高。肝脏弹性超声显示,随给药时间增加,弹性值呈进行性升高。生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各阳性对照组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随给药时间增加,各阳性对照组HA、LN、PC-Ⅲ及Ⅳ-C水平呈升高趋势。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增加,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呈进行性加重,4周时符合肝纤维化病理诊断,6周时有假小叶形成趋势,而8周时已形成假小叶,提示早期肝硬化。结论 20%CCl4-橄榄油溶液以每周三次、连续4周腹腔注射的方法能成功建立C57BL/6J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稳定性好、成模较快,可以作为肝纤维化模型制造的优化方案。

      • 1
    •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宣肺解毒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

      沈婷婷, 李亚, 李素云, 李高峰, 韩冰洋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究宣肺解毒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除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建立MDR-PA(9×108 CFU/ML,0. 5 mL)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宣肺解毒方低剂量组(XFJDF-low dose group)、宣肺解毒方中剂量组(XFJDF-medium dose group)、宣肺解毒方高剂量组(XFJDF-high dose group)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IPM group),每组12只;造模1天后,宣肺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725g/kg/d、3.45g/kg/d、6.9g/kg/d的XFJDF灌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予410 mg/kg/d的IPM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次/天,持续7天。观察大鼠的状态变化、体重变化、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TB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IHC)对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蛋白进行定位与半定量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 group相比,Model组大鼠反应迟缓,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杂音增多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寒颤,饮食饮水减少,体重下降;肺组织W/D(P < 0.01)显著升高,肺组织的肺泡腔以及肺支气管周围存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出现断裂融合形成气腔并伴有炎性渗出,肺间质增厚,局部可见肺纤维形成等;血清中IL-1β、TNF-α、TGF-β水平明显升高(P< 0.01),MDA含量增加、MPO活性增强、GSH含量降低(P< 0.01),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1)。与Model组相比,干预组治疗组均可改善MDR-PA大鼠的一般状态,大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反应灵敏度增强,体重增加,肺W/D降低(P < 0.01),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TNF-α、TGF-β、MDA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升高(P< 0.01);除XFJDF低剂量组外,血清中IL-1β水平与MPO活性明显降低(P< 0.01);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P < 0. 05),以XFJDF高剂量组以及IPM组最为显著。 结论 宣肺解毒方能够显著改善MDR-PA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肺组织W/D以及肺组织病理,降低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宣肺解毒方抑制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通路表达有关。

      • 1
    • 愤怒动物模型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张春鹏, 颜嘉宏, 张永华

      Abstract:

      愤怒这一负面情绪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影响。与愤怒情绪产生有关的脑部区域主要与中央灰质、杏仁核、下丘脑有关。动物模型是了解疾病和机制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关于愤怒动物模型的研究逐渐增多,愤怒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关于愤怒模型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中缝背核、下丘脑和海马区域,相关的神经递质研究主要与GABA的表达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相关。本文旨在通过检索愤怒有关的动物模型,总结愤怒发生的脑内神经机制,希望为愤怒情绪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1
    •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索小鼠急性肺损伤动态时间模型的建立

      樊懿萱, 杨志旭

      Abstract:

      目的: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法:54只6-8周龄SPF级雄性BAL b/c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和造模时间组(1、3、6、12、18、24、48和72 h组),分别检测体重、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半定量评分、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取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IL-18及BCA蛋白浓度;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经典焦亡通路相关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体重统计,各组体重均有下降,24h及48h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通过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评分发现,24h-72h肺组织损伤严重,每组与Co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在24-72h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从造模后6h开始升高,48h可达峰值,至72h均维持上升状态;灌洗液中IL-18在24h开始升高,72h仍然保持持续升高趋势;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在6h时均保持最高水平状态,在48h明显降低;灌洗液中蛋白浓度在24h、48h及72h与Con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ALI模型各个时间组焦亡通路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均有上调,24 h-72h组的通路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时间组中各项实验指标、炎症因子及WB中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焦亡机制与ALI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并随时间迁移,从实验结果得知24h-48h肺损伤程度严重,肺损伤相关指标及通路蛋白具有研究意义,可作为造模时间参考,也为后续研究ALI的具体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模型参考与实验基础。

      • 1
    • 虫草菌丝调节AMPK/SirT1信号通路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

      杨钊, 闫阮玉, 吴洪雨, 黄恺, 沈丽, 陶艳艳, 刘成海, 彭渊

      Abstract:

      【摘要】 目的 研究虫草菌丝(CM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SirT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 法 将C57BL/6小鼠(n=40)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MCS对照组(3.0 g/kg/d)、模型对照组、CMCS 1.5g/kg组(1.5 g/kg/d)和CMCS 3.0g/kg组(3.0 g/kg/d),采用腹腔注射10%CCl4(2ml/kg)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造模与给药2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炎症;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Jamall's法检测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肝组织IL-6、MCP-1、IFN-γ、TNF、IL-10、IL-12p70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Collagen I和SirT1表达情况; RT-qPCR检测肝组织Prkaa1、Prkaa2、Lkb1和p53水平。结果 CCl4染毒2周后,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E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提示肝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肝脏Hyp含量及IL-6、MCP-1、TNF表达明显增多(P<0.05),IL-10和IL-12p70表达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肝组织Collagen I表达增多;SirT1在肝窦间隙表达减少,在胶原沉积出表达增多;RT-qPCR检测提示肝组织Prkaa1、Prkaa2、Lkb1表达下降, p53表达增多(P<0.05)。CMCS可显著降低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IL-6、MCP-1、TNF表达(P<0.05),上调IL-10、IL-12p70水平(P<0.05);减少肝脏炎细胞浸润、胶原形成和Hyp含量,促进肝窦内SirT1表达,上调肝脏Prkaa1、Prkaa2、Lkb1表达(P<0.05);减轻肝内Collagen I、p53表达(P<0.05)。与CMCS 1.5g/kg组相比,CMCS 3.0g/kg组抑制肝脏炎症、胶原沉积及上调AMPK/SirT1表达更为明显(P<0.05)。结论 CMCS可通过上调AMPK/SirT1信号通路而发挥抗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 1
    • 棕榈酸诱导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的建立

      王晓仪, 李苗, 王琳霞, 喻斌, 华永庆

      Abstract:

      目的 建立棕榈酸诱导的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方法 将AB品系斑马鱼胚胎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棕榈酸组(PA组)和辛伐他汀组(SIM组)。从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开始,PA组、SIM组给予PA造模。从5 dpf开始,SIM组给予SIM连续给药4天。第9 dpf通过钙黄绿素染色法、尼罗红染色法、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测定、q-PCR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 PA显著减少斑马鱼椎骨骨节数目、促进脂质堆积、增加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促进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并抑制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的表达。SIM可以改善PA对斑马鱼的骨形成抑制效应。结论 采用 PA给药的方法可成功造成与OP病理过程相似的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控,可用于OP及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 1
    • 透视引导下犬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建立和评价

      王浩田, 刘佳, 黄健, 齐军强, 许国华

      Abstract:

      目的:通过对犬脊柱解剖形态的测量及分析,建立透视下犬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分析,评估该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测量6只12月龄左右犬腰椎标本形态及其参数:L1~L7椎体高度、椎体基底宽度、椎间盘上缘距椎体最狭部距离、脊椎乳突垂直线距椎间盘上缘距离、横突中点与椎间盘下缘垂直距离,以明确犬椎体解剖特点,确定骨水泥注射的最佳位置、注射方向以及注射深度后,对6只健康比格犬(体重20—25kg)L4、L5、L6椎体建立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术后4周处死后行影像学检查,主要观测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植入骨水泥分布,椎管及椎体前缘完整性。结果:通过犬解剖观测,椎体高度从L1~L5逐渐增大,从L5~L7逐渐减小,椎体基底部宽度从L1~L7逐渐增大。脊椎乳突垂直线距椎间盘上缘距离呈L1~L7逐渐增加趋势(1.9~4.0mm)。横突根部中点和椎间盘下缘的距离由L1~L5逐渐增加(4.7~6.9mm), L4、L5、L6节段每只犬横突根部中点和椎间盘下缘的距离之间(P=0.92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脊椎横突根部中点为穿刺点,置入方向和水平面呈20°~30°角,头倾方向5°~15°,穿刺深度1.2cm~1.5cm。若向椎体尾侧穿刺,穿刺针尾的倾角度为30°~35°,进针深度为1.5cm~1.8cm。可以构建犬椎体穿刺手术模型。共成功制作15个犬椎体穿刺手术模型,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22.7±4.6min(15~30min)。术中1个椎体节段出现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2个椎体骨皮质破裂,未出现麻醉或感染导致死亡。术后4周的Micro—CT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水泥在犬椎体松质骨内分布,新生骨组织包裹植入材料,无渗漏,无椎管及椎体前壁破损等并发症。结论:在犬4~6腰椎解剖基础上,以横突根部中点为骨性标志,可以成功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犬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

      • 1
    •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尘肺差异表达mRNA分析

      梁小乔, 杨颖, 何州烊, 宁丽

      Abstract: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技术,观察肺纤维化进程中GIMAP8和SEC14L5的表达变化,为阐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磷酸缓冲盐溶液)和模型组(二氧化硅悬液),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插管方式在第0天和第14天向模型组小鼠灌注100 mg/mL二氧化硅悬液50μL。第28天时评估小鼠肺功能并处死所有小鼠。对小鼠进行肺组织形态观察、纤维化评价以及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尘肺组检测出2988种mRNA,筛选出626种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242种上调,384种下调。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了P53、NF-kappa B、TNF、AMPK等信号通路。对照组小鼠肺结构正常,而模型组小鼠呈现肺泡结构破坏,胶原纤维沉积和纤维团块。肺组织中GIMAP8表达上调,SEC14L5表达下调。模型组小鼠肺功能有所下降。结论 在尘肺患者及矽肺小鼠模型中,GIMAP8和SEC14L5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这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分子理论基础。

      • 1
    • 封闭群大林姬鼠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遗传特传多样性分析

      张晴, 张曦文, 何松, 袁宝, 陈健, 任文陟, 权福实, 胡进平, 丁瑜

      Abstract:

      目的 开发大林姬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丰富大林姬鼠遗传数据,为大林姬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大林姬鼠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位点,挖掘微卫星引物,通过多重 PCR 技术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成功开发出30个微卫星标记,利用60份大林姬鼠组织样本对3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评价,共检测出152个等位基因,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5.067;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92;平均香农指数为1.265;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598。结论 基于本研究所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好的多态性,能有效分析大林姬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适合为建立大林姬鼠遗传质量标准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 1
    • 来曲唑诱导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肠道菌群分析

      杨宏, 张振, 付旭锋

      Abstract:

      目的: 探讨来曲唑(雌激素合成抑制剂)是否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多样性和丰度有影响。 方法: 利用来曲唑(雌激素合成抑制剂)诱导并构建了PCOS大鼠模型,通过16S rRNA的测序方法分析了正常和PCOS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结构。 结果: 在门水平,PCOS组的厚壁菌门(77.2% vs. 73.3%)的丰度较正常组降低,拟杆菌门(17.2% vs. 23.9%)的丰度增加。在属水平,PCOS的罗氏菌属(16.1% vs. 5.6%)和苏黎世杆菌属(10.0% vs. 1.8%)的丰度较正常组降低,而乳杆菌属(15.9% vs. 18.8%)、普雷沃氏菌属(0.5% vs. 4.6%)和瘤胃球菌属(1.2% vs. 3.0%)的丰度增加,进一步分析了两组差异菌群的KEGG信号通路,结果显示PCOS大鼠模型的肠道内胆汁酸生物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发生了变化。 结论: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COS患者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 1
    •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简芹, 向思睿, 王楚楚, 陈芜, 付西, 由凤鸣, 郑川, 林俊芝

      Abstract: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mg·g-1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mg·g-1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周-1,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mg·g-1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周-1,连续4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12.0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21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2~4个、1个、1~2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 1
    • 健脾化痰方通过调控FOXO1/PDK4信号通路干预PCOS-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璐瑜, 余曦明

      Abstract: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脂代谢及叉头盒转录因子-1(FOXO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高脂饮食(8周)联合来曲唑(第4-8周加入)建立PCOS-IR大鼠模型,通过HOMA-IR、卵巢组织病理观察评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健脾化痰方组(11.07g/kg)、二甲双胍组(0.2g/kg),每组各10只,药物干预4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液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FINS)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B)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卵巢FOXO1、PDK4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卵巢多囊性改变明显,糖脂代谢调控失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化痰方组大鼠体重增速放缓,卵泡发育情况见好,血清LH、T、LH/FSH、FBG、FINS、HOMA-IR、TC、TG、LDL-C降低,E2、FSH升高,卵巢FOXO1、PDK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可升高血清HDL-C含量,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能有效调节性激素分泌,改善PCOS-IR大鼠卵巢生殖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可能是通过抑制FOXO1/PDK4通路发挥作用。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紫癜性肾炎动物模型分析

      程齐, 丁樱

      Abstract:

      目的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紫癜性肾炎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制备规范化的紫癜性肾炎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获取近20年紫癜性肾炎动物实验文献,将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法、给药剂量、给药周期、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进行人工筛选,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18.0对高频指标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对关联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升级。结果 归纳总结符合纳入标准的106篇文献,建立紫癜性肾炎动物模型多选用SD大鼠和KM小鼠,造模方式多选用药源性诱导,造模药物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蓖麻油、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弗氏完全佐剂、麦胶蛋白+印度墨水、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 B,SEB)复刻紫癜性肾炎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周期一般在5 ~ 14周,成模标准多选用皮肤紫癜,尿红细胞数增多,尿蛋白阳性,肾组织可见肾小球系膜增生及以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表示造模成功。检测指标共涉及36个医学指标,其中肾及尿液相关的检测指标23个,血液相关检测指标9个,其中使用频率 ≥ 10%的有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肾病理、尿红细胞计数、Ig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CIC)、肌酐(creatinine,Cr)等10个指标,对高频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采用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肾病理-尿红细胞数-IgA综合评价模型。结论 现有的紫癜性肾炎动物实验多选用SD雄性大鼠和KM雌性小鼠,造模方式多采用药源性诱导,其中瘀热证复合IgA肾病法(病证结合法)具有重复性强、成模率高的优点,可为HSPN动物实验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1
    • 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基因小鼠模型构建与鉴定

      孟雪, 王新洲, 高水波, 吴鸿

      Abstract: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ruppel样因子2(kruppel-Like Factor 2,KLF2)基因小鼠模型,探讨KLF2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方法: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KLF2flox/+小鼠。通过与Lyz2-Cre+/+小鼠繁育得到目的基因型小鼠,通过基因型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从DNA、RNA、蛋白水平验证KLF2敲除效率。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s),检测LPS(lipopolysaccharide)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mRNA变化。 结果:建立了KLF2flox/flox/ Lyz2-Cre+基因型小鼠,即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基因。小鼠骨髓、BMDMs的KLF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而心、肝、肾组织中KLF2 mRNA表达较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变化。两组小鼠的体重、进食、进水、形态无显著差异。在LPS作用下,缺失KLF2的BMDMs炎症相关基因IL-6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IL-1、iNOS、CD86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KLF2对临床炎症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 1
    •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损伤模型的建立

      李笑汝, 姚新叶, 刘佳, 张小玉, 张依曼, 来宝长, 马强, 王一东, 田红燕, 殷倩

      Abstract:

      目的 采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adult mouse cardiomyocytes, AMCMs),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应用AMCMs进行心肌缺血体外实验的研究提供便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方法。方法 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AMCMs,观察贴壁后2 h、24 h、48 h及72 h细胞的形态,计算存活率;应用腺病毒转染AMCMs,观察并统计转染36 h、48 h后的转染效率;通过缺氧45 min/复氧24 h,进行碘化丙啶(ropidium iodide,PI)染色,统计PI阳性细胞率以明确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结果 与AMCMs贴壁后2 h相比,贴壁后24 h和48 h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下降,贴壁后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AMCMs可进行腺病毒转染,36 h和48 h转染效率分别可达82.07±0.60%和82.84±1.18%;缺氧/复氧诱导AMCMs可成功建立细胞损伤模型,PI染色阳性细胞达42.28±3.10%。结论 本研究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培养的AMCMs,细胞存活率高,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和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体外建立AMCMs基因修饰、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系统方法。

      • 1
    • 肠道应激损伤与色氨酸代谢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菁青, 郑建华, 董巧燕, 张文盛, 马连素, 邱业峰

      Abstract:

      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代谢场所,维持肠道稳态健康是维护动物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应激易使肠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道应激损伤。色氨酸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具有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与代谢,提高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激状态下大脑和肠道组织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异常,提示色氨酸可能在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应激因素的致病机制,揭示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应激动物肠道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可为肠道应激损伤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营养防治措施。本文主要就目前应激机制研究进展、肠道应激损伤与色氨酸代谢对肠应激损伤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EGCG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春雪, 徐恩爽, 张风, 郑家三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顺铂(Cisplatin,CIS)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AKI)保护效果。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EGCG组、顺铂组(CIS组)、CIS+EGCG组。CON组和CIS组灌胃生理盐水,EGCG和CIS+EGCG组灌胃EGCG(40 mg/kg),连续28天,第26天CIS组、CIS+EGCG组腹腔注射CIS(7 mg/kg),第29天收集血液和组织。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TCMSP、Gene Cards、OMIM网站筛选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组化验证分析结果。结果 EGCG预处理明显降低AKI大鼠血清中BUN、SCr的水平,改善AKI大鼠肾脏病变,缓解AKI大鼠肾组织凋亡;网络药理学筛选出87个EGCG与AKI交集基因,25个核心靶点,通过PI3K/AKT等信号通路和多种生物过程影响AKI的发展。结论 EGCG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CIS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

      • 1
    • 海人藻酸建立内侧颞叶癫痫小鼠模型的研究

      叶祖亮, 苗育静, 刘全磊, 朱权, 魏鹏虎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一侧海马注射KA,建立内侧颞叶癫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慢性模型,通过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取健康的C57BL/6野生型雄鼠2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实验组即KA注射组(n=16)。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海马CA3区进行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和KA,一周后再次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植入脑电记录电极。植入术后一周开始记录小鼠脑电活动,统计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通过对小鼠的观察与记录,分别从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验证慢性癫痫模型。结果 本实验对22只C57BL/6野生型雄鼠进行实验,对照组(n=6)均无癫痫发作,而实验组(n=16)存活的小鼠均出现癫痫发作。成模的小鼠在行为学上发生了凝视、咀嚼、头面部肌肉抽搐、肢体痉挛等慢性癫痫自发发作行为,有2只小鼠因手术死亡,4只小鼠在急性发作期死亡,10只小鼠模型成功建立;脑电图呈内侧颞叶癫痫样脑电图改变;在病理组织学方面,经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A3区神经元丢失,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符合海马硬化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使用KA单侧、单次颅内注射构建的模型具有耗时短,易操作,易成型等多项优势,该模型展现出与人类MTLE相似的脑电图、行为与神经病理改变,有助于研究有效治疗颞叶癫痫的药物,是癫痫外科手术预后判断的理想动物模型。

      • 1
    • 斑马鱼快速骨质疏松模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毛洪运, 刘雨彤, 赵心月, 姜德利, 王晓仪, 赵珂璇, 华永庆, 许惠琴

      Abstract:

      目的 本文通过比较常见斑马鱼骨质疏松(OP)模型不同建立方法,优化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的造模方法。 方法:采用铁过载及泼尼松龙(Pred)诱导OP模型,观察骨形成情况及动物死亡率。铁过载诱导法采用枸橼酸铁铵(FAC)为造模药物。Pred诱导法有Pred-3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法,造模时间为3 ~ 9 dpf;Pred- 5 dpf法,造模时间为5 ~ 10 dpf;Pred撤药法,3 dpf开始造模,7 ~ 9 dpf每天撤去1/3造模药物。进而比较常用药物阿尔法骨化醇(AC)、骨化三醇(CA)、阿仑膦酸钠(AL)抗OP的干预效应,选择稳定、灵敏的阳性药,并进一步对不同染色方法及染色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FAC在500 μg/mL剂量下未能观察到对骨形成的显著影响。骨节数及第一椎骨长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Pred-3 dpf诱导法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 < 0.01,P < 0.05),但斑马鱼死亡率较高;Pred-5 dpf法无显著差异;Pred撤药法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 < 0.01),且无死亡。给予AC、CA、AL后均具有抗OP作用,CA抗OP作用更为灵敏、稳定。茜素红(ARS)染色参数优化结果显示,染色浓度为0.02%,染色2 h,0.5% KOH和甘油分别以(3:1,3 h)和(1:1,14 h)洗涤条件为最佳。化学染色对比结果显示,钙黄绿素对骨节部位染色较为灵敏,ARS则对第一椎骨处染色较为灵敏。 结论:采用Pred撤药法诱导的斑马鱼OP模型更为快速、稳定、灵敏,是OP研究的稳定可靠模型。

      • 1
    • 母体炎性暴露对子代小鼠受IRBP抗原诱导的EAU影响

      徐菲, 刘健萍, 董世访, 皇辉, 龚心怡, 胡开娇, 陈飞兰

      Abstract:

      目的 探讨母体葡萄膜炎暴露对子代小鼠受视网膜抗原IRBP(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ging protein,IRBP)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免疫效应的影响。 方法 从我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受双亲EAU暴露的子代C57BL/6J小鼠眼球中的RNA测序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富集分析,确定这些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途径。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分析交集基因以此鉴定出枢纽基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一步确定筛选出的异常表达的枢钮基因是否也在受母本葡萄膜炎影响的子代小鼠中差异表达,最后通过视网膜抗原IRBP651-670诱导受母本活动期炎症影响的子代以评价母体葡萄膜炎对子代患葡萄膜炎的易感性以及相关免疫免疫效应的影响。 结果 从受双亲葡萄膜炎影响的子小鼠眼球组织中鉴定出72个免疫相关差异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进一步PPI网络互作分析,筛选出proteasome 26S subunit, ATPase 5(Psmc5)、proteasome 26S subunit, ATPase 3(Psmc3)、proteasome 26S subunit ubiquitin receptor, non-ATPase 4(Psmd4)和proteasome 26S subunit, non-ATPase 8(Psmd8)四个枢纽基因。q-PCR检测证实受母本葡萄膜炎影响的子代小鼠中也上调表达这4个枢纽基因。而且与正常子代相比,150 μg IRBP抗原诱导可增加受活动期炎症影响的子代EAU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组织学损伤(P = 0.0087;P = 0.0410);另外,受母体活动期炎性影响的子代在IRBP诱导的EAU中脾脏T细胞增殖功能增强,其血清中产生更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6(P = 0.0450;P = 0.0300)。 结论 母体活动性炎症暴露加剧子代小鼠受IRBP诱导的EAU疾病的严重性,增强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以及血清中IL-17、IL-6的产生,可能与受影响的子代上调表达的4个枢钮基因Psmc5、Psmc3、Psmd4、Psmd8相关。

      • 1
    •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潘蕊, 喻锟, 张海亮, 郑永仁, 赵笑雨, 唐钧泽, 吴健铭, 程欣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比较用肿瘤细胞注射和肿瘤组织块移植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方法,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取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采用注射小鼠肝癌H22细胞;B组采用注射腹水型肝癌H22细胞;C组采用小鼠肝癌组织块移植法。D组肝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定期观察各组小鼠活动情况、体重变化。记录四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观察各组小鼠肝部成瘤状况、肿瘤程度、与腹腔脏器粘连程度和转移情况,并进行B超成像,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的浓度及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B、C三组小鼠造模操作时间分别为(3.36±0.44)min、(3.30±0.41)min、(5.68±0.65)min。建模第25 d,A、B、C三组小鼠成瘤率均100.0%,A组腹腔重度粘连率为40.0%,B组重度粘连率为60.0%,C组与D组均未出现重度腹腔粘连。A、B、C组小鼠腹水出现率分别为40.0%、100.0%、0.0%;腹壁瘤出现率分别为30.0%、60.0%、0.0%。B组小鼠还存在肝转移情况(40.0%)。B超成像、血清AFP和DCP水平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D组小鼠相比,A、B、C三组小鼠肝边缘均不光滑,回声欠均匀,可见稍低回声包块;保持AFP、DCP高分泌;存在大量炎症细胞与肿瘤细胞。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建立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可作为评价药物抗肝癌效果的理想模型。

      • 1
    • 调补肺肾三法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李高峰, 刘淑娟, 李亚, 李素云, 范正媛, 沈婷婷

      Abstract:

      目的 探究调补肺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PD98059组、补肺健脾联合PD98059组、补肺益肾联合PD98059组和益气滋肾联合PD98059组。第1 ~ 8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反复感染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9 ~ 16周Control组和COPD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只,中药治疗组给予对应的调补肺肾三方灌胃,第16周PD98059组与联合组给予PD98059腹腔注射7天。16周结束后取材,检测大鼠肺功能、肺组织形态、肺组织水含量、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杯状细胞比例和Muc5AC、Muc5B表达。PCR检测ERK1、ERK2、ENaC、CFTR、AQ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中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OPD组大鼠TV、MV、FVC、FEV0.1及FEV0.1/FVC均显著下降(P<0.01);肺病理显示肺泡紊乱,肺泡壁大量断裂,气管壁严重皱缩增厚,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水含量明显升高(P<0.01);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显著增高(P<0.01);气道上皮杯状细胞比例和Muc5AC、Muc5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ERK1、ERK2、ENaC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CFTR和AQP5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P-ERK/ERK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COPD组比较,各治疗组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变化(P<0.05),以调补肺肾三方联合PD98059组较对应单一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调补肺肾三法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 1
    • 小肠过表达Ski蛋白对扭体小鼠的抑炎镇痛作用

      熊翱, 罗飞

      Abstract:

      目的:研究小肠过表达Ski蛋白对醋酸致扭体小鼠的抑炎镇痛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ICR小鼠 ,给予腹腔注射现配的0.7 %醋酸溶液(0.1 ml/10 g体重)诱发扭体反应。实验小鼠分为Sham组、醋酸组、醋酸+布洛芬组、醋酸+Ad-EGFP 组 、醋酸+Ad-ski-1 组 和? 醋酸+Ad-ski-2 组,每组10只。观察并记录第一次扭体出现的潜伏期,同时记录15分钟内的扭体次数。获取标记的小肠组织,鉴定腺病毒转染效果,检测促炎因子、疼痛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分析NF-kB p65的蛋白表达及其与Ski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腹腔注射Ad-ski腺病毒后,小肠成功过表达Ski蛋白。过表达的Ski蛋白延长了小鼠发生扭体的潜伏期,同时减少了扭体反应的频率,与布洛芬的效果相当(P>0.05 )。与醋酸组比较,过表达的Ski蛋白显著抑制了促炎因子和疼痛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表达(*P < 0.05,**P < 0.01)。而且NF-kB p65与Ski有复合物形成。结论:过表达Ski蛋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疼痛生物标志物蛋白表达对醋酸引起的炎性疼痛有抑炎镇痛作用,而且与Ski调节NF-kB信号通路有关。

      • 1
    • 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动物平台建立的探索

      马唯刚, 潘兴芳, 邱继文, 高卫芳, 张永龙, 董钰格, 唐瑜紫, 任海燕, 李忠正

      Abstract:

      目的:智能针灸机器人研发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少可靠的实验研究平台。本研究旨在探索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的实验动物平台,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6只2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麻醉后针刺验证。首先进行人工针刺验证,每只实验动物选取6个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后留针20 min,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共进行28天,每两天进行一次实验,共10次。人工针刺验证后在已选6个穴位的基础上每个穴旁10 mm处取一点,共12点,使用针灸机器人智能针刺模块对实验动物进行不同频率及角度的针刺操作进一步验证动物平台的稳定性及可行性。结果:血常规中安全性相关指标均无异常,较自身前后对比稳定。血生化指标无异常,较自身前后对比稳定。在实验全程监测中动物的平均心率为126 次/分。实验动物的平均血压为87/36mmHg。巴马小型猪在室温25℃下的平均体温为36℃。体温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前后均无明显的变化。在搭建的实验平台基础上,针灸机器人智能针刺模块针刺手法操作预试验均顺利完成,实验过程中未出现针刺相关异常情况如弯针、断针、滞针等,实验动物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借鉴了已有的小型猪实验方法,初步建立起了稳定的智能针灸机器人针刺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动物平台,为进一步的智能针灸机器人相关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 1
    • 奥拉帕尼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衰老作用及其机制

      王大伟, 郭晶, 边继春, 王莎莎, 卢美超, 张岱州, 贾玉萍

      Abstract:

      目的 研究奥拉帕尼(Olaparib)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衰老作用的表现及其相关分子水平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实时动态检测抗增殖和抗迁移活性;应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法观察诱导细胞衰老活性;通过qPCR分析奥拉帕尼对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p21、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PAI-1)、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p27、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1(retinoblastoma protein,RB1)、Ki67和E2F1表达的影响;根据Western Blot分析奥拉帕尼对衰老相关蛋白p21、γH2A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cyclin D1、pRB和Ki67表达的影响。结果 奥拉帕尼能够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MCF-7细胞的衰老;奥拉帕尼作用96 h的MCF-7细胞中p16INK4a、p21、p27、CHOP、IL-6、IL-8、PAI-1、PTEN和RB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1),Ki67和E2F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1);MCF-7细胞中p21、γH2AX和IGFB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1;P < 0.01;P < 0.05),cyclin D1、pRB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P < 0.01;P < 0.05)。结论 奥拉帕尼能够通过抗增殖、迁移和诱导细胞衰老产生抗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

      • 1
    •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八宝丹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李宪美, 曾来凤, 黄彬, 余岚心, 林久茂

      Abstract:

      目的 采用斑马鱼模型探讨八宝丹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建立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肌损伤模型,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八宝丹(BBD)在不同浓度下对心包水肿比例及心率的干预作用;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g(mpx:EGFP)原位观察八宝丹对心脏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观察八宝丹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因子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tgs2)、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lox5a)、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的mRNA表达;采用亚铁离子荧光探针检测斑马鱼心脏亚铁离子的积累情况。 结果 八宝丹能够减缓Dox导致的斑马鱼心包水肿和心率减慢,减少心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P<0.05);降低MDA的浓度(P<0.05),同时增强SOD和CAT的活性(P<0.05);显著抑制铁死亡,减少斑马鱼心脏亚铁离子的积累,抑制ptgs2、alox5a、acsl4的表达(P<0.05),同时促进gpx4a的表达(P<0.05)。 结论 八宝丹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调节铁死亡从而减弱Dox诱导的斑马鱼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代谢轮廓研究

      赵梅玉, 史欣悦, 周姝伶, 李海军, 樊淑婷, 熊印华

      Abstract: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的氨基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代谢轮廓,寻找可表征NAFLD的生物标志物并推测NAFL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饮食饲料和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NAFLD大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对照组和NAFLD组的大鼠血清中15种LPCs和18 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大鼠NAFLD肝损伤后血清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代谢轮廓的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的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对照组,且能完全区分开;LPC(20:1)、精氨酸和谷氨酸对NAFLD有显著贡献,这3个代谢物被鉴定为生物标志物;LPC(20:1)和精氨酸与AST、ALT、LDL、TBIL等血清生化指标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的代谢轮廓与NAFLD密切相关。

      • 1
    •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转化应用

      夏聪聪, 刘浩乐, 侯海雯, 刘恩岐, 赵四海

      Abstract: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极高,该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腹主动脉瘤表现为中膜平滑肌细胞耗竭、弹力纤维断裂和退化、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局部炎症反应等。目前,临床上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多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缺乏药物治疗手段,这也与该病致病机制迄今仍未被完全阐明有关。目前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主要以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小鼠和大鼠)为主,也有部分中、大型实验动物模型(如兔、豚鼠、犬和猪等)。在造模方法上,主要包含弹性蛋白酶动脉腔内灌注法、血管紧张素II输注法、氯化钙涂抹法和血管组织移植法等。部分药物或手术腹主动脉瘤模型由于前期诱导刺激的停止,诱导后动脉瘤趋于稳定。开发允许腹主动脉瘤持续发展,甚至可以在人为刺激下诱导破裂的,更符合人动脉瘤发展规律的模型是今后的造模研究方向之一。实验动物模型在阐明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开发治疗动脉瘤新药和评价相关治疗策略安全性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腹主动脉瘤造模方法和其在临床前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 1
    • 肝脏特异性RBP4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糖代谢特征分析

      卢婉贤, 马琦, 王黎, 刘梦迪, 郭宝平

      Abstract:

      目的:构建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探索肝脏RBP4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LoxP标记的RBP4flox/+小鼠与Alb-Cre工具鼠通过多次繁殖杂交,获得纯合型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Rbp4flox /flox :Cre+)小鼠模型。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18周龄雄鼠,将实验小鼠分为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小鼠组(Rbp4flox/flox:Cre+,n=10)、同窝对照小鼠组(Rbp4flox/flox,n=10)、野生型小鼠组(WT,n=10)。使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肝脏中Rbp4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其他组织中Rbp4 mRNA表达水平,验证特异性敲除结果。使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测定第18周末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使用qRT-PCR检测肝脏糖代谢基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表达。 结果: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表明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脏中Rbp4表达减少(P<0.05)。HE染色、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结果表明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对肝脏组织形态、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无显著影响。与WT组小鼠相比,Rbp4flox/flox组小鼠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脏中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bp4flox/flox组小鼠相比,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脏中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鼠肝脏中G6pase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功构建了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小鼠模型。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脏特异性Rbp4敲除对小鼠肝脏组织形态、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无影响,使肝脏糖代谢基因Pepck mRNA表达减少,提示RBP4在肝脏糖代谢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1
    • 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林锟

      Abstract:

      血友病的反复出血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受限于伦理要求,需要建立H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总结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动物HA模型的研究文献,从物种选择、建模方法以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1
    • 脾虚证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述评

      张永龙, 马唯刚, 钱星羽, 赵素红, 李姗姗, 郭义, 郭永明, 徐枝芳, 潘兴芳, 邱继文, 李忠正

      Abstract:

      中医症候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在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方面起到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近年来脾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文献报道越来越多,但是构建方法标准不一,评价指标客观化不足,本文将从动物选取、模型建立、宏观表征、行为学实验、脾虚的客观指标等方面总结脾虚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以期为脾虚证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为脾虚动物模型平台的选取提供文献参考。

      • 1
    • 肌少症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贾新傲, 唐玉娇

      Abstract:

      通过对肌少症相关文献检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肌少症小鼠建模方法与模型评价方案。对药物注射、衰老、肌肉萎缩和转基因四种造模方式的操作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肌肉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三种肌少症小鼠模型的评价方式,对比其优缺点,以期为肌少症的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 1
    • 猫棒束孢联合环磷酰胺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史晓伟, 陈静静, 余国彦, 张艺尹, 陈丽霞, 赵莉莉, 杨永明, 王靖, 阎磊, 杨喜花

      Abstract:

      【摘要】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来源的猫棒束孢(Isaria felina,IF)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NC, 蒸馏水)、模型对照组(MC, 蒸馏水)、CTX组(25 mg/kg)、IF给药组(400 mg/kg)和联合给药组(IF 400 mg/kg + CTX 25 mg/kg),每组5只小鼠;蒸馏水、IF灌胃给药,CTX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和瘤重、抑瘤率、q值、血常规、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血清细胞因子含量; 观察肿瘤组织苏木精-尹红(HE)染色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MC组(P < 0.05)。CTX组、IF组、IF + CTX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9.3%、34.2%、72.8%,q值为1.09。IF + CTX组小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ph)、血小板(PLT)数量显著高于CTX组(P < 0.05)。MC组小鼠的脾指数显著高于NC组,IF + CTX组小鼠脾指数显著低于MC组(P < 0.05)。MC组小鼠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NC组,IF组和IF + CTX组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MC组和CTX组(P < 0.05)。MC组肿瘤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数量多,排列紧密;CTX、IF、和IF + CTX组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排列松散,多处可见肿瘤细胞灶性坏死, 坏死细胞胞核固缩碎裂。结论 IF和CTX联用对H22荷瘤小鼠有相加的抑瘤作用,可减轻CTX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骨髓抑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关键词】猫棒束孢;H22荷瘤小鼠;联合给药;免疫调节

      • 1
    • 木糖葡萄球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于灵芝, 冯丽萍, 孔志豪, 朱琦, 魏晓锋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一种木糖葡萄球菌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择特异性gehM基因片段作为靶标合成了一套引物,建立了木糖葡萄球菌检测的qPCR方法。对木糖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和其他非木糖葡萄球目标菌进行特异性分析。将木糖葡萄球菌的DNA进行10倍稀释测定其灵敏度。用送检的样本进行了临床应用并测序验证,同时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仅木糖葡萄球菌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而其他非木糖葡萄球目标菌未出现,表明设计的引物对木糖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灵敏度为100 fg/μL,组内和组间重复性均小于3%。共检测60份临床样品,有5份样品扩增曲线为典型的S曲线,将该PCR产物测序并BLAST,该基因序列与木糖葡萄球菌的相似度为99.63%,表明该样本木糖葡萄球菌为阳性,所检样本的阳性率为8.3%,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7%,荧光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比培养法略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木糖葡萄球菌的q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实验动物木糖葡萄球菌的检测。

      • 1
    • 冠心宁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焦亡

      施佳君, 杨钦钦, 富丹婷, 郑纯威, 张燕, 陈宇

      Abstract: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宁片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 rdiomyopathy,DCM)的保护作用,并从NLRP3/ASC/Caspase-1通路深入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冠心宁片低剂量组、冠心宁片高剂量组、阳性药地高辛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阿霉素(doxorubicin,DOX)累积注射17.5 mg/kg诱导大鼠DCM模型,同时连续给药10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NF-κB、TXNIP、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GSDMD、GSDMD-NT的蛋白表达及TUNEL染色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对照组的IVSs、IVSd、LVPWs、FS、SV、EF和HR显著降低,LVIDs、ESV及血清IL-1β、IL-18显著增加,NLRP3、ASC、Caspase-1、NF-κB、TXNIP、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及TUNEL染色面积明显增加,显微结构明显改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冠心宁片可显著增加IVSs、SV、FS、EF和HR,显著降低LVIDs、ESV和血清IL-1β、IL-18水平,降低心衰大鼠的NLRP3、ASC、Caspase-1、NF-κB、TXNIP、IL-1β、IL-18的mRNA和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水平及TUNEL染色面积,显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冠心宁片可以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肌细胞焦亡实现的。

      • 1
    • 乙酸灌肠联合束缚夹尾应激诱导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制备

      赖碧玉, 洪梦颖, 何永嘉, 陈瑶, 李新伍, 李兴, 佘畅, 李丹, 石佳, 田子寒

      Abstract:

      【摘 要】目的 建立理想的大鼠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造模方法,为IBS-D(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本研究共用60只大鼠,阶段一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3%乙酸灌肠组、4%乙酸灌肠组、5%乙酸灌肠组,分别于干预第一天予以3%、4%、5%浓度乙酸灌肠,观察1周后,评估出适宜乙酸浓度;阶段二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乙酸灌肠组、乙酸+束缚组、乙酸+束缚+夹尾组,分别予以不同干预,共干预8天。干预结束后对大鼠一般情况、腹泻相关指数、旷场实验评分、结肠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阶段一,与空白组比较,4%乙酸灌肠组干预后1-3天粪便性状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第4-7天粪便性状评分逐渐降低,第7天与空白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周后体质量相对较低(P<0.05),粪便含水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相比,5%乙酸灌肠组体质量降低(P<0.05),粪便性状评分、粪便含水量、腹泻指数升高(P<0.01);3%乙酸灌肠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阶段二 与空白组比较,单纯乙酸灌肠组体质量较低(P<0.01),粪便含水量、腹泻指数升高(P<0.01),与空白组及单纯乙酸灌肠组比较,乙酸+束缚组、乙酸+束缚+夹尾组,体质量较低(P<0.01),粪便性状评分、粪便含水量、腹泻指数升高(P<0.01),结肠运转时间减少(P<0.01)。旷场实验评分方面,与空白组及单纯乙酸组相比,乙酸+束缚组及乙酸+束缚+夹尾组旷场实验距离、站立次数、直立次数均(P<0.01);与乙酸+束缚组相比,乙酸+束缚+夹尾组旷场实验距离、站立次数、直立次数均(P<0.05)。结肠病理组织显示,与空白组相比,4%乙酸灌肠组黏膜结构完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组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5%乙酸灌肠组有中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组织评分升高(P<0.05);阶段二 各组结肠组织黏膜结构完整,有不同程度的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4%乙酸浓度为IBS-D造模适宜浓度,叠加束缚后,能更好的模拟IBS-D腹泻、内脏高敏感特征性状态,叠加夹尾后能成功制备出肝郁脾虚型IBS-D模型。

      • 1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探究经典名方泻白散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保护作用

      杨宗统, 徐东川, 刘瑾, 李晓晶, 张会敏, 王雯慧, 隋在云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从宿主-肠道菌群-代谢的角度探讨泻白散保护过敏性哮喘大鼠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泻白散组通过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建立大鼠过敏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分别进行血清样本和肺组织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泻白散组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哮喘大鼠肺部组织形态结构;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泻白散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得以改善;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泻白散组能够调节氨基酸代谢、mTOR等通路,且部分回调模型组引起的差异代谢物表达;肺组织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泻白散组能够调节碳代谢、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和cAMP等信号通路,且部分回调模型组引起的差异代谢物表达。结论 泻白散可能通过改善肺组织形态结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以及调控mTOR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和cAMP等信号通路影响氨基酸代谢、碳代谢等途径发挥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保护作用。

      • 1
    • 慢性束缚肠道应激损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郑建华, 陈菁青, 董巧燕, 法云智, 邱业峰

      Abstract:

      目的 结合社会心理应激导致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的特点,建立实验性慢性束缚小鼠肠道应激损伤模型,为探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胃肠病的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方法 18只雄性SPF级BALB/c小鼠,适应7 d后,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及慢性束缚应激组。对小鼠进行束缚应激,每天3 h,连续束缚14 d,建立肠道损伤模型。通过观察体重、肠道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肠上皮细胞凋亡以及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 慢性束缚应激14 d,小鼠表现为体重减轻,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变短、隐窝结构异常、绒毛/隐窝比下降;结肠黏膜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结构不规则。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慢性束缚应激后小鼠十二指肠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显著下降(P<0.05);肠上皮细胞凋亡蛋白显著增加(P<0.05)。此外,肠道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mRNA表达结果显示,慢性束缚应激14 d显著提高了小鼠十二指肠IL-1β、IL-6、MCP-1、TNF-α、IL-10基因的表达(P<0.05);慢性束缚应激14 d显著提高了小鼠结肠IL-1β、IL-6、MCP-1的表达(P<0.001)。 结论 利用小鼠行为限制装置对小鼠连续束缚14 d,导致应激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异常、肠屏障功能障碍、肠上皮细胞凋亡,引发肠道炎症反应,表明慢性束缚应激肠道损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

      • 1
    • NLRP3敲除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王珠环, 张尔馨, 郑沁薇, 郝微微

      Abstract: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DSS及给药时间诱导NLRP3-/-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并分析与评价其制备的优劣性,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更贴切临床的动物模型。 方法:SPF级别48只NLRP3-/-小鼠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浓度DSS和给药时间(空白组,2.5%7d,3%7d和3%5d)相结合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小鼠的体质重,DAI评分,HE染色,测结肠长度及相关指标(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造模的效果。结果:1、DSS各小组在不同浓度及给药时间均能诱导UC模型;2、随着浓度梯度增加及给药时间延长,NLRP3-/-小鼠的体质重减轻越显著、粪便潜血呈阳性愈明显、DAI评分越高,甚者出现死亡;3、经HE染色发现,NLRP3-/-小鼠肠黏膜屏障组织病理损伤随DSS给药时间增长或浓度增高而加重;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而紧密连接蛋白水平表达(ZO-1)较空白组有所降低。结论:1、NLRP3-/-小鼠在2.5%7d、3%7d和3%5d条件下均可诱导UC模型;2、结合DAI评分、HE染色和相关指标检测以及小鼠生存率,NLRP3-/-小鼠在3%DSS-5d条件下诱导UC模型更具贴切UC临床表现、更有利后期药物干预。

      • 1
    • AOM/DSS炎-癌转化模型优化并探究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朱琳, 王敦方, 冯雪, 张彩娟, 刘海帆, 刘雅清, 刘滨, 刘丽, 杨伟鹏

      Abstract:

      【摘要】目的 优化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造模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方法,并探究肠道菌群在CAC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AOM不同注射次数联合自由饮用DSS的方法建立A(AOM 1次注射)和B(AOM 2次注射)模型组,正常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联合饮用纯净水,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通过DAI评分、结肠长度、成瘤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造模方案。然后对B模型组小鼠进行实验,取血清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724含量;同时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并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分析,以探究CAC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单次和加强AOM注射联合DSS均能诱导CAC小鼠模。但与A模型组相比,B模型组小鼠结肠内增生物较大,排列紧密且形态大小较一致,成瘤率达到100%。与正常组相比,B模型组IL-6显著升高(P < 0.05),TNF-α含量升高(P > 0.05);肿瘤标志物除CA724外,CA199和CEA含量均明显升高(P < 0.05);HE病理结肠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管腔表面显示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样改变。菌群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AC小鼠肠道菌物种多样性及丰度降低,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增多(P < 0.成05),拟杆菌门和弯曲菌门减少(P < 0.05)。阿克曼菌、普雷沃氏菌、瘤胃球菌、双歧杆菌等显著增多(P < 0.05);罗氏菌属、Muribaculaceae、理研菌属、厌氧原体属等显著减少(P < 0.05)。结论 AOM 2次注射联合自由饮用1.5%(1.5 g/100 mL)DSS诱导的CAC模型小鼠结肠成瘤率高、肿瘤形态大小均一、死亡率低,可作为药效学实验评价的优选造模方案。多种肠道菌群紊乱或功能失调,造成的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进而诱发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导致持续的炎症反应或是诱发CAC发病的间接或直接原因。

      • 1
    • 基于CRISPR/Cas9系统构建裸鼹鼠HIF-1α基因敲除质粒及其功能验证

      张静远, 姜晓龙, 崔淑芳

      Abstract:

      目的 利用簇状规则间隔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质粒并敲除裸鼹鼠皮肤成纤维(NMR skin fibroblasts, NSF)细胞HIF-1α基因,为研究裸鼹鼠的耐低氧机制及缺氧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 方法 针对裸鼹鼠HIF-1α基因的1-4号外显子区域设计4对sgRNA序列,并成功构建表达质粒。筛选得到最优sgRNA后,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前期用pLenti-Cas9(blast)病毒感染NSF细胞,之后用制备的HIF-1α-sgRNA病毒感染表达Cas9蛋白的NSF细胞。经药筛后观察荧光表达,同时提取细胞gDNA和蛋白。通过T7E1酶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SF细胞中HIF-1α基因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所设计的sgRNA成功插入到pX459和pKLV2-U6-sgRNA2载体上,序列验证正确,重组质粒构建成功;T7E1酶切实验成功切除3条带,sgRNA的打靶效率为54%,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经药筛后的裸鼹鼠NSF细胞HIF-1α基因敲除成功,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9);且显微镜下未发现HIF-1α敲除细胞形态的明显变化,基因敲除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裸鼹鼠HIF-1α基因的CRISPR/Cas9质粒,且质粒靶向敲除HIF-1α基因功能验证成功,将有利于裸鼹鼠耐低氧机制研究,并为人类缺氧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1
    • 脓毒症中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发展进程

      侯媛璐, 赵茹茹, 高磊, 李奇峰, 姚政, 李明泓

      Abstract:

      目的 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改良的复合感染脓毒症大鼠模型(Multiple infection sepsis model,MIM),将 48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n = 8)假手术组(Sham 组,n = 8)、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4h(4h组,n = 8)、8h(8h组,n = 8)、12h(12h组,n = 8)、16h(16h组,n = 8)组,检测炎症指标和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1)所有组脓毒症模型大鼠LPS及IL-6含量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p<0.001),且术后随时间延长,LPS及IL-6含量逐渐升高, 12h后无明显变化;(2)脓毒症模型病程中后期组(8h及8h后)PT较Sham组明显延长(p<0.01);(3)与Sham组相比, 8h组、12h组、16h组APTT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且8h后APTT逐渐延长接近Control组;(4)8h后(不含8h)Fbg含量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5)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均与Control组FDP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Sham组无显著差异;(6)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AT-Ⅲ较Sham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AT-Ⅲ随病程呈下降趋势,其中4h组及8h组与16h组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脓毒症病程发展,炎症水平不断升高并诱发凝血功能紊乱:脓毒症中后期PT及APTT时间明显增长,且Fbg快速升高,提示造模手术后内外源性途径快速活化,而后随病程推进凝血因子逐渐耗竭而诱发DIC;而病程发展中大量生成的FDP,也会干扰纤维蛋白多聚化造成出血倾向,加重DIC;同时脓毒症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引起AT-III表达减少,造成机体抗凝功能下降从而加剧DIC。

      • 1
    • WNK2通过抑制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延缓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武雪亮

      Abstract:

      摘要:目的 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中SHP2(酪氨酸磷酸酶)表达的影响以及探讨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WNK2-mimic和WNK2-inhibitor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WNK2、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SHP2抑制剂PHPS1进行处理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WNK2、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单克隆增殖实验和CCK8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NC组相比,sh-RNA WNK2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增大(p<0.01),而WNK2-mimic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h-RNA WNK2组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WNK2-mimic组WNK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实验当中,相对于NC组,WNK2-inhibitor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NC PHPS1组,WNK2-inhibitor PHPS1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则被逆转并且与NC PHPS1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相对于NC组,WNK2-inhibitor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NC PHPS1组和WNK2-inhibitor PHPS1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克隆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NC组,WNK2-inhibitor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而NC PHPS1组和WNK2-inhibitor PHPS1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并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1
    • IL2rg-/-基因敲除大鼠支持人RSV病毒的长期感染

      范昌发, 熊芮, 吴勇,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Abstract: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是引起全世界婴幼儿、老人及部分成人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动物模型在疫苗、治疗性药物评价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黑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均被用于构建hRSV的感染模型。但大多数动物模型的半受纳性特性及感染持续时间短等缺陷,阻碍了它们在 hRSV 发病机制和治疗开发中的应用。本文基于TALENs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的大鼠模型。 通过鼻内接种 hRSV 后,纯合的IL2rg敲除 (IL2rg?/?)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 1?010 拷贝/g,至第5 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 1?07拷贝/g。本文建立的可遗传的免疫缺陷大鼠模型,其性状稳定且易于生产,有利于疾病模型的标准化;较小鼠而言,大鼠具有体形较大、更利于采集足量临床样本的优势,该IL2rg?/?大鼠模型可用于hRSV传播和发病机制研究,是评估治疗方法的有用工具。

      • 1
    • 基于啮齿类动物粪菌移植临床前研究的方法学讨论

      孙诗琪, 刘路, 胡双元, 王雨岩, 孙铭声, 赵凌

      Abstract: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FMT) ,是一种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通过将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受体的胃肠道,以重构受体肠道菌群的治疗方式。但FMT应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依赖临床前研究的深入。介于当前报道中实验细节高度不一致或不完整,加之缺乏权威的标准及建议,不仅严重影响了其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实验过程的复制,同时阻碍了成果的临床转化。我们回顾并讨论了受体选择及移植样本收集、储存、移植材料制备、移植途径等关键步骤,以期能提高实验动物、耗材及劳动力等因素的利用率,为实现FMT临床前研究的可复制及标准化提供方法学建议与参考。

      • 1
    •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衰模型不同方案的比较

      谈宇权, 胡志希

      Abstract: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案制备的动物模型,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的小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将2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空白组(ZC)、模型A组(MA)、B组(MB)和C组(MC)。模型组采取不同制备方案连续注射ISO,其中MA组和MB组为剂量递减造模法,MA组 (第1日10 mg·kg-1、第2日5 mg·kg-1 、第3~30日2.5 mg·kg-1·d-1;皮下注射30天);MB组 (第1日20 mg·kg-1、第2日10 mg·kg-1、第3~14日5 mg·kg-1·d-1;皮下注射14天)、MC组(剂量恒定7.5 mg·kg-1·d-1,腹腔注射28天),构建CHF模型。在注射结束后的第二天,计算各组小鼠存活率和成模率情况。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并用Elisa测定血清中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在第4周末注射结束后,各模型组虽然都能有效诱导CHF。但综合检测结果,发现7.5mg/kg浓度MC组的造模情况最稳定,更适合后续开展中医药的相关研究。结论:ISO制备小鼠CHF模型以恒定7.5 mg·kg-1·d-1,连续腹腔注射28 d为最佳方案。

      • 1
    • 鸽子在动物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蒙蒙, 杨龙, 杨莉芳, 万红, 尚志刚

      Abstract:

      鸽子具有集群和归巢习性,善于远途负重与持续飞行,导航和空间认知能力卓越,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机器人研究。鸽子机器人通过对鸽子脑内特定的神经靶点施加神经信息干预以实现运动行为控制。本文根据鸽脑内的分层多级神经调控靶点分布,分别对基于感觉系统、动机和情绪系统或皮层以及中脑运动区的鸽子机器人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鸽子机器人开展空间感知、侦察勘测和反恐搜救等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 1
    • 白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对MrgprD-TRPA1通路的调控作用分析

      顾乐盈, 杨妞妞, 于康英, 孟雅琴, 宋绍征

      Abstract:

      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而造成的一种慢性疼痛,其发生机制与一些受体相关,分析白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MrgprD-TRPA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 首先,应用无菌外科手术结扎缠绕30只小鼠坐骨神经制备CCI小鼠模型;其次,应用VonFrey实验检测白芷对小鼠机械刺激疼痛行为学变化,热辐射实验评估白芷对小鼠热痛觉过敏情况;然后,分别应用 Western-blot、免疫荧光、RT-PCR检测白芷对小鼠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DRG阳性神经元数量、MrgprD和TRPA1 mRNA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对HEK293细胞分别单转染和共转染MrgprD、TRPA1质粒后的钙成像实验,分析荧光信号强度差异性。 结果 共成功制备了25只CCI小鼠模型,造模率达到83.33%(25/30);CCI小鼠在第7 d后,机械性刺激阈值和热辐射缩足潜伏时间出现最显著差异,且达到最低值。白芷灌胃的CCI小鼠机械性阈值和缩足潜伏时间均显著大于纯水灌胃的CCI小鼠和未进行灌胃的CCI小鼠(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中MrgprD和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纯水灌胃后的CCI小鼠( 0.73±0.11 VS 2.69±0.23,0.42±0.09 VS 2.03±0.18,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DRG中MrgprD和TRPA1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低于纯水灌胃后的CCI小鼠( 654±47 VS 1162±63,P<0.05);白芷灌胃的CCI小鼠中MrgprD和TRP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纯水灌胃的CCI小鼠和未进行灌胃的CCI小鼠(P<0.05);共转染MrgprD和TRPA1质粒的HEK293细胞中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单转染和空白对照(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结扎缠绕成功建立了小鼠CCI模型,探究白芷在CCI模型中镇痛的效果及其机制,证明了MrgprD-TRPA1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作用靶点,白芷可以通过调控MrgprD-TRPA1信号转导通路来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这为后续开发新型临床镇痛药物及镇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1
    • 淫羊藿苷调控NLRP3炎症小体抗脑缺血再灌注机制

      曾奇, 吴雅晨, 刘明

      Abstract: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24 h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70 mg穔g-1),淫羊藿苷高、中、低剂量组(80、40、20 mg穔g-1),灌胃相应药物10 mL穔g-1,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3 d。末次给药1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表达,蛋白印迹免疫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大脑皮层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 3(NLRP3)、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加;缺血周围区大脑皮层可见神经元不同程度坏死或胶质细胞增生,完整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IL-1β、IL-18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经淫羊藿苷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缺血周围区神经元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完整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IL-1β、IL-18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0.05)。 结论:淫羊藿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有关。

      • 1
    • 抗阻运动对SAMP8小鼠骨骼肌lncRNA和mRN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傅泽铤, 李仲豪, 李伦宇, 刘洪政, 丁海丽

      Abstract:

      【摘要】目的 利用RNA-seq技术比较运动组与对照组小鼠股四头肌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探讨抗阻运动作用于SAM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prone mouse)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12只28周龄雄性SAMP8快速衰老小鼠分为模型组(M组)、抗阻运动组(R组),每组6只;另设6只同龄SAMR1抗衰老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resistant mouse)作对照组(C组)。抗阻运动组经递增负重爬梯运动训练8周。每一周测定相对抓力、每两周测转棒测试时间。取材后取右侧股四头肌进行 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取左侧股四头肌进行RNA-seq(RNA-sequencing),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和mRNA,然后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对关键性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RNA-seq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干预前,SAMP8小鼠相比较于自然衰老的SAMR1小鼠表现出相对抓力以及加速转棒测试时长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与M组相比,R组相对抓力以及转棒时长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2) HE染色结果显示,M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C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R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M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3)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相比于M组,R组有182个表达水平上调和218个表达下调的lncRNAs以及454个表达上调和289个表达下调的mRNAs。R组与M组之间差异lncRNA的靶基因的KEGG显著富集的通路有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NF-kappa B、炎症性肠病等信号通路。结论:(1) 本研究证明了抗阻运动能够改善SAMP8小鼠肌少症的骨骼肌机能,利用RNA-seq 分别鉴定出M组、R组小鼠的差异 lncRNAs和mRNAs。这些差异基因可能是肌少症的潜在治疗靶点。(2)通过分析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以及mRNAs的生物学信息,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抗阻运动改善肌少症的机制提供了可能。

      • 1
    • 特发性肺纤维化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李智慧, 余学庆, 杨曙光, 于宁霞, 臧丹阳

      Abstract: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目前,IPF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措施有限。实验模型是深入研究IPF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工具,近年来其造模方式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优化,鉴于此,本研究对近年来IPF实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前研究选择合适实验模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 1
    • 转基因小鼠源性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安庆玲, 谭邓旭, 赵亚, 张彩勤, 师长宏

      Abstract:

      目的 构建转基因LSL-KrasG12D/+,LSL-Trp53R172 H/ +,Pdx1-Cre(KPC)小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胰腺癌的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稳定、可靠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 将KPC转基因小鼠的自发胰腺癌的组织块进行C57BL/6J小鼠胰腺原位移植,利用超声进行无创非侵入肿瘤监测,对原发肿瘤和传代肿瘤进行H 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模型的肿瘤病理学特征。结果 KPC小鼠的自发肿瘤能够在C57BL/6J小鼠的胰腺上稳定生长,肿瘤增殖指标Ki67、基质纤维化标志物αSMA、免疫细胞标志物CD45和CD206均稳定表达,该模型能够稳定地保留原发胰腺癌病理学特征,并发生与临床胰腺癌患者相似的广泛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转基因小鼠源性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出胰腺癌的基质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可以作为研究胰腺癌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有效临床前模型。

      • 1
    • 基于TRL4/MyD88/NF-κB通路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李杰, 周邦瑜, 马彦博, 阮玉山, 李绍波

      Abstract: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组、美洲大蠊虫粉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均构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不做治疗,盐水组与美洲大蠊虫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美洲大蠊虫粉(630 mg/kg)灌胃处理,TLR4抑制剂组给予TLR4抑制剂(3 mg/kg)腹腔注射处理。术后1 d、3 d、7 d、14 d运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神经元数目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0和TNF-α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盐水组BBB评分、神经元数目显著下降,而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显著增加(P < 0.05),与盐水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和TLR4抑制剂组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了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P<0.05),与TLR4抑制剂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更好的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病理损伤程度、IL-1、TNF-α表达。结论 美洲大蠊虫粉可以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少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的产生,起到保护神经和促进运动恢复的作用。

      • 1
    • BAPN诱导小鼠胸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买志妍, 江丽青, 朱翰朝, 张溧昀, 王云, 段维勋

      Abstract:

      【摘要】 目的 采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fumarate,BAPN, 1g/kg/d)饮水给药的方式,构建一种可行性高、稳定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小鼠模型,为研究TAD合并ALI提供合理的平台。 方法 选取45只SPF级3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组15只(正常饮食水)和BAPN组30只(与无菌水配置成1g/kg/d的溶液饮水给药),持续4周。实验期间,观察两组小鼠一般情况、成模率,通过测量小鼠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和主动脉组织H&E染色,验证小鼠TAD模型并将BAPN组分为TAD组和Non-TAD组。进一步检测CON组、Non-TAD组和TAD组小鼠肺组织H&E病理染色、湿干重比(dry/wet weight ratio,W/D)及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情况验证小鼠TAD合并ALI模型。 结果 BAPN干预明显延缓小鼠的体质量和饮水量的增加。与CON组和Non-TAD组相比,TAD组小鼠升主动脉最大直径明显增粗(P<0.05);主动脉H&E染色示主动脉壁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减少,弹性纤维断裂、无序;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间质明显水肿及炎性渗出,伴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扩大,肺损伤病理评分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W/D、BALF中总蛋白水平及IL-1β、IL-6、TNF-α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而另外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 结论 通过BAPN饮水给药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胸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 1
    • 核定位人源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韦梦晨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核定位人源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转基因小鼠,并探究人源α-syn核输入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hSNCA-NLS和EGFP的慢病毒载体,利用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 PCR 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和蛋白表达情况。 采用免疫荧光鉴定人源α-syn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共定位情况,同时采用旷场、转棒、 O迷宫实验评价转基因小鼠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核定位人源α-syn转基因小鼠,人源α-syn在小鼠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并且有明显的核定位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核定位人源α-syn转基因小鼠在2月龄时开始表现出了运动功能障碍,发生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反应,于9月龄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样症状,γ-氨基丁酸(GABA)基因表达减少,这些表现一直持续到小鼠12月龄。结论 成功构建了核定位人源α-syn转基因小鼠,人源α-syn在小鼠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并且有明显的核定位现象。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焦虑样症状。该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以为研究α-syn核定位现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 1
    • 复合因素诱导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石玉姣, 杨晨光, 乔文博, 刘永成, 刘思雨, 董国菊

      Abstract:

      【摘要】 目的 通过复合因素建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大鼠模型,评估其特征,并探讨心肌应变参数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8只WKY大鼠和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至实验结束。32只SHR大鼠平均分SHR+S组、SHR+F组、SHR+SF组及SHR+复合组分别给予高盐饲料、高脂饲料、高盐-脂饲料、高盐-脂?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霉素30周。造模结束后,测量心重/体重(HW/BW)、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LV)舒张末内径(LVIDd)、LV前壁厚度(LVAWd)、LV后壁厚度(LVPWd)、LV射血分数(LVEF)、等容舒张时间(IVRT)、LV舒张早期二尖瓣流入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全纵向应变(GLS)及应变率(GLSr)、全径向应变(GRS)及应变率(GRSr)、全周向应变(GCS)及应变率(GCSr);血清学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及糖化血清蛋白(GSP),ELISA法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心肌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及纤维化,并计算心肌细胞横截面面积(CSA)及胶原体积分数(CVF);此外,分析心肌应变参数和CSA及CVF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尤其是SHR+复合组的HW/BW、SBP、DBP、血清指标(TC、TG、LDL-C、GLU、GSP、BNP、AngII及Gal-3)和超声心动图参数(LVIDd、LVAWd、LVPWd、IVRT及E/e)显著上调;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参数GLS、GLSr、GRS、GRSr、GCS及GCSr的绝对值显著下降;心肌组织HE及Masson染色提示明显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并且CSA及CVF显著增加(P<0.01或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LSr、GCS及GCSr与CSA密切相关;GLS、GLSr和GCSr与CVF密切相关(P<0.01)。结论 本研究模拟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诱导的HFpEF大鼠模型在病因、临床表现及心肌病理改变上复刻了HFpEF的基本特征,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相关HFpEF的可靠动物模型。此外,心肌应变参数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密切相关,可能间接反应心肌细微病变和功能障碍。

      • 1
    • 芩蓟凉血合剂对痔病相近动物模型的影响

      周蒙恩, 李鹏, 金文琪, 王若琳, 郭修田

      Abstract:

      目的 探讨芩蓟凉血合剂(QLM)对痔病相近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巴豆油制剂(COP)、冰醋酸制备大鼠急性痔病动物模型,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LM低剂量组(QLM-L),QLM高剂量组(QLM-H),地奥司明组(DOSM),每组8只,除对照组,其余组均使用COP或冰醋酸处理,随后使用不同药物治疗7天。使用HE染色观察COP及冰醋酸诱导的肛门直肠组织形态学,使用ELISA检测COP诱导的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记录冰醋酸诱导的大鼠肛周溃疡面积。将2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QLM-L组,QLM-H组,肾上腺色腙片组(CT),每组6只,连续治疗7天,使用毛细管法及断尾法评价QLM的止血疗效。结果 QLM能够显著改善痔病相近动物模型的病理损伤,减轻COP诱导的病变程度评分(P<0.05),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P<0.05),减少冰醋酸诱导的肛周溃疡面积(P<0.05),缩短凝血及出血时间(P<0.05)。结论 QLM具有良好的抗痔活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实现的。

      • 1
    • 运动调节Nrf2/HO-1通路改善HFFC膳食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平烨, 张珮雯, 袁馨梦, 项梦奇, 杨梦凡, 林小霞, 董诗茹, 刘宇婷, 张媛

      Abstract:

      目的 探究自主跑轮运动能否调控Nrf2/HO-1通路影响肝脏氧化应激从而缓解HFFC膳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 方法 将8周龄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n=10)和高脂肪、果糖和胆固醇饮食组(HFFC组,n=20)。饲养10周后将HFFC组分为安静组(HFFC组,n=10)和HFFC结合运动干预组(HFFC+EX组,n=10)。HFFC+EX组小鼠笼中装有自主跑轮供其自由活动,每天记录跑轮圈数,连续8周。末次干预结束后间隔24小时禁食12小时处死小鼠,取血液和肝脏进行检测。 结果 (1) HFFC饮食诱导小鼠的体重、肝重及肝指数显著高于NC组,运动干预后显著降低(P < 0.05);(2) 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HDL-C和LDL-C显著升高,运动干预8周后LDL-C水平显著降低(P < 0.05);(3) HFFC组小鼠肝脏脂滴面积及肝脏TG含量显著高于NC组,而HFFC+EX组显著减少(P < 0.05);(4) 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氧化酶MDA含量和HO-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Nrf2入核及基因表达显著减少,运动干预后SOD和T-AOC活性明显下降,Nrf2入核及基因表达、HO-1和SO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5) HFFC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数及CHOP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加,运动组肝细胞凋亡数、CHOP和Bax/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 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减轻HFFC膳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从而缓解肝脏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减少细胞凋亡。

      • 1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张佳河, 祝旺, 沈丹婷, 杨希玲, 刘凤斌, 侯秋科

      Abstract: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1
    • 基于物理方法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欧雪, 余志杰, 何瑶, 郑晓媛

      Abstract:

      皮肤创伤已成为全球性公共问题,尤其是慢性伤口的难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生活。目前,物理方法构建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皮肤创面的主要方法,而不同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其生物学特点不同。因此,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近5年与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资料,以小鼠、大鼠、其他动物的皮肤创伤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了基于物理方法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指标,并评价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旨在对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合理构建及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 1
    • 小鼠血液中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的筛选与验证

      田艺博, 吴雨静, 肖君华, 周宇荀, 李凯

      Abstract:

      目的 DNA甲基化微单倍型(DNA methylation microhaplotype,DMH)指极短范围内多个甲基化位点的组合,其单倍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和验证小鼠血液中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方法 首先,构建基于小鼠参考基因组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理论数据集。其次,利用网络数据库中小鼠血液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信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最后,以验证数据集交叉验证。结果 小鼠基因组中50 bp范围内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位点数量共计6,787,142个,由个位数的CpG位点所组成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占比98.64 %。在58个小鼠血液样本中共筛选出5835个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Spearman秩相关检验,|rho| > 0.5,P < 0.01),它们在DNA甲基化微单倍型中占比0.086 %。 最后,在95例独立的样本中对具有高相关性的前一百个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44个位点。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微单倍型可以为以后的小鼠血液表观年龄预测及衰老研究提供借鉴。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眩晕动物模型分析

      李亚青, 汪小毅, 王灿, 苗明三

      Abstract:

      目的 基于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及其优缺点,以期改进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现有的眩晕动物模型资料,根据造模方法进行分类、结合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和现有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各模型进行赋值,评估其临床吻合情况、评价模型优缺点。结果 现有的眩晕动物模型有颈部手术模型、运动刺激模型、耳源性刺激模型、硬化剂注射模型、飞行变压模型、椎动脉结扎模型、瘀血注射模型;其中,西医吻合度较高(吻合度≥60%)的是颈部手术模型(65%)、耳源刺激模型(65%),所有模型中医吻合度均中等(50%≤吻合度<60%)或较低(吻合度<50%),没有中、西医吻合度同时较高的模型。结论 目前眩晕动物模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主,缺乏中医证型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均较高的模型较少,未能突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构建出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紧密结合的眩晕动物模型,可为抗眩晕新药的研发、筛选、临床评价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实验支撑。

      • 1
    • 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两种术式的对比

      兰浩淼, 车红缨, 张立, 毛雨, 谢林浚

      Abstract:

      目的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机体是一种严重的内分泌疾病,且是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的建立,C57BL/6和昆明(KunMing, KM)小鼠是研究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理想动物载体,但目前详细描述小鼠甲状腺全切造模的研究较少。方法 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I)和止血法(术式II)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比术前及术后小鼠的血清TT3、TT4及TSH水平、体重及颈部组织HE染色验证模型。结果 两种术式均造成两种属模型组小鼠血清TT3、TT4降低(P<0.05),TSH升高(P<0.001)。术式I和术式II组小鼠术后28天内存活率分别为C57BL/6小鼠:40%和60%;KM小鼠:50%和40%。两种属手术组小鼠术后体重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属小鼠颈部切取组织为甲状腺组织,且离体后甲状腺后背膜完整。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造成两种属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需要熟悉小鼠甲状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提高操作熟练度,预防术后低钙及感染从而提高造模后小鼠存活率。

      • 1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学及其单次静脉注射NOG小鼠组织分布研究

      陈国玉, 潘若浪, 叶志超, 史煜华, 顾利强, 夏丽娟, 林晓波, 张强, 徐莎莎, 邵金金, 张立将

      Abstract:

      目的 建立并验证小鼠组织中人源SRY基因DNA定量PCR分析方法学,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单次静脉注射后在重度免疫缺陷NOG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方法 建立小鼠组织中人源SRY基因DNA的定量PCR分析方法,进行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准确度与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验证。选取NOG小鼠36只,雌雄各半,单次静脉注射给予HUCMSCs 3.5?07 cells/kg,于6 h、12 h、24 h、72 h、1 w、2 w各取6只小鼠麻醉,采集血液(EDTA抗凝)后解剖,取肺脏、肾脏、心脏、肝脏、大脑、脊髓、胃、小肠、脂肪、皮肤、脾脏、睾丸(子宫、卵巢)提取DNA,用已验证的小鼠组织中人源SRY基因DNA定量PCR分析方法测定各组织中HUCMSCs的分布情况。另选取NOG小鼠18只,雌雄各半,分为的对照组6只、给药组12只,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HUCMSCs 3.5?07 cells/kg,给药期间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情况,给药组于给药后72 h、2 w、4 w各取4只动物剖检观察脏器组织大体观情况,取肺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蛋白表达,分析HUCMSCs在肺组织中的定植情况。 结果 建立的小鼠组织中人源SRY基因DNA的定量PCR分析方法各考察指标均符合验证标准;NOG小鼠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后,主要分布于肺脏和血液中(给药后1 w内),肺组织浓度高于血液,肺组织、血液中HUCMSCs浓度分别在6 h~24 h、6 h~72 h之内维持相对平稳水平,后随时间推移下降,其他组织各采样点均未测得HUCMSCs分布;定植结果显示静脉注射HUCMSCs后72 h可在肺部检测到其存在,2 w和4 w时则未检测到;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后NOG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结论 建立的HUCMSCs小鼠组织中分布分析方法可靠、可行; NOG小鼠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后主要于给药后1 w内分布于肺和血液,72 h主要定植于肺组织;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1
    •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搏, 宋庆华, 唐会猛, 刘杨, 谢洋, 田燕歌

      Abstract: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一种进行性、间质纤维化性肺疾病,其特征是肺实质的持续瘢痕形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预后不良。PF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动物模型是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主要工具。多种因素可诱导纤维化形成,根据已知病因(粉尘、辐射、细菌或病毒等)可不同程度诱导PF模型,其中,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诱导的模型具有重复性强、纤维化病理与临床类似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诱导方式主要有气管内滴注、气管内雾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经鼻吸入,根据诱导频次分为单次和多次诱导。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BLM不同诱导频次、诱导方式建立的PF模型的特点,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依据。

      • 1
    • 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口服益生菌对结肠癌皮下瘤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张树玲, 王军威, 左鲁玉, 胡世亮, 孙君志, 王纯

      Abstract:

      目的 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探讨口服益生菌对结肠癌皮下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组间差异的影响。方法 24只6周龄BALB/c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 = 8),模型组(M组,n = 8),益生菌+模型组(PM组,n = 8)。PM组采用灌胃200 μL益生菌混合溶液(长双歧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混合冻干粉,2 × 108CFU),NC组、M组则给予200 μL生理盐水,每周3次,连续7周。于10周龄末,M组和PM组左后肢侧背部皮下接种0.2 mL CT26.WT细胞悬液(浓度为1 × 10 7/mL),NC组相同部位接种0.2 mL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利用16S rR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M组小鼠皮下瘤凸显,PM组小鼠皮下瘤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少(P<0.05)。与NC组相比,M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降低,组间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补充益生菌对M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回调作用。与M组相比,PM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另枝菌属(Alistipes)等相对丰度降低。LEfSe分析表明,PM组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丰度较高的差异物种(LDA值>4)。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能通过增加结肠癌皮下瘤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Muribaculaceae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进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 1
    • 5XFAD转基因小鼠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怡端, 叶田园

      Abstract:

      5×FAD小鼠(Transgenic mice with fiv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是携带5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其中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相关的突变为K670N/M671L(Swedish)、1716V(Florida)和V7171(London),与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相关的突变为MI46L和L286。5×FAD小鼠在1.5月龄时脑内已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2月龄时开始出现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NP)。5×FAD小鼠的病理表型包括淀粉样斑块聚集、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记忆功能障碍等。5×FA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涉及脑内Aβ斑块的形成变化、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损伤、内质网应激和眼部病变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经典动物模型,5×FAD转基因小鼠在早期即可模拟AD患者晚期的神经病理过程及行为学表现,被广泛应用于AD发病机制研究和AD新药开发。本文对5×FAD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模型构建、生物学背景、生物学特性及AD防治药物的研发应用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为5×FAD转基因小鼠在A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 1
    • 不同灭菌方法对猪专用配方奶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郭亚茜, 刘瑞雪, 杜晓鹏, 朱华

      Abstract:

      【摘要】 目的 使用不同灭菌方式对猪专用配方奶粉进行灭菌,探讨对配方奶粉营养成分损失最小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方法 猪专用配方奶粉分为高压灭菌组和辐照灭菌组。高压灭菌组按照不同灭菌条件、辐照灭菌组按照不同60Co-γ射线剂量对配方奶粉进行灭菌。按国标对灭菌处理后的配方奶粉进行无菌状态检测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经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各组配方奶粉无菌状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常规营养成分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辐照灭菌液体组50 kGy灭菌条件下粗蛋白含量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水分、粗蛋白和钙含量降低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 < 0.001)。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在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灭菌条件下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高压灭菌组和辐照灭菌液体组所有氨基酸含量均降低(P < 0.001)。微量元素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灭菌条件下铁含量增加(P < 0.001),在辐照灭菌液体组25 kGy灭菌条件下铁和钾含量增加(P < 0.001),镁含量增加(P < 0.01)。在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灭菌条件下镁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钠含量增加(P < 0.01)。维生素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灭菌条件下VE、VB2含量增加(P < 0.001)。在辐照灭菌液体组50 kGy灭菌条件下VE含量增加(P < 0.05),VB2含量减少(P < 0.001)。在辐照灭菌粉末组25 kGy灭菌条件下VE、VA含量减少(P < 0.001)。结论 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营养成分损失最小;辐照灭菌组50 kGy辐照剂量营养成分损失最小。两种灭菌方法比较,50 kGy辐照灭菌粉末组营养成分含量损失最少。

      • 1
    • 猪作为模式动物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妍, 邢凯, 曹永春

      Abstract: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生物医学研究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实验材料,在医学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猪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学、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作为模式动物非常适合于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并且对比其他模式动物有较大优势。近年来,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猪模型的快速兴起。目前,猪除了作为异种移植器官供体与药物设计的工具外,还可以作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发育过程、先天性疾病和疾病反应机制,为改善人类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阐述猪作为人类研究模型心血管疾病、癌症、眼科学、颅面研究、肌肉骨骼研究、皮肤研究、生殖和胎儿发育、营养和微生物组研究、大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疫苗设计、以及异种移植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 1
    • 双侧卵巢切除术和他莫昔芬给药诱发的潮热模型大鼠证候评价

      谢海纳, 潘志强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索用于妇女潮热现象研究的证候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三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和灌胃10 mg/kg/d他莫昔芬复制两种潮热动物模型。在造模第14天和28天,检测大鼠旷场活动、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第29天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重并制作病理切片;ELISA检测血液雌二醇与肾上腺素含量;RT-qPCR检测肾上腺性激素合成酶(Star、Cyp11a1、Cyp17a1、Cyp19a1、Por、Hsd3b2、Hsd17b1)基因表达,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物质合成酶(Th、Ddc、Dbh、Pnmt)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P<0.01),而他莫昔芬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在第28天显著下降(P<0.01),而其腹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14天显著升高(P<0.05)、背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28天显著升高(P<0.01),且大鼠旷场活动度下降(P<0.01);他莫昔芬组大鼠给药14天其体表最高温度显著下降(P<0.01),但大鼠旷场活动度上升(P<0.01)。两种造模方式均导致大鼠子宫指数均呈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E2均显著下降(P<0.01),NE、Epi均呈降低趋势(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β-EP也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双侧卵巢切除大鼠肾上腺Cyp11a1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Cyp17a1与Hsd17b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他莫昔芬组Star与Por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1),而Cyp17a1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Pnm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双侧卵巢切除大鼠可以用于围绝经期潮热的研究,其证候特征类似于中医的肾阳不足与阴虚内热。

      • 1
    • C57BL/6N-Tg(1.28HBV)/Vst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的转录组学分析

      李容容, 孙鑫, 黄恺, 赵志敏, 彭渊, 刘成海

      Abstract:

      【摘要】 目的 观察C57BL/6N-Tg (1.28mer HBV) /Vst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HBV-Tg)小鼠模型的特征,并分析HBV-Tg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方法 以10只雄性HBV-Tg小鼠作实验组,10只野生型小鼠作对照组。以血清HBV DNA、HBsAg、HBeAg水平和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情况评价模型小鼠病毒学特征,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HE、天狼猩红染色及肝组织 Hyp 含量评估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两组各随机选择3例肝组织样本提取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经R软件分析获得表达显著的差异基因,经GO和KEGG分析获得差异基因功能富集情况,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均有所升高,以ALT更为显著(P < 0.05);模型组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核增大,个别肝细胞出现肿胀。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HBV转基因组汇管区及小叶间出现少量胶原沉积,呈细线状。通过筛选条件(logFC>2倍且P < 0.05)获得差异基因共计1352个,其中上调基因703个,下调基因649个。KEGG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在PPAR信号通路、视黄醇代谢、脂肪酸降解等通路中富集(P < 0.05)。明显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Cyp4a10、Cyp4a14、Acot1、Acot3、Ehhadh等,明显下调基因包括Adh4、dnajb11、hspa5、scn5a、apol10b等,经qRT-PCR验证趋势一致(P < 0.05)。 结论 HBV-Tg小鼠具有自发纤维化的趋势,经转录组学分析,CHB发生的潜在机制主要涉及PPAR信号通路、视黄醇代谢、脂肪酸降解、药物代谢等通路。

      • 1
    • 啮齿类动物衰老模型研究新进展

      李雪婵, 韩乐, 王雪文, 柳立军, 王晶

      Abstract:

      衰老是一种随着时间积累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年龄相关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目前,探索衰老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寻找能有效延缓衰老、预防或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衰老动物模型的构建是衰老研究必须涉及的重要手段。各种衰老动物模型都有不同的衰老机制,不同的衰老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研究目的。本文以啮齿类动物所构建的衰老模型进行综述,为衰老研究提供资料。

      • 1
    • 长春瑞滨诱导化疗性静脉炎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淑敏, 吉海杰

      Abstract:

      【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贴近临床化疗性静脉炎的大鼠模型。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经后肢足背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则分别注射等体积的2 mg/ml、3 mg/ml、4 mg/ml和5 mg/ml长春瑞滨溶液,每日测量患肢体积并计算肿胀率,连续7天,末次处死动物取病灶足背静脉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组织学改变,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内膜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经足背静脉注射2-5 mg/ml长春瑞滨溶液可明显诱发大鼠后肢肿胀,且肿胀率随浓度递增而加剧,同时各浓度组均在第3天达峰值;第7天静脉炎分级显示2 mg/ml组50%大鼠成模,3 mg/ml组为83.3%,而4 mg/ml组和5 mg/ml组大鼠均造模成功,其中前者Ⅲ级为66.7%,后者Ⅳ级占83.3%;HE染色可见静脉周围组织随长春瑞滨溶液浓度增加呈现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扫描电镜也显示静脉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结论 经大鼠足背静脉注射0.1 ml的3-5 mg/ml长春瑞滨溶液可见局部红、肿及条索状静脉,甚至皮肤溃烂,静脉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静脉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基本符合临床化疗性静脉炎特征。

      • 1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康静, 杨丽丽, 王紫艳, 尤越,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Abstract:

      目的 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持续6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周。实验6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 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可见微球栓塞于冠脉微血管,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 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气虚血瘀证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心肌酶指标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与假手术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 1
    • GSH/GPx4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在有氧运动预防自然衰老小鼠模型肝过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刘玉倩, 杨雯茜, 王海涛

      Abstract:

      目的 阐明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介导的铁死亡(ferroptosis)通路在有氧运动预防小鼠增龄性肝细胞过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运动改善肝衰老和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方法52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the elderly control group, EC)和老年运动组(the elderly exercise group, EE),每组10只。16 w递增负荷中等强度运动(1~2w 14 m/min,3~4w 15 m/min,5~10w 16 m/min,11~16w 17 m/min,60 min/d,坡度为0?)。升主动脉灌流后,取肝外侧叶制作HE切片和超薄透射电镜切片。ELISA检测肝线粒体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8-OHd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比色法测定肝糖元、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 、肝非血红素铁(non-heme iron)、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GSH。Western blot检测肝GPx4、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APDH oxidase 2,NOX2)、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protein 7 family member 11,SLC7A11)表达量。结果 ①有氧运动可有效延缓老年小鼠随年龄增长的肝细胞过氧化损伤,保持肝细胞线粒体正常结构和糖原储备量。②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运动组小鼠肝GSH和NADPH显著增加(P<0.01)。③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运动组小鼠肝线粒体8-OHdG和4-HNE、MDA、铁含量和血清炎症因子IL-6含量显著下降(P<0.01)。④运动增加肝GPx4、NQO1、SLC7A11表达量(P<0.01),降低NOX2表达量(P<0.01)。结论 有氧运动通过SLC7A11增加GSH合成,为GPx4提供充足的反应底物,激活GSH/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进程,改善增龄引发的肝细胞过氧化损伤,维持肝细胞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

      • 1
    • 单胺氧化酶A(MAOA)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陈函沐, 李惠, 赵菊梅, 师长宏

      Abstract:

      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是一种催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膳食胺氧化脱氨反应的线粒体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进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MAOA表达升高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驱动PCa异质性转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MAOA在前列腺癌不同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耐药。讨论了MAO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潜在用途,进一步提出了在临床前模型中开展基于靶向MAOA的治疗研究,推动相关临床试验,以期为PCa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1
    •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人乳腺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张敏, 张晶晶, 宁国柱

      Abstract:

      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密切观察肿瘤细胞生长、转移以及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此外,斑马鱼模型还可以用于高通量药物的筛选。本篇综述归纳和总结了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以及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中的相关筛选和治疗研究进展。

      • 1
    •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优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窦新雨, 刘宇,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沈飞, 刘晓光

      Abstract:

      目的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 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 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均< 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均< 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 < 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均< 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均< 0.05)。结论 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 1
    • 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何佳慧, 何杰滢, 张百荣, 张水娣, 魏苑君, 杨超燕, 陈艳芬

      Abstract:

      目的 采用单因素造模法和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分别制备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指标比较,提供理想的IBS-C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ormal组)、冰水灌胃组(Cold组)、束缚组(Restrain组)、夹尾组(Tail组)、冰水灌胃+束缚组(C+R组)和冰水灌胃+夹尾组(C+T组)。造模期间观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存活情况,进行旷场行为学、粪便Bristol评分、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等指标观测,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结果 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 < 0.05或P < 0.01),进食量、饮水量减少,各模型组血清中的5-HT含量均有上升。其中Cold组排便粒数及Bristol得分减少,结肠5-HT含量增加(P < 0.05或P < 0.01);Restrain组旷场总路程及平均速度减少(P < 0.01);Tail组糖水偏好降低(P < 0.01);C+T组糖水偏好率、旷场总路程、小肠推进率、排便粒数及Bristol得分减少,结肠中5-HT含量增加,VIP含量减少(P < 0.05或P < 0.01);C+R组旷场总路程、平均速度、结肠中VIP含量减少(P < 0.05);除Tail组,其余模型组在造模7 d、14 d,各压力值下均出现内脏高敏感性(P < 0.05或P < 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各模型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或病理学改变。结论 采用冰水灌胃结合夹尾法可以成功建立肝郁证IBS-C大鼠模型,是5种方法的首选,为系统深入研究治疗中医药防治IBS-C机制奠定了基础。

      • 1
    • 抑郁症相关候选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李梦瑶, 高枫, 郑帆帆, 何盟泽, 何昭, 李优磊

      Abstract:

      抑郁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者伴有轻生行为。近年来,人们对抑郁症临床表征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提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动物构建效率大幅提高且成本随之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基因敲除动物被应用于抑郁症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为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基因敲除鼠模型研究抑郁症候选致病基因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1
    • PROX-1诱导新生淋巴管参与脊髓针刺损伤后的修复

      陈丹丹, 孟繁伟

      Abstract: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36),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YV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之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且Prox-1的表达呈现时间有序性;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 1
    • 新型大鼠慢性骨骼肌复合损伤模型的建立

      中国大陆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大鼠慢性骨骼肌复合损伤模型,以深入探究骨骼肌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采用垂直打击结合强迫长时坐位成功建立了该模型,并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生理功能异常。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路程明显低于空白组,HE染色可见肌肉萎缩及断裂、炎症细胞浸润等。测序结果中火山图提示Pf4基因具有显著差异性。模型组大鼠肌肉组织Go分析中氧气结合和氧载体活性通路上调。KEGG提示趋化因子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复合型骨骼肌损伤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骨骼肌损伤的病理机制改变和评估治疗方法的疗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1
    • 浅谈国外实验大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张乐颖, 徐威, 左琴

      Abstract:

      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其遗传及环境较易控制并标准化,且体型约为小鼠10倍,容易操作,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神经行为学、病理学及毒理学等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外百余年来品系培育、保存和数据库建立等大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更好的收集、分享和利用实验大鼠资源提供借鉴。

      • 1
    • NK细胞及其免疫疗法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武雪亮

      Abstract:

      摘要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并消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NK细胞可通过多种细胞毒性机制和产生细胞因子对免疫反应进行调节,在抗肿瘤免疫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对NK细胞的发育和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基于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原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对NK细胞的研究发展提供思路。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分析

      袁晞钒, 苗明三

      Abstract:

      目的 研究青光眼动物模型应用情况,为其动物实验方法和模型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以“青光眼”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PubMed中收集2012年至2022年青光眼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总结实验动物种类、性别、造模方法、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符合标准的400篇文献,其中实验动物多为C57BL / 6J小鼠,动物性别以雄性居多;造模方法多采用前房注射物质诱导型、转基因型和激光光凝诱导型;高频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眼压测量、组织病理、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结论 目前青光眼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种类较多,但是相关中医因素干预较少,建议增加病证结合的青光眼动物模型。本研究通过对青光眼动物模型实验进行挖掘分析,对不同动物模型进行评估,通过挖掘内容为构建造模成功率高、重现性好、与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模型完善提供思路。

      • 1
    • 基于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探讨铁筷子对CIA大鼠骨破坏的防护作用

      单文婷, 刘霞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铁筷子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1)正常组(Control),(2)模型组(Model),(3)阳性药物组(甲氨蝶呤,MTX),(4)低剂量组,(5)中剂量组,(6)高剂量组。采用胶原抗体诱导法于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建立CI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10mL/(kg·d)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10mL/(kg·d)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每次给予2.0mg/(kg·d)MTX,每周3次;铁筷子低、中、高剂量组每次给予0.25g、0.5g、1.0g/(kg·d);连续灌胃治疗25d。通过记录大鼠体质量;观察大鼠足肿胀程度;大鼠踝关节炎指数评分;micro-CT观察踝关节骨组织病理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骨组织和滑膜病理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观察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PCR检测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RANK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骨形成蛋白2(BMP-2)的mRNA水平,OPG、RANK、RANKL、TNF-α和BMP-2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以确定铁筷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骨关节保护的潜在药理机制。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CIA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P<0.05),足底厚度增加(P<0.05),踝关节出现关节腔变窄,骨组织啃噬样骨质破坏、滑膜的病理性变化,如炎性细胞增生和滑膜异常增生浸润;Micro-C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中剂量组,踝关节表面凹凸不平、外形不完整,踝关节表面出现啃噬样骨质破坏,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变化都不明显;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出现关节腔变窄,骨组织啃噬样骨质破坏、滑膜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骨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显著改善;TRAP染色观察与正常组比,模型组破骨细胞数量最多,低、中、高剂量组干预下 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qRT-PCR的结果,与模型组比,低、中、高剂量组OPG、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RANK、RANKL、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WB的结果,与模型组比,低、中、高剂量组OPG、B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RANK、RANKL、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铁筷子可能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缓解R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的作用。

      • 1
    • 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动物模型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代浩然, 王跃, 王旭, 刘静, 吴修红

      Abstract: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内不断上升。患者在长期的高血糖水平状态下,产生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如今T2DM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治疗T2DM,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已经成为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动物模型仍然是研究T2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的主要工具,亟需建立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而生化指标是动物生理状态和机体健康状况最直观的反映,在评价模型是否成功中至关重要,往往影响着实验结果。同时生化指标也是进行疾病诊断及药物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总结T2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动物模型的实验数据,对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进行相关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 1
    • 轻中度闭合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卜苑静, 徐东刚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建立稳定的轻中度闭合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 将170只SPF级ICR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4)和模型组(TBI组,n=136)。将TBI组按照A-D的条件进行脑损伤敲击,每组34只。造模后通过mNss评分、疲劳转棒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平衡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脑含水量实验、伊文思蓝实验、HE染色、GFAP免疫组化以及TUNEL免疫荧光分析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与Sham组比较,TBI组的mNss评分值和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停留转棒时间明显下降,表明TBI组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TBI组小鼠脑组织内的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提示该组小鼠血脑屏障受损并出现脑水肿。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TBI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出现明显变性皱缩,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生且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损伤程度随打击物重量的增加而加重。综合分析表明,在下落高度为20 cm,打击重量为60 g和80 g时表现轻度颅脑损伤,打击重量为100 g和120 g时可模拟出为中度颅脑损伤。 结论 基于自由落体原理建立了稳定的轻中度闭合性小鼠脑损伤模型,为mmTBI的机制和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1
    • 基于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探讨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对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影响

      陈婕, 唐鑫, 陈盼, 谢紫薇, 谢海花, 张泓, 邹莹洁, 谭洁

      Abstract:

      【摘要】 目的 通过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观察其脑血流量变化规律及血管新生蛋白表达等变化。 方法 将36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模型组(n=18),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模型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检测脑血流量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4、IL-10含量。 结果 造模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造模后2 h、3 d、7 d,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第14 d、21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脑血流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在造模后2 h脑血流量降至最低(P<0.05),此后脑血流量开始恢复,恢复高峰期发生在造模后3-7 d,并于造模后14 d恢复至造模前水平;造模后21 d,模型组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蛋白表达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中IL-4、IL-10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D模型的脑血流量变化呈现一定时间规律,造模后21 d该模型海马区HIF-1α、VEGF及HO-1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伴随IL-4和IL-10含量的升高。

      • 1
    • 自发矮小症雌性SD大鼠不孕的机制初探

      龙红, 霍春茂, 李康, 包风云, 秦廷洋, 赵玉佳, 张仕斌

      Abstract:

      目的 探讨自发矮小症雌性SD大鼠(short stature rat, SSR)不孕的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方法 以成年野生型和SSR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阴道涂片法观察动情周期变化;采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方法比较促排卵效果;测定卵巢、子宫重量及体重、卵巢、子宫指数;测定血清中AMH、E2、FSH、LH、FSH/LH含量;将对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以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SSR雌性大鼠动情周期无异常,SSR雌性大鼠体重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显著高于野生型。排卵结果显示,野生型SD大鼠平均排卵数量显著高于SSR雌性不孕大鼠(p<0.001); 野生型SD大鼠血清AMH(p<0.01)、E2(p<0.05)水平显著高于SSR雌性不孕大鼠,血清FSH(p<0.01)、LH(p<0.01)及FSH/LH(p<0.05)水平显著低于SSR雌性不孕大鼠,PROG则不显著; 转录组测序获得2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90个上调基因,60个下调基因。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p53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等。利用CytoHubba插件的MCC、MNC、EPC和Degree计算法分别筛选前10的重要节点,取交集最后得到9个Hub基因,分别为Cxcl1、Cxcl2、Il1a、Il1b、Cd80、Mmp13、Mmp8、Fgf3、Ptgs2。结论 SSR雌性大鼠不孕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卵巢低反应有关,同时筛选出Cxcl1、Cxcl2、Il1a、Il1b、Cd80、Mmp13、Mmp8、Fgf3和Ptgs2与不孕相关,为进一步探究不孕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1
    • 不同的生酮饮食影响骨骼肌表现与疲劳恢复的研究进展

      李婷婷, 张慧, 张铭宸, 王宏英, 张萍萍, 王孝文, 孙忠广

      Abstract:

      目的:就生酮饮食对动物与人类的运动表现与疲劳恢复情况做一综述,旨在为竞技运动与康复训练提供饮食方案。方法:遴选“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英文数据库和“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以“(ketogenic diet)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or (exercise fatigue recovery)”、“(生酮饮食)和(运动表现)或(运动疲劳恢复)”为检索式分别检索,不限检索年限,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42篇。结果:生酮饮食可升高血酮,为骨骼肌供能,在骨骼肌表现与疲劳恢复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①生酮饮食通过轴突发芽和神经再支配使肌纤维Ⅱb向Ⅱa转变,改善快肌的线粒体的质量与功能,增加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以增强骨骼肌力量;②生酮饮食利用酮体供能,在慢肌中降低糖酵解、提升脂肪酸氧化的能力以提高运动耐力;③生酮饮食减轻了骨骼肌的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可减少肌糖原的消耗与乳酸的积累,减轻运动后疲劳促进疲劳恢复。结论:生酮饮食对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较低,能提升动物的运动表现与疲劳恢复,在人类中起维持作用,可作为竞技运动与康复训练中的饮食方案。

      • 1
    • 皮质醇用于评估犬应激压力的研究进展

      孙宁, 付家琳, 徐澍, 俞熙, 水映懿, 朱启文

      Abstract:

      近年来,人们将皮质醇(Cortisol)作为评估犬 (Canis familiaris) 压力的生物标志物。为了评估犬的福利状况,本文综述了犬在各种应激压力下皮质醇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根据犬皮质醇的变化规律,探究缓解犬压力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缓解犬压力的措施。建议使用皮质醇测定结合行为观察等多个生理指标,以更准确地评估犬的抗应激压力水平。

      • 1
    • 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小鼠和猴子动物模型

      董娥, 张博, 陈庭伟, 李孝琢, 李天晴

      Abstract:

      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 (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传播,其基因组在不断突变进化,出现了α、β、γ、δ等不同的毒株,因而持续研发针对不同毒株的药物和疫苗是应对新冠疫情的核心。而构建SARS-CoV-2的动物模型不仅可以研究新冠病毒的致病机制,也是评价SARS-CoV-2相关药物与疫苗治疗效果的关键。然而,常用的模式动物小鼠对野生型的SARS-CoV-2不易感,因此迫切需要能够感染新冠且更好地模拟人体病理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回顾了用于新冠病毒感染和传播的动物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表征病毒免疫病理学方面的进展。

      • 1
    • II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

      刘茜, 王新婷, 程培培, 戎靖枫, 杨天舒, 周华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II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与模型组(13只)。采用在小动物麻醉机下挤心脏法进行永久性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1周后行单侧肾脏(右肾)切除术,第6周行心脏超声、病理学染色及血液、尿液等检测来验证模型的建立。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超检测的心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1),脑钠肽、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明显升高(P<0.01);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肾小球萎缩伴炎症细胞浸润。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肾小管排列不规则,大量胶原沉积,阳性染色面积比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本改良造模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死亡率低的II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模拟了早期心、肾功能损伤和病理改变,为系统深入研究II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药效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 1
    • 聚焦基因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构建及进展

      陈玉林, 信科

      Abstract:

      扩张型心肌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疾病之一,存在病因学异质性,近1/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遗传相关,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特征。LMNA突变是遗传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病因,心律失常是LMNA突变遗传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临床表征。近年来基于C57/B6遗传背景小鼠聚焦基因治疗的啮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构建及其干预是研究的热点,以及犬和猪的大动物模型构建也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关于大动物尤其是非人灵长类依然是更贴近人类的模型,目前对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心脏疾病模型并未涉及扩张型心肌病,故本文综述了基因层面的扩张型心肌病啮齿类动物及大动物模型的研究,也提出可进行基于当前研究基础上的非人灵长类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理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研究致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1
    • 基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探讨不同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大鼠发病机制

      杨宗统, 孙铁锋, 李晓晶, 徐东川, 袁敏, 靳光乾, 王雯慧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 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1)正常饮食组(CG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2)高脂饮食组(HFD1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3)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组),每天限量饲喂高脂饲料80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CG组相比较,HFD1组和HFD2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TC 、TG、LDL-C均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每日限制一定的高脂饲料饲喂量不仅能够降低高脂饲料对大鼠食欲的影响,还能提高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制备的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大鼠高脂模型制备方法。

      • 1
    • 熊胆粉对大鼠早期肝癌促进阶段影响的研究

      董锐, 张梅, 洪泽宣, 唐倩, 邹昕羽, 贾贵阳, 倪元萍, 涉谷淳, 金美兰

      Abstract:

      目的 天然传统中药熊胆粉(BBP)有抗氧化、抗肿瘤作用。为了解明熊胆粉在肝癌早期阶段的修饰作用,利用大鼠短期致癌模型进行了BBP的抗癌药效实验。方法 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分成以下4组:DEN单独组,DEN+PBO组,DEN+PBO+BBP-L(200mg/kg)组,DEN+PBO+BBP-H(400mg/kg)组。实验开始时,所有的大鼠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并三组动物饲喂了0.5% PBO粉末饲料。 后两组动物同时灌胃200或400mg/kg BBP8周。结果 PBO处理组的绝对及相对肝重量显著大于DEN单独组。但是,DEN+PBO+BBP-L组的GST-P阳性病灶的数量和面积与DEN+PBO组相比显著减少。同时,因DEN和PBO处理显著增加的Ki-67阳性细胞率也在BBP处理组显著减少。有趣的是,细胞周期相关的Ccne1, Cdkn1b和细胞凋亡相关的Caspase 8, Caspase 9仅在DEN+PBO+BBP-H组中显著增加, 在BBP-L组中没有变化。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BBP在肝癌形成早期阶段通过抑制癌前病灶发挥抑制作用,且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参与它的抗癌机制。此外,这些结果表示高剂量的BBP可能影响它的抑制癌前病灶作用。

      • 1
    • 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

      羊璞

      Abstract:

      目的 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相关共病动物模型。方法 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 100 μL,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von Fer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仪测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3、7、14d明显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在7、14d明显减少(P < 0.01),中央区停留时长在14d明显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在14d明显增加(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在7d、14d明显增加(P < 0.05,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减少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核模糊,出现部分神经元固缩、凋亡。结论 100 μL 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抑郁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降低,造成海马病理形态变化,可有效模拟疼痛抑郁共病的表现,是一种可用于疼痛抑郁共病病理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

      • 1
    • 肿瘤研究中的实验动物福利与使用

      张伶俐

      Abstract:

      在肿瘤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动物实验作为介于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实验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相关,是影响研究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整理了肿瘤研究中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相关方面,主要包括:肿瘤动物模型、肿瘤模型相关动物福利及人道终点等。

      • 1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黎峰铭, 唐雪梅

      Abstract: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是最常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的风湿性疾病,可威胁患儿生命。目前的实验动物模型仅显示出了部分sJIA及MAS的特性,尚没有一个完美的动物模型能够复制sJIA及MAS整个过程。本文对这些模型模拟的临床特征、优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代表性更佳的sJIA及MAS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

      • 1
    • 活体脑部神经递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铭钰, 崔利利,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Abstract:

      神经递质作为一种内源性化学物质,在维持人正常生命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人身体、精神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神经递质超低的浓度、复杂的化学性质以及释放模式,使体内其准确检测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精确监测大脑神经递质,准确了解神经递质释放动力学,对近五年来常用的几种活体检测神经递质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微透析法、电化学传感器以及荧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性。

      • 1
    • 复合刺激诱导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期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邱志广, 邵雪洁, 卢瑞龙, 田燕歌, 任周新

      Abstract:

      基于临床实践的复合因素,如二次打击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模型的制作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汇总了复合因素构建的大鼠和小鼠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模型,从动物品系选择、模型制备方法和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阐释每种模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以期为研究者进一步改良和完善模型或合理选择模型提供参考。

      • 1
    • miR-185-5p影响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研究

      刘璐, 赵燕乔, 王晓娜, 王坤, 尹崇高, 刘清华, 李洪利

      Abstract:

      目的 探讨miR-185-5p对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前期课题组研究获得乳腺癌中表达显著下调的miRNA即miR-185-5p;通过NCBI查询人源与鼠源miR-185-5p基因序列一致;通过EdU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C57BL/6小鼠皮下肿瘤模型检测过表达miR-185-5p对体内肿瘤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尾静脉注射观察过表达miR-185-5p小鼠肺部转移情况。结果 通过EdU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显示,敲低miR-185-5p使PY811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强,抑制细胞凋亡;而过表达miR-185-5p抑制PY811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C57BL/6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85-5p减缓C57BL/6小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肺转移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85-5p抑制C57BL/6小鼠肺转移能力。结论 miR-185-5p作为抑癌基因抑制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体内外增殖、侵袭迁移的能力。

      • 1
    • 阿尔兹海默病动物实验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WOS数据库的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杨加辉, 林荫, 陈来, 罗小泉

      Abstract: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给患者、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动物实验作为研究AD的重要手段,为临床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揭示AD动物实验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我们从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oSCC)数据库中获取了 2018年至2022年关于AD动物实验领域的出版物。我们使用分析软件CiteSpace 6.2.R2(Advanced)对该领域相关出版物的一般信息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本研究纳入的2018年至2022年4015篇文章,发现论文年度发表量逐步增加。从文章数量来看,美国、加州大学系统、Saito T和《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阿尔兹海默病”出现频率最高,“焦虑”中心度数最高。结论 该领域侧重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内嗅皮层、神经元和突触的可塑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主要集中于Aβ斑块形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原纤维缠结积累、神经胶质炎症,以及最终丧失适当的神经可塑性。本文直观地分析了AD动物实验的热点与趋势,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最新情况。

      • 1
    •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水平研究

      沈建英, 梁文娜, 陈惠芳, 张凌媛, 庄垸荧, 陈晓阳, 陈雅茹, 肖琼琼, 杨敏, 龚琳, 闵莉

      Abstract:

      【摘要】 目的 从表观遗传学之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角度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对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将12月龄雌性围绝经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消耗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运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分析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水平。结果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及糖水消耗率均显著下降;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Jagged1、Notch1和Hes5的表达均发生显著下调(P<0.01或P<0.05);其中Hes5基因的部分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率均显著增加,而Jagged1和Notch1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Hes5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上升有关。

      • 1
    •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模型大鼠制备与评价探讨

      李媛媛, 张碧涛, 范培健, 崔子龙, 王少贤

      Abstract: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RAD)动物模型。 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RA组予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方法建立关节炎模型,RAD组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3周CUMS建立RAD动物模型。通过观测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I),滑膜、踝关节病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测定体重、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及海马病理变化评价大鼠抑郁状态。模型大鼠同时符合上述抑郁状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检测,则表明RAD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结果 与N组比较,RA组与RAD组大鼠足趾容积、AI评分及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关节间隙增宽,滑膜增生明显并延伸至关节腔,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RAD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好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CRH、ACTH、COR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增大,数量减少,伴有部分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模型组尤为明显。 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孤养与CUMS可较好的模拟RAD模型动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指标变化,可为RAD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 1
    • 定量口鼻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

      刘学武

      Abstract:

      目的 比较烟雾经口鼻吸入 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和烟雾全身暴露 脂多糖气管滴注诱导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差异,为COPD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造模方法。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全身暴露组、烟雾口鼻吸入组,30只/组。烟雾全身暴露组采用自制熏烟箱进行烟雾的全身暴露,烟雾口鼻吸入组采用“定量吸烟装置”进行口鼻吸入烟雾,两组动物均每天进行烟雾暴露1次,60min/次,连续8周,同时分别于造模第1、7、15、21d经气管注入LPS(1mg/kg),以诱导建立COPD模型。对定量吸烟装置生成的烟雾进行质量控制,分别包括烟雾颗粒的浓度稳定性和均一性验证,烟雾颗粒的粒径分布,并分别于造模4、6、8周通过肺功能检查、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比较两种造模方式的差异。结果 定量吸烟装置能生成浓度稳定的烟雾[浓度分别为1.1mg/L(以颗粒计)和0.1mg/L(以尼古丁计)],且其质量中值粒径MMAD(以尼古丁计)为0.693μm,GSD:1.463;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功能FEV0.2/FVC、肺顺应性(Cdyn)指标均较烟雾全身暴露组下降更为明显,气道阻力(Penh)增加更明显;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6、TNF-α水平在造模后6周即可见显著增加,烟雾全身暴露组大鼠需至造模8周。烟雾口鼻吸入组和全身暴露组大鼠造模后支气管炎症病变程度基本相当,但肺气肿病变程度以口鼻吸入组更严重(统计学差异出现时间:口鼻吸入 vs 全身暴露=造模6周 vs 造模8周);烟雾口鼻吸入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在造模4~8周均显著增大,平均肺泡数(MAN)在造模6~8周均显著减少;烟雾全身暴露组仅造模8周可见MLI显著增大和MAN显著减少。烟雾口鼻吸入组肺功能指标(FEV0.2/FVC、Cdyn、Penh)、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IL-6、TNF-α)、肺泡组织病理学变化(支气管严重和肺气肿病理评分、MLI、MAN)在造模后的均可见显著的异常改变,但各指标变化的变异系数(CV%)明显小于烟雾全身暴露组的相应指标。结论 LPS(1mg/kg)气管滴注联合烟雾全身暴露或烟雾口鼻吸入均能构建典型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其中烟雾口鼻吸入能缩短模型构建的造模周期,连续造模6周即可成模,表现为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脏慢性炎症浸润,并同时伴有肺气肿),且模型动物个体间的差异更小(vs 烟雾全身暴露,CV%值更小)。

      • 1
    • 动物元认知的研究进展

      王婉宁, 贾宁

      Abstract:

      元认知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能力,动物是否具有元认知是比较心理学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该问题的探讨已成为挖掘元认知的系统发育根源,绘制人类高级认知功能进化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过去二十五年间主要的动物元认知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确定性监控范式、信息搜寻范式与信心判断范式三种常用的研究范式与对应的测量指标,概述了动物元认知研究领域中联想模型和元认知模型两种对立的解释倾向及其依据。针对联想模型与元认知模型的争论,提出改进研究范式来检验元认知模型与创新理论以整合模型两种未来的研究取向。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研究

      葛君玺

      Abstract:

      目的 梳理国内外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造模方法、评价指标,为提高造模成功率和未来建立中医药特色的DCM动物模型提供建议,为未来DCM动物模型建立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10年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文献,收集整理相关报道,归纳总结实验动物相关参数(种类、性别、体重等)、造模方式、造模周期、阳性对照药种类及周期、模型评价指标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8篇文献。多采用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诱导SD大鼠和Wistar大鼠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周期在30 d

      • 1
    • TMAO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香砂六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冷雪, 李阳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1)空白对照组(C组),(2)空白对照组 DMB(C D组),DMB为TMAO抑制剂,(3)脾虚高脂血症组(PG组),(4)脾虚高脂血症 DMB组(PG D)(5)脾虚高脂血症 香砂六君子汤组(PG XS组),除C组、C D组外其它各组构建以以劳倦过度和高脂饲料相结合建立脾虚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周),模型建立后C D组、PG D组每天饮用水中给予1%DMB,PG XS组每天灌胃香砂六君子汤(11.34 g生药/kg/天),其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进行取材检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脂含量;HE、油红O观察大鼠肝脏变化及脂质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FFA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TG、TC含量;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TMAO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PERK、FOXO1、SREBP-2、 ABCA1、miR-33 mRNA相对表达水平;WB检测大鼠肝脏SREBP-2、 ABCA1蛋白表达。 结果 (1)PG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较C组升高明显,HDL-C含量较C组下降显著;PG大鼠肝组织中FFA、TG、TC含量较C组增加显著;肝脏脂质沉积较C组加深,脂肪空泡数量大幅度增加;以上指标中C D组较C组比较无差异;PG D组、PG XS组与PG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中FFA、TG、TC含量,缓解肝组织脂质沉积现象,减少肝脏空泡;PG D组与PG XS组之间比较没有差异性;(2)与C组比较,PG组大鼠血浆中TMAO含量增加显著,肝脏PERK和FOXO1、miR-33a mRNA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肝脏SREBP-2、ABCA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显著;以上指标中C D组较C组比较无差异;PG D组及PG XS组与PG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TMAO含量,降低肝脏PERK和FOXO1、miR-33a mRNA表达,升高肝脏SREBP-2、ABCA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PG D组与PG X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 结论 TMAO可能通过PERK/FOXO1轴调控SREBP-2/miR-33a/ABCA1信号通路引起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香砂六君子汤可能通过抑制TMAO含量达到抑制肝脏脂代谢紊乱的目的。

      • 1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杨光勇, 杜海洋, 张庚鑫, 苏钢, 涂小华, 何光志

      Abstract:

      目的 通过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健康SD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为空白(N)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6只/组。N组灌胃生理盐水,H、M、L组分别按照6.25 g/kg、3.125 g/kg、1.56 g/kg剂量灌胃,以上4组均是1 mL/次,2次/d,连续21d。采取大鼠血清样本前禁食禁水12 h,经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通过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中代谢产物变化,采用多元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其差异代谢物,再经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N组相比,H、M、L组大鼠血清中显著改变的代谢小分子主要有胆固醇、胆酸、核糖、白皮杉醇、皮质醇、油酸、琥珀酸、亚麻酸、醋酸和丙酮醇等(P <0.05)。相关分析表明黄连解毒汤能显著影响机体的初级胆汁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且其发挥体内作用可能与摄入的剂量有关,为深入揭示黄连解毒汤促进胆汁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促进体内初级胆汁酸生成并增强胆汁酸代谢通路的作用。

      • 1
    • 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构建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肖秋萍, 钟友宝, 喻松仁, 李姗姗, 罗小泉, 陈丽玲, 刘漩

      Abstract: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番泻叶(FXY)组、3%DSS组、FXY+3%DSS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8 T淋巴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结果 FXY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3%DSS小鼠便血为主,而FXY+3%DSS和FXY+2%DSS组小鼠表现出腹泻和便血同行,但FXY+3%DSS组小鼠生存率低至50%。与Control组比较,3%DSS、FXY+3%DSS和FXY+2%DSS组体重、结肠长度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浓度均显著降低,而DAI、结肠重量、促炎性细胞因子TNF-ɑ、IL-1β、IL-6浓度均显著上升; FXY+3%DSS和FXY+2%DSS组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h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而CD8、Th2、Treg细胞显著下降。 结论 番泻叶联合2%DSS诱导能成功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表现出典型的CD4/CD8、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特征。

      • 1
    • 斑马鱼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延英

      Abstract: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斑马鱼因拥有其他模式动物所不具有的优点,如独特的生长发育方式、经济易繁殖、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被广泛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几年斑马鱼在几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舞蹈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及其它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了斑马鱼作为一种理想模式动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大规模筛选方面,斑马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
    • 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雯, 侯雨君, 王路, 鄢香芸, 李艳秋, 孙路强, 陈帅, 石云舟, 郑倩华, 李瑛

      Abstract: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1
    • 强直性脊柱炎食蟹猴膝关节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分析

      黄玉叶, 蔡艳贞, 蔡春梅, 祝合朋, 丁煌冠, 肖文德, 陈珺, 卢丽

      Abstract: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中轴关节、周围关节和肠道的慢性疾病,但外周膝关节和肠道的病因病机一直未明。本研究旨在研究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主要病理变化及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化实验,研究AS外周膝关节及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 AS食蟹猴外周膝关节病理特征在早期主要表现关节表面软骨侵蚀,软骨下骨暴露,关节表面呈锯齿状;晚期主要表现为软骨表层肥大软骨细胞异位增生,通过软骨成骨和纤维成骨形成骨赘,软骨基本丢失。软骨和血管中MMP-3的表达上调,引起软骨破坏并刺激血管增生。AS食蟹猴小肠绒毛严重萎缩且隐窝增生明显,空肠和回肠的黏膜肠腺中可见大量γδ T细胞。结论:本研究对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的病理分析,获得了该自发模型膝关节与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提出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探讨AS的骨骼病变与外周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为AS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 1
    • Langendorff心脏灌流技术(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的应用和发展

      李楠, 张晨, 孙艳君, 高晟伟, 李多静, 王心蕊, 王保和

      Abstract: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指标、缺血方式以及缺血和灌流时间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优缺点的评价。

      • 1
    • 新饮片肉豆蔻曲的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研究

      范蒙蒙, 李凯

      Abstract:

      目的 评价肉豆蔻曲其代替麸煨肉豆蔻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豆蔻曲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各脏器病理变化,检测小鼠各脏器指数、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肾上腺酮(CORT)、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对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活动量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各脏器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GAS、CORT、TSH、T水平均显著下降、MTL、TNF-α、IL-β水平均显著上升,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给药后,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二神丸Ⅱ组整体上优于二神丸Ⅰ组、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组及肉豆蔻曲组。结论 肉豆蔻曲与盐补骨脂配伍使用对脾肾阳虚泄泻的作用效果显著,肉豆蔻发酵后能减少其毒性风险,增强其温脾止泻作用,为肉豆蔻曲的开发奠定基础。

      • 1
    • 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易楚, 詹莎, 马昕怡, 伍洋杰, 布筠艺, 马民, 颜显欣

      Abstract:

      【摘要】目的 研究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现况,为当下的卵巢癌模型的规范化制备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通过在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以“卵巢癌”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1日的卵巢癌动物实验性期刊文献,均进行建库至今的文献搜索,共收集相关文献共1428篇。从实验动物种类、年龄、实验造模方法、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建立数据库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筛选后共获得符合标准的实验性研究文献178篇。构建建立卵巢癌动物模型多选用BALB/c品种的雌性鼠;大部分选择在4 ~ 6周,6~8周周龄;造模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是异位移植,多接种在腋部皮下;在卵巢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使用上,以移植性模型使用最多,其中异位移植远高于原位移植的使用量;使用的细胞株或卵巢癌组织多为人源。检测指标检测最多的是肿瘤组织的外观指标、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结论 卵巢癌动物模型在卵巢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缺少专业规范的制备和评价标准,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数据归类分析,对卵巢癌的动物模型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构建规范化卵巢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实验多选用BALB/c品系鼠,以浓度为每毫升1×107个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注射于腋部皮下进行为期10 d异位移植造模,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模型,成瘤率高且个体差异小,可为研究卵巢癌提供参考。

      • 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范正媛, 李亚, 李素云, 李高峰, 李景梅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肾病(CKD)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PD组、CKD组、COPD合并CKD模型组(COPD CKD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滴注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利用腺嘌呤诱导建立CKD大鼠模型,两种方法协同制备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8周后取材检测肺、肾功能,组织形态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COPD CKD组大鼠肺功能指标FVC、FEV0.1及FEV0.1/FVC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肺泡壁断裂、融合的肺气肿改变及炎细胞浸润;血Cr、BUN及24 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部分闭合,足突融合,肾小管线粒体融合崩解,溶酶体增多;血清IL-6、IL-13、IL-1β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单一模型组(P<0.01)。结论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感染合并2.5%腺嘌呤诱导的方法可成功构建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炎性反应可能在COPD合并CKD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1
    • 病证结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昊, 王馨嫒, 李文静, 吴亚轩, 王晨琪, 肖洪玲

      Abstract: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胃和十二指肠区域功能障碍为主的非器质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痞满”和“胃脘痛”等范畴,并分为脾虚气滞、脾胃虚寒(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与寒热错杂等证型。中医药治疗FD效果明显且接受度高,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对现有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具体造模方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支持。

      • 1
    • 胶原蛋白肽联合海藻酸钠通过下调NLRP3炎症小体表达改善小鼠宫腔粘连

      程怡怡, 赵伟伟, 宋振峰, 童福雯, 刘刚, 张花, 施磊磊, 郭志坤, 王现伟, 潘莹, 孙永琨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肽(collagen peptides,CP)联合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对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治疗组(CP SA),各16只。模型组采用微创法经小鼠子宫颈向宫腔注射95%乙醇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制备小鼠宫腔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向宫腔注射0.9%生理盐水;治疗组向宫腔注射95%乙醇后给予宫腔注射CP SA混合液。于造模7天后每组分别取8只小鼠采集样本用于各项检测。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改良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各组剩余的8小鼠按照雄雌比例为1:2合笼,记录各组小鼠妊娠数量,于妊娠第14天处死妊娠小鼠,记录胚胎数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子宫内膜纤维化增加,并有炎症细胞浸润。此外,模型组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细胞浸润均减轻;此外,治疗组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生殖能力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生殖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CP和SA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宫腔粘连模型小鼠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子宫内膜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改善小鼠生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症小体表达有关,为CP和SA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1
    • 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研究进展

      吴志豪, 杨露银, 任维, 周雅楠, 王红, 雷云, 于红, 杨思进

      Abstract: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已经在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目前,临床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流程已经逐步规范化,而小鼠作为研究肺部疾病重要的模型动物之一,尚缺乏针对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准采集和检测流程,不规范的流程会阻碍该技术在研究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国内外研究中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今后运用并建立规范的灌洗流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 1
    • 白蛋白相关药物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资崯, 宁丽, 唐成程, 周小青

      Abstract:

      许多肽或蛋白质药物治疗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它们的血浆半衰期短。通过将该类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获得的药物称为白蛋白相关药物,这样的结合可以有效延长其血浆半衰期。动物模型作为研究药物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工具是药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综述概括了两大类动物模型;啮齿类(野生型小鼠,大鼠模型,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与非啮齿(猴)在白蛋白相关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 1
    • 不同干预因素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白旭峰, 曹清雨, 胡慧明, 王姝雯, 刘亚丽

      Abstract: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AS的防治和抗AS的新药研发是医药学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选择理想的AS动物模型是研究AS防治措施及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理想的AS动物模型应是与人类AS发病机理相似,病理及生化反应一致,且AS模型复制的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小鼠具有繁殖性强、遗传性高、可塑性好、AS成模性快等特点,成为了AS研究的理想动物。本文就不同干预因素建立小鼠AS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开展AS的防治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 1
    •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Abstract:

      1

      • 1
    •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胡雅谦, 王珊珊, 张童, 袁嘉丽, 牛海涛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概念的提出,人类宏基因组学也成为了揭示人体发育与健康的新途径。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区系,已经被发现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有着丰富的种类及数量,在有关于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无菌动物的应用使实验更具准确性,也更加便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基础动物模型,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模型也对该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综述就对无菌动物的认识、无菌动物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无菌动物模型的前景等方面,回顾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中的应用与发展。

      • 1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2卷第10期
      研究报告
    • 郭红刚, 李莉, 周生来, 卢领群, 李坤, 杜江涛, 石巧娟, 金秀清, 李长龙, 萨晓婴, 应华忠, 褚晓峰

      2017,25(6):624-631,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7.06.007

      Abstract:

      目的 探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用于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长爪沙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对长爪沙鼠进行体外受精,并用改良后的KSOM培养液对长爪沙鼠的2细胞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结果 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率在60%以上,沙鼠2细胞胚胎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结论 初步建立了长爪沙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体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 研究进展
    • 罕园园, 代解杰

      2016,24(3):321-32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3.020

      Abstract: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症动物模型作为疾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现有的抑郁模型创新性地融合了比较行为学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本文将结合模型的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应激模型、损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及转基因模型,这些模型均能不同程度的模拟人抑郁症的特征,在抗抑郁药物开发及发病机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苗晋鑫, 宋韶鹤, 李秀敏

      2020,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8

      Abstract: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增加我们对人类结直肠癌特征的理解及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可以分为自 发性模型、诱发性模型、移植性模型、转基因模型。 然而,没有一个模型概括了人类结直肠癌的所有特征,使 用特定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来解决特定结直肠癌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近 20 年不同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结直肠癌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

    • 李树民, 张敏, 王朋, 洪凡, 王晨, 张悦, 耿振洋, 杨欣雨, 贺笑笑, 孙影, 杨方

      2018,26(5):548-553, DOI: 10.3969/j. issn. 1005 - 4847. 2018. 05. 002

      Abstract:

      目的 检测C57BL/6 小鼠无创性肺功能指标,为小鼠实验性研究肺功能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whole body plethysmography,WBP)检测460 只C57BL/6 小鼠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 小鼠吸气时间(Ti)64. 7(55. 30 ~ 82. 60)ms,呼气时间(Te) 83. 4(71. 70 ~109. 20)ms,呼气峰值时间比率(Rpef)0. 21(0. 16 ~ 0. 28),吸气末端暂停(EIP)2. 19(1. 96 ~ 3. 76) ms,呼气末暂停(EEP)1. 67(0. 12 ~9. 15)ms,潮气量(TVb)0. 44(0. 25 ~0. 58)mL,气道狭窄指数(Penh)1. 29(0. 91~2. 00),呼吸暂停(PAU)1. 18(1. 00 ~ 1. 64),呼气中期流速(EF50)0. 64(0. 30 ~ 0. 98)mL/ s,松弛时间(Tr)39. 0 (32. 40 ~51. 50)ms,最大吸气流速(PIF)9. 74(5. 33 ~12. 83)mL/ s,最大呼气流速(PEF)9. 86(5. 12 ~ 13. 47)mL/ s,呼吸频率(f)412(331 ~474)BPM,每分钟通气量(MVb)174. 4(86. 69 ~235. 04)mL?结论 C57BL/6 小鼠无创肺功能指标参考值范围的测定,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性参考依据?

    • 研究报告
    • 陈朝阳, 姚茹, 王璐, 王晨阳, 郭民, 宋国华, 张锐虎

      2018,26(3):343-348, DOI: 10.3969/j. issn. 1005 -4847. 2018. 03. 012

      Abstract:

      目的 探讨莲心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 BALB/ 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 组?LPS + 莲心碱(2?4?8 mg/ kg) 组?地塞米松(5 mg/ kg)组,鼻腔滴入法建立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12 h 后,组织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 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 和IL?1β 的含量;Wright?Giemsa 染色检测BALF 中中性粒细胞数;BCA 法检测总蛋白含量;Evans blue 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分光光度法检测肺匀浆上清中MPO 的活性?MDA 的含量?SOD 的活性?GSH 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ROS 的含量?结果 LPS 组可见肺组织具有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肺泡壁增厚和肺充血现象,而莲心碱组可以改善肺损伤情况;LPS 组BALF 中TNF?α?IL?6?IL?1β 的含量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数和总蛋白量显著增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MPO 活性和MDA 含量增加,SOD 活性和GSH 含量降低,ROS 含量增加,而莲心碱组能够降低BALF 中TNF?α?IL?6?IL?1β 的含量, 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和总蛋白量,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MPO 活性和MDA 含量,增加SOD 活性和GSH 含量,降低ROS 的含量?结论 莲心碱可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保护LPS 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 武亚琦, 钟根深, 吴敏娜

      2015,23(3):249-25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6

      Abstract:

      目的 分析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粪便取样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相关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BALB/c小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细菌群落在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的分布差异。 结果 粪便与直肠、结肠中优势片段均为244、255 bp和449 bp,而小肠内容物(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优势片段则为60、73、261、268 bp和272 bp,且小肠各部位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中的细菌丰度较低,分别为6.9 log (copies)/g和8.3 log (copies)/g,而粪便中细菌丰度高达11.8 log (copies)/g,约2倍于十二指肠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 < 0.05),与大肠各部位及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相当,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 大肠各部位内容物和粪便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个体差异较小肠小,适合通过粪便取样进行大肠部位特别是结直肠的肠道微生态与某些疾病的相关分析。

    • 丁军颖, 高翔, 洪燕英, 桂红, 韦志友, 丁雪霏, 安世栋, 崔煦然, 郭玉红, 刘清泉

      2017,25(6):600-60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7.06.003

      Abstract:

      目的 探索铜绿假单胞菌致大鼠肺炎模型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气管注射组、C气管插管感染组和D滴鼻感染组。适应饲喂3 d后,分别给予不同造模干预,分别于干预后5、10和15 d动态监测各亚组大鼠体重、体温、白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体重、体温、白细胞、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表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各模型组均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照组则阴性。结论 经滴鼻途径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可得到合格大鼠肺炎模型;此感染途径可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的炎症反应干扰,简便易行,可推广。

    • 马畅, 郭健敏, 谢松强, 杨威

      2019,27(2):266-27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2. 022

      Abstract:

      白血病又被称为“血癌”,其发病的根本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继发性的败血症?引起出血?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各种疾病?药物疗效实验的研究,是医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白血病的研究,小鼠在生物学?遗传学?造血系统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此是较为理想的动物白血病模型?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研究常用的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综述?

    • 姜宁, 张亦文, 姚彩虹, 黄红, 刘新民

      2021,29(6):830-83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6. 016

      Abstract: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心理疾病,发病机制复杂。 实验动物(大小鼠)是研究抑郁症的最常用载体。由于动物的抑郁情绪难以用语言表达,行为实验是其主要的评价方法。 目前大鼠和小鼠抑郁行为检测方法是基于兴趣缺失、心境低落、绝望和无价值感为主要特征而设计的,主要包括糖水偏爱、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强迫游泳、悬尾、获得性无助等实验。 在调研整理国内外关于大鼠和小鼠抑郁行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其检测原理、实验模式、测试时间和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总结出可以操作的实验规范,同时对目前常见的抑郁症模型进行概述,有助于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行为学检测方法和动物模型,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吴朋朋, 柳森森, 张彩勤, 赵勇, 白冰, 王洁, 师长宏

      2021,29(4):440-44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3

      Abstract:

      目的 研究人胃癌转移裸鼠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脏器中胃癌转移程度的相关性, 探索建立胃癌转移模型早期评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分别以人胃癌细胞 SGC-7901、MKN45 和正常胃黏膜细胞 GES1 基因组 DNA 为模板构建标准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不同比例胃癌细胞 SGC-7901 中 Alu 基因的表达,获取相关性曲线;选取胃癌细胞 SGC-7901 和 MKN45,通过裸鼠皮下接种的方式构建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转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模型鼠肝、脾、肺、肾和皮下肿瘤组织中的人 Alu 基因表达,获得 Alu 基因的表达与各器官组织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曲线;将临床胃癌患者新鲜肿瘤标本皮下接种裸鼠构建异种移植模型,进一步验证模型鼠各组织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与器官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细胞 SGC-7901 的含量与其 Alu 基因的 Ct 值呈负相关(R2 = 0. 9239);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CDX)裸鼠转移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在皮下肿瘤中处于较高水平,在肺转移瘤和肝转移瘤中的表达则介于正常裸鼠与皮下肿瘤之间,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胃癌病人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中,已确定发生转移的脏器中虽未形成肉眼可见的转移灶,但其人 Alu 基因的表达(Ct 值 17. 86)与正常裸鼠(Ct 值 22. 18)差异显著(P< 0. 05);而对于肉眼可见的转移灶,其人 Alu 基因的表达(Ct 值 14. 29)则差异极显著(P< 0. 01)。 结论 人胃癌裸鼠转移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程度呈正相关,Alu 基因表达越高,则该组织中转移的肿瘤细胞就越多,形成的转移灶越明显。

    • 黄树武, 闵凡贵, 王静, 罗银珠, 何丽芳, 陈梅玲, 潘金春

      2021,29(6):777-78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6. 009

      Abstract:

      目的 对 6 种常用品系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采集 3 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 150 只 SPF 级小鼠和大鼠的 210 份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样本,依据细菌 16S rDNA V3-V4 区域通用引物对样本进行 PCR 扩增,并采用 Illumina Hiseq 2500 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基于动物来源、品种品系、性别、年龄和肠道分段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因素,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来源相同的实验小鼠或大鼠的肠道菌群间相似性最高,而实验小鼠与大鼠的肠道菌群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性。 实验小鼠不同肠段的肠道菌群有一定差异性,其粪便样本与其结肠肠道菌群的相似性较高。 相同饲养生存环境条件下,实验小鼠的年龄和肠道肠段是决定动物肠道菌群结构的主要内源性因素, 而品系、性别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较小。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常用品系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宿主肠道菌群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基础数据。

    • 梁娟, 刘越, 尹新华

      2019,27(1):110-11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1. 018

      Abstract: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最常见的导致人类死亡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和防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等直接和间接地作用于心肌组织,可以引起轻度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等。因此,本文从形态与功能学特征、发病机理等方面阐述ISO 所致的动物心肌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夏天吉, 闫明珠, 王智, 靳苏维, 刘新民, 潘瑞乐, 常琪

      2022,30(3):428-43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3. 017

      Abstract: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21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 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而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关失眠发生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需涉及失眠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评价方法。 本文结合文献,总结了近十年国内外常用的失眠动物模型,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理因素和复合因素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原理和特点,整理收集失眠模型的评价方法,为失眠的研究提供基础。

    • 研究进展
    • 马园园, 刘成海, 陶艳艳

      2018,26(3):398-403, DOI: 10.3969/j. issn. 1005 -4847. 2018. 03. 020

      Abstract:

      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共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贾亚泉, 宋军营, 曾华辉, 谢治深, 张紫娟, 王铷, 袁野, 张振强

      2021,29(3):381-38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3. 013

      Abstract: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 渐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世界人口结构老龄化愈来愈严重,对 AD 疾病的研究也成为世界医学界的热点。对疾病机制的研究需要建立与临床病理特征相符的动物模型。 关于 AD 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仿人类衰老过程的自然衰老动物模型、转人类基因动物模型、物理方法构建痴呆动物模型和化学方法构建动物模型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本文主要对 AD 近年来研究报道中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为以后 AD 研究选择或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一些参考。

    • 研究报告
    • 廖慧丹, 龙玲玲, 闫杰

      2015,23(4):410-41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4.015

      Abstract:

      目的 改良并比较机械分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木瓜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中的优缺点,为科技工作者根据各自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胎龄为16~18 d 的SD大鼠胚胎,分别用机械分离、胰酶消化以及木瓜蛋白酶消化三种方法对SD胎鼠皮层神经元进行培养,并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显微镜纯度鉴定。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杂质少且纯度高的皮层神经元,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经NSE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纯度分别在96.28%,95.63% 及97.34%,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方法均成功培养出杂质量较少且纯度高的皮层神经元,均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实验模型,且三种培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 研究进展
    • 杨婷, 林志健, 姜卓希, 褚梦真, 张冰, 邹丽娜

      2020,28(1):123-12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1. 018

      Abstract:

      建立稳定、可靠的急性肾损伤模型是研究急性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类模型的造模方法多样、适 用范围各异、成模标准不一,笔者通过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将急性肾损伤模型进行合理归类,分析其塑造方法、病理机制、应用、成模特点等方面,以期为学者展开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