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31(6):697-70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1
Abstract:
目的 以U251 细胞和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miR-328-3p 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讨miR-328-3p-Akt/ mTOR 轴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在U251细胞中过表达miR-328-3p,再结合雷公藤甲素的处理,采用qRT-PCR、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 等方法检测miR-328-3p 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 生长中的作用;构建miR-328-3p 稳定过表达的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采用qRT-PCR 和小动物活体成像体内验证miR-328-3p 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miR-328-3p 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呈正相关;miR-328-3p 与雷公藤甲素可以协同作用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抑制Akt/ mTOR 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miR-328-3p 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miR-328-3p 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抑制Akt/ mTOR 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
2023,31(6):706-71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2
Abstract:
目的 观察高脂、高盐、高糖饲料等多种危险因素结合高血压大鼠(SHR)造成认知障碍复合模型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和铁沉积的变化。 方法 14 周龄SPF 级大鼠,每组8 只,正常对照组(同遗传背景WKY 大鼠,WKY 组),SHR 大鼠随机分4 组:对照组(SHRs 组)、高脂组(HFAT-SHRs 组)、高盐组(HSAIL-SHRs 组)、高糖-脂组(DM-SHRs 组,同时给予1%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以血糖含量检测在11. 1 mmol/ L 以上作为糖尿病模型标准),WKY 组和SHRs 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分别予高脂、高盐和高糖饲料,干预32 周。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铁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和亚铁含量(普鲁士蓝染色)变化,ELISA 法检测大鼠炎症因子水平、胆碱能水平和β-AP 的含量。结果 与WKY 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存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的情况,铁染色显示铁的面积增加,以DM-SHRs 组更为显著;SHRs 组与3 个模型组大鼠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P< 0. 05,P<0. 05),血清和脑组织铁含量不同程度增加(P< 0. 05,P< 0. 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高脂、高盐和高糖因素能改变脑细胞组织形态,促使铁沉积,抑制内源性抗氧化活性,铁含量超载是高血压脑损害中导致认知障碍的可能因素之一。
-
2023,31(6):715-72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3
Abstract: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联合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抑制剂氯吉灵(clorgyline,Clo)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Cur 和Clo 对肺癌细胞H460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Cur、Clo、Cur 联合Clo 对H460 细胞MAOA 表达水平的影响;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Cur、Clo、Cur 联合Clo 对H460 细胞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各治疗组的Ki67 蛋白表达变化,TUNEL 染色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各治疗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Cur、Clo、Cur 联合Clo 对H460 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能够抑制H460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 0. 01),降低Ki67 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凋亡,且联合组呈现更显著的抑制效果(P< 0. 01)。结论Cur 联合Clo 抑制H460 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增殖蛋白Ki67 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
2023,31(6):722-73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4
Abstract:
目的 通过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从代谢差异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面,探讨成年SD 大鼠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证候内在的生物物质基础。 方法 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气阴两虚证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喂、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5 mg/ kg 腹腔注射结合青皮附子散颗粒剂灌胃的方法建立T2DM 气阴两虚证模型。利用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进行尿液非靶代谢组学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KEGG 数据库、HMDB 数据库、LIPIDMaps数据库和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 MS)等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发现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代谢物变化涉及碳水化合物代谢9 条,脂质代谢12条,氨基酸代谢9 条,能量代谢2 条。结论 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生物模型存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能量代谢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
2023,31(6):733-74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5
Abstract:
目的 初步探讨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是否参与抑郁症状的形成。 方法 24 只LDLR-/ - 和16 只WT C57BL/6J 雌鼠,分为5 组(n = 8),分别为:WT + 普通饮食组(WT)、WT + 高脂饮食组(WT-H)、LDLR-/ - 去卵巢+普通饮食组(LDLR-/ - )、LDLR-/ - 去卵巢+ 高脂饮食组(LDLR-/ - -H)、LDLR-/ - 去卵巢+ 高脂饮食+ 辛伐他汀组(XF),连续喂养3 个月。LDLR-/ - 雌鼠双侧卵巢摘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模型。检测小鼠体重、脑总胆固醇(TC)及海马ERα、ERβ 水平、抑郁行为、脑内5-HT 水平;对脑TC 水平和抑郁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LDLR-/ --H 组可复制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特征,表现为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脑TC 水平显著升高、海马ERβ 表达明显下降;(2)LDLR-/ --H 组小鼠水平和垂直运动均显著降低,TST 静止时间显著增加,脑5-HT 水平显著降低;(3)XF 组小鼠脑TC 水平显著下降、抑郁行为明显改善、5-HT 水平明显提高;(4)小鼠脑TC 水平与5-HT 水平及抑郁样行为显著相关。结论 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能诱导抑郁症状发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
徐磊,罗小泉,瞿萍,钟毅,张鸿,曾宪保,杨玉艳,刘志勇,洪滔
2023,31(6):743-75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6
Abstract:
目的 肥胖抑郁大鼠模型建立并对比研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CUMS 经典造抑郁方法建立肥胖抑郁模型。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 组)、单纯肥胖组(F 组)、单纯抑郁组(Y组)和肥胖抑郁组(FY 组),整个造模持续5 个月,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检测模型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血脂4 项,并采集各组大鼠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法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和CUMS方法成功制作肥胖抑郁鼠模型,肥胖和肥胖抑郁雌性大鼠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而雄性各组间雌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雌雄鼠的FY组肠道菌群α 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别,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B/ F 比值下降,且雄鼠肥胖抑郁B/ F 值只有雌鼠的一半左右。在属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鼠FY 组和F 组肠道菌群中Blautia 等8 个菌群变化一致,但是雌性与雄性在拟杆菌属等各有少量菌群的变化不一致。雌雄肥胖抑郁模型中,肠道菌群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组成出现差异,G+的构成,雌性和雄性均由由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构成,但构成比例不一样。G-雄性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和脱硫杆菌构成,雌性的G-主要由拟杆菌门、疣状体菌门和脱硫杆菌构成,构成比也不一样。结论 通过高脂饮食和CUMS 联合孤养可以建立肥胖抑郁模型,但雌雄肥胖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不一致。
-
2023,31(6):756-76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7
Abstract:
目的 建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孕鼠模型,观察HDCP 对不同胎龄早产大鼠甲状腺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SD 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DCP 组,HDCP 组自妊娠期(gestational day,GD)第13 天起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50 mg/ (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早产大鼠于GD18 ~ 21 行剖宫产术获得,记录两组仔鼠体重及身长;分离肝及甲状腺,肝组织匀浆用于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组织用于观察甲状腺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DCP 组孕鼠血压及尿蛋白明显升高(P< 0. 05);HDCP 组早产大鼠体重及身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与对照组相比,HDCP 组19 ~21 d 早产大鼠TSH 水平明显升高(P< 0. 01),T3、T4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HE 染色显示,对照组仔鼠滤泡腔于GD18出现,而HDCP 组于GD19 出现,且数量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HDCP 组粗面内质网明显肿胀、脱颗粒,伴储积物。结论 成功建立HDCP 孕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HDCP 组早产大鼠宫内生长受限,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组织形态发育延迟,且可能由内质网功能障碍导致。
-
2023,31(6):763-76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8
Abstract: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保护大鼠运动性肝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7 周龄雄性SD 大鼠32 只,SPF级,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 组)、白藜芦醇对照组(R 组)、运动性肝损伤模型组(M 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RM组),每组8 只。C 组、R 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其余两组进行4 周大强度跑台训练(坡度10°,以10 m/ min 速度起始,每5 min 速度递增5 m/ min,至35 m/ min 不再增加,运动至力竭)。每次训练前1 h,R 组、RM 组灌胃白藜芦醇溶液(150 mg/ (kg·bw),5 mL/ (kg·bw)),其余两组灌胃等体积溶剂。末次训练结束后24 h,取大鼠血及肝。全血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HE 染色后观察肝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肝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凋亡相关蛋白B 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和Bcl-2 相关X 蛋白(Bax)蛋白质表达水平;TUNEL 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M 组相比,RM 组大鼠肝损伤标志物血清ALT、AST 活性及肝MDA 和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 05 或P< 0. 01),肝Nrf2 与HO-1 蛋白质表达水平、SOD 活性及Bcl-2/ Bax 比值显著升高(P< 0. 05 或P<0. 01),且肝病理性改变有效改善。结论 4 周白藜芦醇干预可有效改善大鼠运动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Nrf2 信号通路,拮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过度发生。
-
2023,31(6):770-77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09
Abstract:
目的 探讨阿片μ 受体(μ opioid recepters,μRs)阻滞剂对习得性无助小鼠运动能力及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学习-消退组、共轭组、对照组。在小鼠学习逃避电击刺激实验前进行μRs 阻滞剂β-FNA 或生理盐水(Sal)预处理。将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距离进行t 检验以观察小鼠的运动能力,通过穿梭箱、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旷场等实验探究阻滞μRs 后小鼠无助行为的变化。结果 两组小鼠较对照组运动距离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小鼠在3 d 学习期内的被电击时间无差异;两组小鼠第2 天与第3 天的鼻触器触碰总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01)。结论 阿片μ 受体阻滞剂对习得性无助小鼠的运动能力无影响,μRs 在对小鼠的逃避厌恶刺激的行为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
吴玥,王珏,冯婷婷,李依桐,薛婧,郭建国,向志光,何君,王凯,张阳,李璐,高虹,魏强,孔琪
2023,31(6):778-78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0
Abstract:
目的 系统梳理并整合基于细胞/ 动物模型开展的药物筛选(简称药筛)和药物评价相关文献,提取关键字段,构建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 方法 制定动物模型药筛数据采集表及采集规范,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动物模型药筛文献,提取关键文字及数据信息,对药筛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以基于细胞/ 动物模型的药物评价实验为主,涵盖基本信息、实验分组、实验方法、动物表型及药物评价信息,并对表型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共获得691 套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可实现动物模型药筛实验数据的集成共享。结论 构建以细胞/ 动物水平实验数据为主的动物模型药筛数据库,为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数据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新药研发。
-
2023,31(6):787-79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1
Abstract: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常见的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诱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小鼠模型凭借成熟的基因改造优势,为研究AS 发病机制和药物疗效验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脂蛋白代谢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综述了传统转基因与新型小鼠模型的病理特点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临床前应用潜力和局限性,以便今后该疾病相关机制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型。
-
2023,31(6):795-80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2
Abstract:
人类可以模仿他人行为并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这一现象被称为情绪传染。作为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啮齿类动物(主要为大鼠和小鼠)同样存在情绪传染现象,并与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动物间不同情绪的传播过程,本文将情绪传染的定义和过程、影响因素、主要类型及其生理学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2023,31(6):802-81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3
Abstract:
动物行为学是用于评价动物学习记忆的基本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机制研究及药效评价。评价大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可分为惩罚性、自发性和奖励性三类,其中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是基于奖励性原理和斯金纳条件反射原理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为检测动物学习记忆中的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精细的检测手段,尤其适合于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执行复杂操作任务时的认知作业能力评价。本文对奖励性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发展历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此类方法今后在国内学习记忆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2023,31(6):811-81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4
Abstract:
抑郁症是影响范围广、人数多的精神/ 心境障碍,其经典致病机制假说包括HPA(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轴功能异常、单胺类和神经可塑性缺陷等。要充分阐明抑郁症多种致病因素,及不同病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慢性应激是抑郁症主要临床诱因,利用此动物模型可充分揭示发病过程中复杂的病理机制及其变化趋势,且利于将转化医学研究结果快速有效地向临床转化,对疾病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相关综述主要围绕经典的HPA 轴异常、单胺类和神经可塑性缺陷、大脑神经元结构功能、中枢神经递质和因子及其受体等方面异常展开。本文综述了近年抑郁症研究热点和新发现,包括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修饰、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结构功能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机体系统水平异常(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和微生物-肠-脑轴),旨在系统呈现慢性应激诱导动物抑郁样行为机制研究进展,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及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2023,31(6):820-82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5
Abstract:
咬合力是动物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测量犬咬合力,对犬牙修复、犬食物与玩具评估以及警方筛选并使用犬、评估警犬武力性质等都有积极意义。我国学者对犬咬合力测试的研究更多的是警方人员,且更多以产品研发为主,很少开展实际的测量工作。本文综述了咬合法、肌电法、杠杆模型法和有限元分析测量法等各种犬咬合力测试方法,以期为我国犬类咬合力研究提供参考。
-
2023,31(6):827-83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6. 016
Abstract: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flap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FIRI)动物模型可以为皮瓣移植术后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合适FIRI 动物模型是了解FIRI 病理生理学和实验新防治方法的必要前提。在设计FIRI 动物模型时,重要的是要了解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造模方法和独特表现,以及了解所选动物模型哪些部位的组织结构或功能与人类皮瓣相似。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运用大鼠分别构建了腹部和背部岛状皮瓣模型、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以及一些新型FIRI 模型。然而,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模型能够完全模拟人类皮瓣移植术后坏死这种复杂机制以及对其防治的方法。因此,本文总结了目前用来制作FIRI 模型最常用的大鼠模型,有助于研究者根据研究设计来选择大鼠合适的部位和方法进行造模,更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2023年第31卷第6期
2023年第31卷第6期
-
熊胆粉对大鼠早期肝癌促进阶段影响的研究
董锐, 张梅, 洪泽宣, 唐倩, 邹昕羽, 贾贵阳, 倪元萍, 涉谷淳, 金美兰
Abstract:
目的 天然传统中药熊胆粉(BBP)有抗氧化、抗肿瘤作用。为了解明熊胆粉在肝癌早期阶段的修饰作用,利用大鼠短期致癌模型进行了BBP的抗癌药效实验。方法 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分成以下4组:DEN单独组,DEN+PBO组,DEN+PBO+BBP-L(200mg/kg)组,DEN+PBO+BBP-H(400mg/kg)组。实验开始时,所有的大鼠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并三组动物饲喂了0.5% PBO粉末饲料。 后两组动物同时灌胃200或400mg/kg BBP8周。结果 PBO处理组的绝对及相对肝重量显著大于DEN单独组。但是,DEN+PBO+BBP-L组的GST-P阳性病灶的数量和面积与DEN+PBO组相比显著减少。同时,因DEN和PBO处理显著增加的Ki-67阳性细胞率也在BBP处理组显著减少。有趣的是,细胞周期相关的Ccne1, Cdkn1b和细胞凋亡相关的Caspase 8, Caspase 9仅在DEN+PBO+BBP-H组中显著增加, 在BBP-L组中没有变化。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BBP在肝癌形成早期阶段通过抑制癌前病灶发挥抑制作用,且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参与它的抗癌机制。此外,这些结果表示高剂量的BBP可能影响它的抑制癌前病灶作用。
-
肿瘤研究中的实验动物福利与使用
Abstract:
在肿瘤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动物实验作为介于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实验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相关,是影响研究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整理了肿瘤研究中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相关方面,主要包括:肿瘤动物模型、肿瘤模型相关动物福利及人道终点等。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Abstract: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是最常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的风湿性疾病,可威胁患儿生命。目前的实验动物模型仅显示出了部分sJIA及MAS的特性,尚没有一个完美的动物模型能够复制sJIA及MAS整个过程。本文对这些模型模拟的临床特征、优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代表性更佳的sJIA及MAS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
-
定量口鼻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
Abstract:
目的 比较烟雾经口鼻吸入 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和烟雾全身暴露 脂多糖气管滴注诱导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差异,为COPD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造模方法。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全身暴露组、烟雾口鼻吸入组,30只/组。烟雾全身暴露组采用自制熏烟箱进行烟雾的全身暴露,烟雾口鼻吸入组采用“定量吸烟装置”进行口鼻吸入烟雾,两组动物均每天进行烟雾暴露1次,60min/次,连续8周,同时分别于造模第1、7、15、21d经气管注入LPS(1mg/kg),以诱导建立COPD模型。对定量吸烟装置生成的烟雾进行质量控制,分别包括烟雾颗粒的浓度稳定性和均一性验证,烟雾颗粒的粒径分布,并分别于造模4、6、8周通过肺功能检查、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比较两种造模方式的差异。结果 定量吸烟装置能生成浓度稳定的烟雾[浓度分别为1.1mg/L(以颗粒计)和0.1mg/L(以尼古丁计)],且其质量中值粒径MMAD(以尼古丁计)为0.693μm,GSD:1.463;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功能FEV0.2/FVC、肺顺应性(Cdyn)指标均较烟雾全身暴露组下降更为明显,气道阻力(Penh)增加更明显;烟雾口鼻吸入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6、TNF-α水平在造模后6周即可见显著增加,烟雾全身暴露组大鼠需至造模8周。烟雾口鼻吸入组和全身暴露组大鼠造模后支气管炎症病变程度基本相当,但肺气肿病变程度以口鼻吸入组更严重(统计学差异出现时间:口鼻吸入 vs 全身暴露=造模6周 vs 造模8周);烟雾口鼻吸入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在造模4~8周均显著增大,平均肺泡数(MAN)在造模6~8周均显著减少;烟雾全身暴露组仅造模8周可见MLI显著增大和MAN显著减少。烟雾口鼻吸入组肺功能指标(FEV0.2/FVC、Cdyn、Penh)、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IL-6、TNF-α)、肺泡组织病理学变化(支气管严重和肺气肿病理评分、MLI、MAN)在造模后的均可见显著的异常改变,但各指标变化的变异系数(CV%)明显小于烟雾全身暴露组的相应指标。结论 LPS(1mg/kg)气管滴注联合烟雾全身暴露或烟雾口鼻吸入均能构建典型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其中烟雾口鼻吸入能缩短模型构建的造模周期,连续造模6周即可成模,表现为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脏慢性炎症浸润,并同时伴有肺气肿),且模型动物个体间的差异更小(vs 烟雾全身暴露,CV%值更小)。
-
动物元认知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元认知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能力,动物是否具有元认知是比较心理学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该问题的探讨已成为挖掘元认知的系统发育根源,绘制人类高级认知功能进化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过去二十五年间主要的动物元认知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确定性监控范式、信息搜寻范式与信心判断范式三种常用的研究范式与对应的测量指标,概述了动物元认知研究领域中联想模型和元认知模型两种对立的解释倾向及其依据。针对联想模型与元认知模型的争论,提出改进研究范式来检验元认知模型与创新理论以整合模型两种未来的研究取向。
-
基于数据挖掘的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研究
Abstract:
目的 梳理国内外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造模方法、评价指标,为提高造模成功率和未来建立中医药特色的DCM动物模型提供建议,为未来DCM动物模型建立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10年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文献,收集整理相关报道,归纳总结实验动物相关参数(种类、性别、体重等)、造模方式、造模周期、阳性对照药种类及周期、模型评价指标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8篇文献。多采用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诱导SD大鼠和Wistar大鼠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周期在30 d
-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水平研究
沈建英, 梁文娜, 陈惠芳, 张凌媛, 庄垸荧, 陈晓阳, 陈雅茹, 肖琼琼, 杨敏, 龚琳, 闵莉
Abstract:
【摘要】 目的 从表观遗传学之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角度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对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将12月龄雌性围绝经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消耗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运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分析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水平。结果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及糖水消耗率均显著下降;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Jagged1、Notch1和Hes5的表达均发生显著下调(P<0.01或P<0.05);其中Hes5基因的部分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率均显著增加,而Jagged1和Notch1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及其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Hes5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上升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模型大鼠制备与评价探讨
Abstract: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RAD)动物模型。 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RA组予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方法建立关节炎模型,RAD组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3周CUMS建立RAD动物模型。通过观测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I),滑膜、踝关节病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测定体重、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及海马病理变化评价大鼠抑郁状态。模型大鼠同时符合上述抑郁状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检测,则表明RAD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结果 与N组比较,RA组与RAD组大鼠足趾容积、AI评分及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关节间隙增宽,滑膜增生明显并延伸至关节腔,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RAD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好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CRH、ACTH、COR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增大,数量减少,伴有部分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模型组尤为明显。 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孤养与CUMS可较好的模拟RAD模型动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指标变化,可为RAD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
阿尔兹海默病动物实验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WOS数据库的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Abstract: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给患者、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动物实验作为研究AD的重要手段,为临床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揭示AD动物实验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我们从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oSCC)数据库中获取了 2018年至2022年关于AD动物实验领域的出版物。我们使用分析软件CiteSpace 6.2.R2(Advanced)对该领域相关出版物的一般信息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本研究纳入的2018年至2022年4015篇文章,发现论文年度发表量逐步增加。从文章数量来看,美国、加州大学系统、Saito T和《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机构、作者、期刊。“阿尔兹海默病”出现频率最高,“焦虑”中心度数最高。结论 该领域侧重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内嗅皮层、神经元和突触的可塑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主要集中于Aβ斑块形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原纤维缠结积累、神经胶质炎症,以及最终丧失适当的神经可塑性。本文直观地分析了AD动物实验的热点与趋势,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最新情况。
-
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
Abstract:
目的 观察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疼痛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旨在建立相关共病动物模型。方法 将16只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通过于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 100 μL,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von Fer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仪测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采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在3、7、14d明显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在7、14d明显减少(P < 0.01),中央区停留时长在14d明显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在14d明显增加(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在7d、14d明显增加(P < 0.05,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减少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核模糊,出现部分神经元固缩、凋亡。结论 100 μL 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抑郁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降低,造成海马病理形态变化,可有效模拟疼痛抑郁共病的表现,是一种可用于疼痛抑郁共病病理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
-
活体脑部神经递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神经递质作为一种内源性化学物质,在维持人正常生命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人身体、精神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神经递质超低的浓度、复杂的化学性质以及释放模式,使体内其准确检测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精确监测大脑神经递质,准确了解神经递质释放动力学,对近五年来常用的几种活体检测神经递质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微透析法、电化学传感器以及荧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性。
-
miR-185-5p影响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研究
刘璐, 赵燕乔, 王晓娜, 王坤, 尹崇高, 刘清华, 李洪利
Abstract:
目的 探讨miR-185-5p对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前期课题组研究获得乳腺癌中表达显著下调的miRNA即miR-185-5p;通过NCBI查询人源与鼠源miR-185-5p基因序列一致;通过EdU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185-5p对PY8119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C57BL/6小鼠皮下肿瘤模型检测过表达miR-185-5p对体内肿瘤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尾静脉注射观察过表达miR-185-5p小鼠肺部转移情况。结果 通过EdU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显示,敲低miR-185-5p使PY811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强,抑制细胞凋亡;而过表达miR-185-5p抑制PY811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C57BL/6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85-5p减缓C57BL/6小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肺转移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85-5p抑制C57BL/6小鼠肺转移能力。结论 miR-185-5p作为抑癌基因抑制小鼠乳腺癌PY8119细胞体内外增殖、侵袭迁移的能力。
-
TMAO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香砂六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物TMAO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1)空白对照组(C组),(2)空白对照组 DMB(C D组),DMB为TMAO抑制剂,(3)脾虚高脂血症组(PG组),(4)脾虚高脂血症 DMB组(PG D)(5)脾虚高脂血症 香砂六君子汤组(PG XS组),除C组、C D组外其它各组构建以以劳倦过度和高脂饲料相结合建立脾虚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周),模型建立后C D组、PG D组每天饮用水中给予1%DMB,PG XS组每天灌胃香砂六君子汤(11.34 g生药/kg/天),其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进行取材检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脂含量;HE、油红O观察大鼠肝脏变化及脂质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FFA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TG、TC含量;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TMAO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PERK、FOXO1、SREBP-2、 ABCA1、miR-33 mRNA相对表达水平;WB检测大鼠肝脏SREBP-2、 ABCA1蛋白表达。 结果 (1)PG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较C组升高明显,HDL-C含量较C组下降显著;PG大鼠肝组织中FFA、TG、TC含量较C组增加显著;肝脏脂质沉积较C组加深,脂肪空泡数量大幅度增加;以上指标中C D组较C组比较无差异;PG D组、PG XS组与PG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中FFA、TG、TC含量,缓解肝组织脂质沉积现象,减少肝脏空泡;PG D组与PG XS组之间比较没有差异性;(2)与C组比较,PG组大鼠血浆中TMAO含量增加显著,肝脏PERK和FOXO1、miR-33a mRNA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肝脏SREBP-2、ABCA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显著;以上指标中C D组较C组比较无差异;PG D组及PG XS组与PG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TMAO含量,降低肝脏PERK和FOXO1、miR-33a mRNA表达,升高肝脏SREBP-2、ABCA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PG D组与PG X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 结论 TMAO可能通过PERK/FOXO1轴调控SREBP-2/miR-33a/ABCA1信号通路引起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香砂六君子汤可能通过抑制TMAO含量达到抑制肝脏脂代谢紊乱的目的。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通过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健康SD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为空白(N)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6只/组。N组灌胃生理盐水,H、M、L组分别按照6.25 g/kg、3.125 g/kg、1.56 g/kg剂量灌胃,以上4组均是1 mL/次,2次/d,连续21d。采取大鼠血清样本前禁食禁水12 h,经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通过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中代谢产物变化,采用多元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其差异代谢物,再经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N组相比,H、M、L组大鼠血清中显著改变的代谢小分子主要有胆固醇、胆酸、核糖、白皮杉醇、皮质醇、油酸、琥珀酸、亚麻酸、醋酸和丙酮醇等(P <0.05)。相关分析表明黄连解毒汤能显著影响机体的初级胆汁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且其发挥体内作用可能与摄入的剂量有关,为深入揭示黄连解毒汤促进胆汁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促进体内初级胆汁酸生成并增强胆汁酸代谢通路的作用。
-
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构建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肖秋萍, 钟友宝, 喻松仁, 李姗姗, 罗小泉, 陈丽玲, 刘漩
Abstract: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番泻叶(FXY)组、3%DSS组、FXY+3%DSS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8 T淋巴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结果 FXY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3%DSS小鼠便血为主,而FXY+3%DSS和FXY+2%DSS组小鼠表现出腹泻和便血同行,但FXY+3%DSS组小鼠生存率低至50%。与Control组比较,3%DSS、FXY+3%DSS和FXY+2%DSS组体重、结肠长度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浓度均显著降低,而DAI、结肠重量、促炎性细胞因子TNF-ɑ、IL-1β、IL-6浓度均显著上升; FXY+3%DSS和FXY+2%DSS组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h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而CD8、Th2、Treg细胞显著下降。 结论 番泻叶联合2%DSS诱导能成功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表现出典型的CD4/CD8、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特征。
-
斑马鱼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Abstract: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斑马鱼因拥有其他模式动物所不具有的优点,如独特的生长发育方式、经济易繁殖、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被广泛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几年斑马鱼在几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舞蹈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及其它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了斑马鱼作为一种理想模式动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大规模筛选方面,斑马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雯, 侯雨君, 王路, 鄢香芸, 李艳秋, 孙路强, 陈帅, 石云舟, 郑倩华, 李瑛
Abstract: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强直性脊柱炎食蟹猴膝关节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分析
黄玉叶, 蔡艳贞, 蔡春梅, 祝合朋, 丁煌冠, 肖文德, 陈珺, 卢丽
Abstract: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中轴关节、周围关节和肠道的慢性疾病,但外周膝关节和肠道的病因病机一直未明。本研究旨在研究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主要病理变化及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化实验,研究AS外周膝关节及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 AS食蟹猴外周膝关节病理特征在早期主要表现关节表面软骨侵蚀,软骨下骨暴露,关节表面呈锯齿状;晚期主要表现为软骨表层肥大软骨细胞异位增生,通过软骨成骨和纤维成骨形成骨赘,软骨基本丢失。软骨和血管中MMP-3的表达上调,引起软骨破坏并刺激血管增生。AS食蟹猴小肠绒毛严重萎缩且隐窝增生明显,空肠和回肠的黏膜肠腺中可见大量γδ T细胞。结论:本研究对AS食蟹猴膝关节和肠道的病理分析,获得了该自发模型膝关节与肠道组织的关键特征,并提出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探讨AS的骨骼病变与外周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为AS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
新饮片肉豆蔻曲的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研究
Abstract:
目的 评价肉豆蔻曲其代替麸煨肉豆蔻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豆蔻曲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各脏器病理变化,检测小鼠各脏器指数、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肾上腺酮(CORT)、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对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活动量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各脏器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GAS、CORT、TSH、T水平均显著下降、MTL、TNF-α、IL-β水平均显著上升,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给药后,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二神丸Ⅱ组整体上优于二神丸Ⅰ组、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组及肉豆蔻曲组。结论 肉豆蔻曲与盐补骨脂配伍使用对脾肾阳虚泄泻的作用效果显著,肉豆蔻发酵后能减少其毒性风险,增强其温脾止泻作用,为肉豆蔻曲的开发奠定基础。
-
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易楚, 詹莎, 马昕怡, 伍洋杰, 布筠艺, 马民, 颜显欣
Abstract:
【摘要】目的 研究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现况,为当下的卵巢癌模型的规范化制备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通过在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以“卵巢癌”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1日的卵巢癌动物实验性期刊文献,均进行建库至今的文献搜索,共收集相关文献共1428篇。从实验动物种类、年龄、实验造模方法、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建立数据库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筛选后共获得符合标准的实验性研究文献178篇。构建建立卵巢癌动物模型多选用BALB/c品种的雌性鼠;大部分选择在4 ~ 6周,6~8周周龄;造模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是异位移植,多接种在腋部皮下;在卵巢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使用上,以移植性模型使用最多,其中异位移植远高于原位移植的使用量;使用的细胞株或卵巢癌组织多为人源。检测指标检测最多的是肿瘤组织的外观指标、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结论 卵巢癌动物模型在卵巢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缺少专业规范的制备和评价标准,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数据归类分析,对卵巢癌的动物模型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构建规范化卵巢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实验多选用BALB/c品系鼠,以浓度为每毫升1×107个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注射于腋部皮下进行为期10 d异位移植造模,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模型,成瘤率高且个体差异小,可为研究卵巢癌提供参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肾病(CKD)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PD组、CKD组、COPD合并CKD模型组(COPD CKD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滴注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利用腺嘌呤诱导建立CKD大鼠模型,两种方法协同制备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8周后取材检测肺、肾功能,组织形态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COPD CKD组大鼠肺功能指标FVC、FEV0.1及FEV0.1/FVC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肺泡壁断裂、融合的肺气肿改变及炎细胞浸润;血Cr、BUN及24 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部分闭合,足突融合,肾小管线粒体融合崩解,溶酶体增多;血清IL-6、IL-13、IL-1β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单一模型组(P<0.01)。结论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感染合并2.5%腺嘌呤诱导的方法可成功构建COPD合并CKD的大鼠模型,炎性反应可能在COPD合并CKD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病证结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胃和十二指肠区域功能障碍为主的非器质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痞满”和“胃脘痛”等范畴,并分为脾虚气滞、脾胃虚寒(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与寒热错杂等证型。中医药治疗FD效果明显且接受度高,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对现有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具体造模方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支持。
-
胶原蛋白肽联合海藻酸钠通过下调NLRP3炎症小体表达改善小鼠宫腔粘连
程怡怡, 赵伟伟, 宋振峰, 童福雯, 刘刚, 张花, 施磊磊, 郭志坤, 王现伟, 潘莹, 孙永琨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肽(collagen peptides,CP)联合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对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治疗组(CP SA),各16只。模型组采用微创法经小鼠子宫颈向宫腔注射95%乙醇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制备小鼠宫腔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向宫腔注射0.9%生理盐水;治疗组向宫腔注射95%乙醇后给予宫腔注射CP SA混合液。于造模7天后每组分别取8只小鼠采集样本用于各项检测。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改良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各组剩余的8小鼠按照雄雌比例为1:2合笼,记录各组小鼠妊娠数量,于妊娠第14天处死妊娠小鼠,记录胚胎数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子宫内膜纤维化增加,并有炎症细胞浸润。此外,模型组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细胞浸润均减轻;此外,治疗组子宫组织中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生殖能力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生殖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CP和SA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宫腔粘连模型小鼠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子宫内膜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改善小鼠生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症小体表达有关,为CP和SA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不同干预因素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AS的防治和抗AS的新药研发是医药学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选择理想的AS动物模型是研究AS防治措施及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理想的AS动物模型应是与人类AS发病机理相似,病理及生化反应一致,且AS模型复制的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小鼠具有繁殖性强、遗传性高、可塑性好、AS成模性快等特点,成为了AS研究的理想动物。本文就不同干预因素建立小鼠AS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开展AS的防治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概念的提出,人类宏基因组学也成为了揭示人体发育与健康的新途径。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区系,已经被发现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有着丰富的种类及数量,在有关于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中,无菌动物的应用使实验更具准确性,也更加便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基础动物模型,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模型也对该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综述就对无菌动物的认识、无菌动物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无菌动物模型的前景等方面,回顾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中的应用与发展。
-
2016,24(3):321-32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3.020
Abstract: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症动物模型作为疾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现有的抑郁模型创新性地融合了比较行为学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本文将结合模型的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应激模型、损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及转基因模型,这些模型均能不同程度的模拟人抑郁症的特征,在抗抑郁药物开发及发病机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15,23(3):249-25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6
Abstract:
目的 分析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粪便取样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相关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BALB/c小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细菌群落在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的分布差异。 结果 粪便与直肠、结肠中优势片段均为244、255 bp和449 bp,而小肠内容物(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优势片段则为60、73、261、268 bp和272 bp,且小肠各部位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中的细菌丰度较低,分别为6.9 log (copies)/g和8.3 log (copies)/g,而粪便中细菌丰度高达11.8 log (copies)/g,约2倍于十二指肠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 < 0.05),与大肠各部位及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相当,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 大肠各部位内容物和粪便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个体差异较小肠小,适合通过粪便取样进行大肠部位特别是结直肠的肠道微生态与某些疾病的相关分析。
-
2015,23(4):410-41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4.015
Abstract:
目的 改良并比较机械分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木瓜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中的优缺点,为科技工作者根据各自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胎龄为16~18 d 的SD大鼠胚胎,分别用机械分离、胰酶消化以及木瓜蛋白酶消化三种方法对SD胎鼠皮层神经元进行培养,并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显微镜纯度鉴定。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杂质少且纯度高的皮层神经元,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经NSE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纯度分别在96.28%,95.63% 及97.34%,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方法均成功培养出杂质量较少且纯度高的皮层神经元,均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实验模型,且三种培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
2020,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8
Abstract: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增加我们对人类结直肠癌特征的理解及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可以分为自 发性模型、诱发性模型、移植性模型、转基因模型。 然而,没有一个模型概括了人类结直肠癌的所有特征,使 用特定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来解决特定结直肠癌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近 20 年不同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结直肠癌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
-
2014,22(1):94-98,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1.020
Abstract:
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国内小型猪主要品种之一,具有遗传性稳定、多产、体重较小、体表多覆白毛等特征,组织器官及生化指标与人类相似,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猪的心脏解剖与生理特点与人类高度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研究中,在我国,巴马小型猪被用来构建心肌缺血、卵圆孔未闭等心血管疾病模型;猪具有杂食性及与人相似的脂质代谢,可用于研究内分泌疾病,巴马小型猪已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其遗传易感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等;巴马小型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相似,利用此特点已建立阻塞性慢性胰腺炎、结肠穿孔、胆肠吻合等消化系统疾病模型;巴马小型猪除头、尾外,体表覆以白毛,这一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皮肤创伤、烧伤修复等的理想动物;小型猪的牙齿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口裂大,可作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理想动物,巴马小型猪已用来建立牙髓坏死模型及对上颌扩弓方式的研究;类似人的解剖、生理、病理使其成为较为适合的异种移植供体。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已用巴马小型猪分别建立了肝脏、脾脏、股动、静脉出血及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的腮腺损伤动物模型以研究中药制剂的疗效及机制。
-
2019,27(2):266-27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2. 022
Abstract:
白血病又被称为“血癌”,其发病的根本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继发性的败血症?引起出血?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各种疾病?药物疗效实验的研究,是医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白血病的研究,小鼠在生物学?遗传学?造血系统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因此是较为理想的动物白血病模型?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研究常用的小鼠白血病模型进行综述?
-
丁军颖, 高翔, 洪燕英, 桂红, 韦志友, 丁雪霏, 安世栋, 崔煦然, 郭玉红, 刘清泉
2017,25(6):600-60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7.06.003
Abstract:
目的 探索铜绿假单胞菌致大鼠肺炎模型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气管注射组、C气管插管感染组和D滴鼻感染组。适应饲喂3 d后,分别给予不同造模干预,分别于干预后5、10和15 d动态监测各亚组大鼠体重、体温、白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体重、体温、白细胞、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表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各模型组均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照组则阴性。结论 经滴鼻途径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可得到合格大鼠肺炎模型;此感染途径可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的炎症反应干扰,简便易行,可推广。
-
2018,26(3):398-403, DOI: 10.3969/j. issn. 1005 -4847. 2018. 03. 020
Abstract:
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共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2014,22(1):63-6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1.012
Abstract:
目的 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 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
刘瑜婷, 高艳香, 王姗姗, 任卫, 孙维梁, 于长安, 郑金刚
2017,25(4):399-403,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7.04.010
Abstract:
目的 应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 Ⅱ)皮下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 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均每日给予0.1 g/(kg·bw) BAPN饮水,BAPN饮水后第28天给予皮下埋泵,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BAPN饮水+Ang Ⅱ埋泵组持续泵入Ang Ⅱ,每分钟1000 ng/(kg·bw)。采用小鼠无创血压测量计尾套法检测小鼠血压和心率。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埋泵72 h后,未死亡小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 BAPN饮水+Ang Ⅱ埋泵组小鼠总的夹层发生率为95%,死亡率为24%(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夹层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高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小鼠模型。
-
李树民, 张敏, 王朋, 洪凡, 王晨, 张悦, 耿振洋, 杨欣雨, 贺笑笑, 孙影, 杨方
2018,26(5):548-553, DOI: 10.3969/j. issn. 1005 - 4847. 2018. 05. 002
Abstract:
目的 检测C57BL/6 小鼠无创性肺功能指标,为小鼠实验性研究肺功能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whole body plethysmography,WBP)检测460 只C57BL/6 小鼠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 小鼠吸气时间(Ti)64. 7(55. 30 ~ 82. 60)ms,呼气时间(Te) 83. 4(71. 70 ~109. 20)ms,呼气峰值时间比率(Rpef)0. 21(0. 16 ~ 0. 28),吸气末端暂停(EIP)2. 19(1. 96 ~ 3. 76) ms,呼气末暂停(EEP)1. 67(0. 12 ~9. 15)ms,潮气量(TVb)0. 44(0. 25 ~0. 58)mL,气道狭窄指数(Penh)1. 29(0. 91~2. 00),呼吸暂停(PAU)1. 18(1. 00 ~ 1. 64),呼气中期流速(EF50)0. 64(0. 30 ~ 0. 98)mL/ s,松弛时间(Tr)39. 0 (32. 40 ~51. 50)ms,最大吸气流速(PIF)9. 74(5. 33 ~12. 83)mL/ s,最大呼气流速(PEF)9. 86(5. 12 ~ 13. 47)mL/ s,呼吸频率(f)412(331 ~474)BPM,每分钟通气量(MVb)174. 4(86. 69 ~235. 04)mL?结论 C57BL/6 小鼠无创肺功能指标参考值范围的测定,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性参考依据?
-
桑明, 代明, 周立, 刘金彪, 郭铭, 马同翠, 肖前浩, 霍文哲
2015,23(1):18-2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1.004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 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成年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 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 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 h内贴壁,体外分化5~7 d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 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
2018,26(2):259-264, DOI: 10.3969/j. issn. 1005 -4847. 2018. 02. 021
Abstract:
卵巢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其中75% 的卵巢癌患者检出时即为晚期?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同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借助卵巢癌动物模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是阐明其发病机制或者筛选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的重要手段?目前,按照制备方法分类,该疾病模型主要分为有自发型?诱发型?移植型?基因干预型等四类造模方法?该模型所选择的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鸡?东方田鼠?长爪沙鼠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综述了卵巢癌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制备的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及主要特点?
-
2015,23(1):25-2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1.005
Abstract:
目的 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肼(50 mg/kg左旋多巴和12.5 mg/kg苄丝肼)制备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取纹状体,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SOD、MDA、GSH、GSH-Px的含量。结果 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明显的减少,MDA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复方地黄方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趋势更明显,MDA的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减少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复方地黄方较好地改善阴虚动风证LID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帕金森病LID的症状。
-
2020,28(1):123-12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1. 018
Abstract:
建立稳定、可靠的急性肾损伤模型是研究急性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类模型的造模方法多样、适 用范围各异、成模标准不一,笔者通过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将急性肾损伤模型进行合理归类,分析其塑造方法、病理机制、应用、成模特点等方面,以期为学者展开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
朱华, 许黎黎, 鲍琳琳, 邓巍, 陈霆, 吕琦, 李枫棣, 袁静, 徐艳峰, 黄澜, 李彦红, 刘江宁, 姚艳峰, 于品, 雍卫东, 魏强, 张连峰, 秦川
2014,22(1):18-21,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1.004
Abstract:
目的 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方法 1×108,1×107或1×106 TCID50H7N9禽流感病毒原液(A/Anhui/1/2013)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主要观测指标:临床症状、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被感染的小鼠表现为竖毛、弓背、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2天开始在呼吸道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或病毒分离方法在肺、肾、脑、肠、脾等组织检测到病毒;感染后14 d在小鼠血清中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60;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H7N9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与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相似,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
2014,22(1):87-9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1.018
Abstract:
目的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安徽野生和自繁恒河猴的血液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种来源的恒河猴,雌、雄猴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恒河猴生化指标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安徽野生和自繁恒河猴的14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了相同性别的野生猴与自繁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恒河猴血液生化值的差异性。结果 野生猴与自繁猴雄性的生化指标普遍高于雌性,野生猴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和谷氨酰基转移酶雌雄间差异显著;自繁猴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清Ca、甘油三脂、肌酐和谷氨酰基转移酶雌雄间差异有显著性。除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血清总胆固醇外,感染BV阳性较感染BV阴性的恒河猴所得生化指标高。结论 野生猴与自繁猴,雌雄间猴以及感染BV阳性与阴性猴的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性。
-
2019,27(1):110-11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1. 018
Abstract: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最常见的导致人类死亡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和防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等直接和间接地作用于心肌组织,可以引起轻度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等。因此,本文从形态与功能学特征、发病机理等方面阐述ISO 所致的动物心肌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孙海伟, 史馨瑾, 陈艳艳, 钟秋萍, 张萌, 吕璐, 王俊, 陈鸿军
2019,27(5):571-57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5. 004
Abstract:
目的 用小鼠炎症动物模型分析A 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三株不同的A 型流感病毒A/swine/ Jiangsu/ C1/08 ( H9N2) ( H9C1)?A/ swine/ Shandong/731/2009 ( SD731)?A/ Puerto Rico/8/34 ( H1N1)(PR8),以1×106 TCID50经鼻感染5 周龄BALB/ c 小鼠,观测临床症状,检测肺组织的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BALB/ c 小鼠致病性实验中,SD731 和PR8 病毒引起的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水平及病毒的复制显著高于H9C1,SD731 致死率为80%,PR8 为100%;H9C1 病毒感染伴随着体重的减轻,但小鼠无死亡?结论 成功建立了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炎症模型?
-
2014,22(2):20-2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2.005
Abstract:
目的 探索大小承气汤为基础的多因素大鼠脾虚模型和脾虚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成模差别。方法 采用苦寒泻下、寒湿环境、劳累、隔天禁食的方法制作脾虚大鼠模型,其中苦寒泻下因素采用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分别干预;Walker256大鼠肝癌细胞经裸鼠皮下增殖后移植入大鼠肝脏,制作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肝癌组、大承气汤组、小承气汤组,每组15只3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脾虚因素干预30 d后恢复7d制作肝癌模型并观察35 d。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脾虚程度、体重变化、成瘤情况、生存时间等。结果 大、小承气汤组动物在脾虚造模过程中相对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受到明显抑制,脾虚造模前20 d大承气汤组动物体重均高于小承气汤组(P<0.05),之后二者无差别(P>0.05)。大、小承气汤组动物平均脾虚积分高于空白肝癌组,小承气汤组最高(P<0.01)。肝癌模型总成瘤率91.1%,空白肝癌组为80%,大、小承气汤组均为93.3%。小承气汤组大鼠平均生存天数小于肝癌组和大承气汤组(P<0.01和0.05)。生存分析提示脾虚积分高的肝癌模型和小承气汤组肝癌模型的生存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小承气汤在多因素制作脾虚模型过程中致脾虚作用比大承气汤强,脾虚明显是肝癌模型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