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2024, 34(5)-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1

      摘要 (238) HTML (0) PDF 19.40 M (4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将 40 只 7~ 8 周龄、体重20~ 22 g 的 SPF 级 C57BL/ 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 组)、模型组(MOD 组)、别嘌醇组(ALLO 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 组),第 1~ 35 天每天早上 CON 组灌胃 10 g / 0. 1 mL 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均灌胃氧嗪酸钾(500mg / kg)+酵母膏(10 g / kg)混悬液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第 29 天在异氟烷麻醉下,往 CON 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 50 μL 无菌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等量尿酸钠溶液(50 mg / mL)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各组每天灌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第 35 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 6 h,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标,踝关节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染色;踝关节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炎指标;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采用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 结果 (1)用药治疗 7 d 后,与 MOD 组相比,QRJD 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 001)、肌酐(P<0. 01)、尿素氮(P<0. 05)浓度,有效保护肾功能。 (2)病理结果提示,与 MOD 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 QRJD 组治疗后,关节滑膜增生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减轻;番红-固绿发现中药复方软骨排列较前有序,软骨破坏较 MOD 组减轻,基质未见失染。 (3)踝关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 CON 组、MOD 组 IL-10、TGF-β1 未见明显升高;与 MOD 组相比,QRJD 组的 IL-10、TGF-β1 表达升高(P<0. 05)。 (4)肠道菌群交互关系、多样性上,与 CON 组相比,MOD 组特有的 OTUs 数目增加 75 个,而 QRJD 能减少 MOD 特有的 OTUs 数量,更接近 CON 组;4 组间的 α 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P>0. 05),而 β 多样性发现 QRJD 组的菌群组成更趋向于 CON 组水平(p=0. 001)。 (5)肠道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 CON 组相比,MOD 组 Ruminococcaceae spp. 、Dubosiella sp. 、Tyzzerella sp.Ileibacterium sp. 和 Bacteroidales spp. 等丰度增高(P<0. 05);与 MOD 组对比,QRJD 组 Lactobacillus sp. 、Ligilactobacillus sp. 和Bacteroides sp. 等丰度上升(P<0. 05),且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图显示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6)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抗炎因子相关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 、Tyzzerella sp. 、Bacteroidales spp. 的相对丰度与 SUA、SCR 呈显著正相关(P<0. 05);而 Lactobacillus sp. 、Ligilactobacillus sp. 、Mitochondria spp. 与 IL-10、TGF-β1 抗炎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TGF-β1 较为显著(P<0. 05)。 (7)COG 功能预测提示 QRJD 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 结论 QRJD 能有效调节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紊乱从而治疗痛风疾病,推测其防治痛风的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调控 Ruminococcaceae spp. 、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 等差异菌群丰度实现治疗痛风的目的。

    • 蠲哮汤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治疗肥胖哮喘小鼠机制

      2024, 34(5)-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2

      摘要 (204) HTML (0) PDF 17.87 M (4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蠲哮汤(Juanxiao decotion, JXD)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治疗肥胖型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60 只 BALB/ 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60%高脂饲料+OVA)、JXD 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 8. 5、17、34 g / kg)、地塞米松组(1 mg / kg),每组 10 只。 除正常组,其余组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OVA 致敏及雾化激发建立肥胖哮喘模型。 首次雾化起,JXD 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 7 d。 苏木素-伊红( 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四项及肺泡灌洗液(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BALF 和血清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 13( interleukin-13,IL-13)、C-C 趋化因子受体 17(CCL17)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肺和外周血中 IL-17A+ILC3、IL-22+ILC3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经地塞米松和 JXD 中、高剂量干预后小鼠肺部炎症情况得到改善,其中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 IL-1β、IL-17A+ILC3、IL-13、CCL17 水平显著升高(P<0. 05),IL-22+ILC3 比例和 P-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 01,P<0. 05);与模型组相比,经 JXD 中、高剂量干预后肺组织中 IL-1β、IL-17A+ILC3、IL-13、CCL17 水平显著下降,IL-22+ILC3 比例和 P-STAT3 表达明显增加(P<0. 05,P<0. 01,P<0. 001)。 结论 JXD 能改善肥胖哮喘小鼠机体炎症环境,减轻肺部炎症和过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 ILC3 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关。

    • 基于 NLRP3 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2024, 34(5)-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3

      摘要 (209) HTML (0) PDF 17.08 M (18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 NLRP3 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 方法 建立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照射后 1、3、7、14 d 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 Real-time PCR 检测 NLRP3 及 Caspase-1 在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随着时间的累积,放射组小鼠饮水量逐渐增多,唾液流率减少,下颌下腺中炎症细胞不断增多,腺泡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空泡化等病变;在照射后的 7 和 14 d,放射组 NLRP3 和 Caspase-1 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 05)。 结论 辐射可诱导小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并激活 NLRP3 炎症体促使其表达量增加。

    • 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转录组学的比较研究

      2024, 34(5)-3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4

      摘要 (342) HTML (0) PDF 7.91 M (5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CCl4 )和 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可力丁(DDC)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差异,为使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 10% CCl4(2 mL/ kg)腹腔注射和 0. 1% DDC 饮食喂养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 4 周后,检测血清 ALT、AST、TBil 水平;HE 染色观察肝内炎症浸润情况;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胶原沉积情况;Jamall’s 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 检测肝组织上清 TNF-α、IL-6 和 IL-1β 含量。 提取小鼠总 RNA 进行测序(RNA-Seq),使用 R 软件分析 2 种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基因,并进行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并验证差异显著的基因。 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CCl4 染毒小鼠和 DDC 饮食小鼠血清 ALT、AST、TBil 水平和肝组织 TNF-α、IL-6 和 IL-1β 含量显著升高,血清 Alb 水平下降。 病理染色提示 CCl4 染毒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大量肝细胞玻璃样变及坏死;DDC 饮食小鼠肝内卟啉沉积,大量炎症细胞在汇管区和胆管周围浸润;两种模型小鼠肝内均有不同程度胶原沉积。通过筛选条件(|logFC |>2 倍且 P<0. 05)获得 CCl4 染毒模型、DDC 饮食模型的差异基因分别为 1820、2373 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 1302、1978 个,下调基因分别为 518、395 个。 GO 注释发现 2 种模型在分子功能(MF)、生物学过程(BP)、细胞成分(CC)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KEGG 分析发现 CCl4 染毒模型、DDC 饮食模型分别激活 22、29 条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蛋白的消化与吸收、焦点粘附、PI3K-Akt 等 16 条信号通路在 2 种模型中均显著富集(P<0. 05)。 聚类分析发现在 2 种模型中均明显下调基因包括 Mup11、Mup15、Mup17、Mup1 等,采用 RTqPCR 得以证实(P<0. 05)。 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 CCl4 染毒和 DDC 饮食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的 RNA-Seq 转录组学特点并进行比较,观察基因表达的场所、基因表达所调节的通路等方面,为后续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2024, 34(5)-4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5

      摘要 (168) HTML (0) PDF 12.80 M (4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方法C3H/ HeJ 小鼠 42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芍药甘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1型受体拮抗剂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每组 6 只,分别予以不同药物干预。 进行照片和毛发镜拍摄、体重称量、行为学测定,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芍药甘草颗粒可加速斑秃样小鼠毛发再生及体重增长(P<0. 05),增加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及中央区运动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P<0. 05),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及悬尾实验不动时间(P<0. 05),降低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P<0. 05),增加海马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P<0. 05)。 结论 芍药甘草颗粒能促进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改善其行为学表现,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相关。

    • 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2024, 34(5)-5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6

      摘要 (206) HTML (0) PDF 12.67 M (4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70 只随机分为 7 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睡眠剥夺 24 h 组、48 h 组、72 h 组、96 h 组、120 h 组、144 h 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 Morris 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焦虑状况,Nissl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数量的改变,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实验分别测定大鼠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膜致密物质 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 结果 与 Control 组比较,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的站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均显著增加(P<0. 05);120 h、144 h 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上台前路程均显著增加(P<0. 05),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 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BDNF、SYN 及 PSD-95 蛋白/ 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 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 结论 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与焦虑情绪逐渐加重,其可能与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减少有关。

    • WHBE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 PRFr 的干预研究

      2024, 34(5)-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7

      摘要 (227) HTML (0) PDF 13.39 M (4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采用内侧副韧带和部分髌韧带切除术建立 WHBE 兔 KOA 模型并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液(PRFr)干预,探讨 WHBE 兔 KOA 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的机制以及 PRFr 干预疗效。 方法 取 WHBE 兔 24 只,随机分成 3 组,即对照(NC)组(n= 6)、模型(KOA)组( n= 12)和治疗(PRFr)组( n= 6);其中 KOA 组和 PRFr 组分别于术后第 7 天和第 14 天时向两侧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 PRFr 0. 5 mL。 造模 4、8 周时,各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X 线影像学观察,并取血清进行 ELISA 检测 IL-1β、TNF-α、MMP-13 水平,4 周时 KOA 组处理 6 只,8 周时处理各组剩余动物,取兔双侧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脱钙后行病理切片制作,然后进行 HE 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O 固绿染色以及 TGF-β、BMP3 和 NF-κB 免疫组化表达检测。 结果 与 NC 组比,造模后 WHBE 兔 Lequesne MG 行为学评分,Mankin’s 评分,Pelletier 评分均显著升高(P<0. 01),可见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疼痛刺激和活动受限明显,且 X 光显示软组织呈高密度阴影,关节积液较多,解剖观察显示关节面粗糙,病理观察显示软骨表面缺损,软骨细胞丢失或部分丢失,表明 WHBE 兔 KOA 模型成立。 与 KOA 组比较,PRFr 干预治疗后血清炎症水平( IL-1β、TNF-α、MMP-13)均显著降低(P<0. 05,P<0. 01),软骨表面粗糙程度低,大部分软骨细胞分布整齐;同时 TGF-β、BMP3 和 NF-κB 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 01)。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 WHBE 兔 KOA 模型,且 PRFr 可通过TGF-β/ BMP 和 NF-κB 途径改善 WHBE 兔 KOA 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

    • 熊果酸改善 I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 β 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2024, 34(5)-7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8

      摘要 (132) HTML (0) PDF 6.66 M (4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熊果酸(UA)对 I 型糖尿病(T1DM)大鼠 TLR4 / NF-κB 信号通路及 Th17 / Treg 细胞的影响。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 T1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 组)、模型组(Model 组)、二甲双胍组(MET 组)和熊果酸组(UA 组)。 记录大鼠体重、血糖等一般情况,灌胃 6 周后采集大鼠外周血、胰腺组织评估胰岛素干预情况。 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鲎试剂检测血清脂多糖(LPS)含量变化;qRT-PCR 法检测胰腺 TLR4、MyD88、IκBα、NF-κB p65 mRNA 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 RORγt、Foxp3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胰腺 TLR4、MyD88、IκBα、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 RORγt、Foxp3 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h17、Treg 细胞比例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清 TNF-α、IL-6、IL-1β 含量变化。 结果 经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6 周灌胃处理,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大鼠和熊果酸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均明显下降,体重均明显升高;胰岛β 细胞炎性浸润减少;TLR4、MyD88、IκBα、NF-κB p65、RORγt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LPS 含量明显下降;IκBα、Foxp3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h17 / Treg 比值明显下降;TNF-α、IL-6、IL-1β 含量明显下降。 结论 UA可通过减少 LPS 移位,抑制 TLR4 / NF-κB 通路,下调 RORγt 并上调 Foxp3 的表达纠正 T1DM 大鼠 Th17 / Treg 细胞比例失衡来改善大鼠症状。

    • Adra1a 调节 LPS 诱导的 Lbp- / - 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2024, 34(5)-8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09

      摘要 (254) HTML (0) PDF 2.01 M (4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 Adra1a 调节 LPS 诱导的 LBP 敲除小鼠(Lbp- / -)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方法 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 WT 型、Lbp- / -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 LPS 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 siRNA 来下调 LBP 敲除小鼠原代肝细胞 Adra1a 的表达;抑制剂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 3 组分别是对照组A、LPS 组 A、抑制剂哌唑嗪组,转染 siRNA 主要是对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 B、LPS 组 B、si-NC 组、siAdra1a 组;将 WT 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 组(LPS 刺激 12 h)。 本研究以 WT型、Lbp- / -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 Western blot 方法验证 Adra1a 在 LPS 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 CCK-8、qRT-PCR、Western blot 等实验方法验证哌唑嗪及 si-Adra1a 对 Lbp- / -小鼠的原代肝细胞的炎症及存活率的改善情况。 结果 在 LPS 刺激下 Lbp- / -小鼠的原代肝细胞 Adra1a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1),而野生型没有显著变化;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 01,P<0. 05);抑制剂哌唑嗪组及 si-Adra1a 组的 TNF-α、IL1β 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0. 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 p-p38、p-ERK、p-JNK 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 01)。 结论 LPS 刺激 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后 Adra1a 表达上调、炎症信号因子上调,使用哌唑嗪与 siAdra1a 特异性降低 Adra1a 表达后使 LPS 相关的 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可验证敲除 LBP 导致Adra1a 在 LPS 诱导的炎症调节中参与反应。

    • LIMK1 通过上调 ROS / Src 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

      2024, 34(5)-9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0

      摘要 (171) HTML (0) PDF 11.75 M (4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 LIMK1 对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进展的影响。 方法 构建 LIMK1 过表达人宫颈癌HeLa 细胞及 C-33A 细胞,将 HeLa 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并以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其瘤体细胞中NOX2、NOX4、p-Src、p-RUNX3、RUNX3 以及 MMP-9 蛋白表达情况;将 LIMK1 过表达 HeLa 细胞及 LIMK1 过表达 C33A 细胞培养于 5% O2 条件下,并加入抗氧化剂,以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细胞内 LIMK1、NOX4、p-Src、p-RUNX3、RUNX3 以及 MMP-9 蛋白表达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 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单克隆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 接种 LIMK1 过表达 HeLa 细胞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其 NOX2、NOX4、p-Src、p-RUNX3 以及 MMP-9 蛋白升高,而 RUNX3 蛋白表达降低;LIMK1 过表达的 HeLa 细胞 LIMK1、NOX4、p-Src、p-RUNX3 以及 MMP-9 蛋白表达升高,RUNX3 蛋白表达降低,同时 LIMK1 过表达的 HeLa 细胞及 LIMK1 过表达 C-33A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加入抗氧化剂后,细胞的 NOX4、p-Src、p-RUNX3、RUNX3 以及 MMP-9 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与 LIMK1 正常表达的细胞无显著差异。 结论 LIMK1 通过促进 ROS / Src 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促进了宫颈癌的进展。

    •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的特色创新教育

      2024, 34(5)-100.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1

      摘要 (170) HTML (0) PDF 192.33 K (4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教育及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除紧跟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还应加强中医特色教育和特色创新教育,根植于提高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思维。 通过传承教育、伦理教育、迁移教育、探讨教育、启发教育及延展教育等在日常教学中的体现,结合实验动物学的中医渊源、中医药研究的动物福利、动物实验中的中医理论、动物模型的中医考量、实验动物的种属选择以及新发展方向的指导引领等具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着力于更优质的中医特色创新教育,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培养新型人才。

    • 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

      2024, 34(5)-10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2

      摘要 (188) HTML (0) PDF 188.67 K (4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作为“活的试剂”,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飞速发展,其福利伦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不仅是动物保护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促进科学研究的合理性与道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动物保护主义的演变过程中,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作为一种偏激的观点和理论逐渐浮现。 本文旨在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视角出发,总结动物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发展历程;分析极端动物保护主义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实践和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4(5)-11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3

      摘要 (143) HTML (0) PDF 4.09 M (4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起病隐匿,以左心扩大甚至全心扩大为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发疾病之一。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调节性细胞死亡( regulatory cell death,RCD)的内在分子机制逐渐清晰,研究者们发现 RCD 方式在 DCM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目前已知 DCM 中所涉及的 RCD 方式主要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铜死亡等,并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相互作用和调控。 本文就上述 6 种 RCD 方式参与 DCM 的机制研究现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24, 34(5)-1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4

      摘要 (235) HTML (0) PDF 1.96 M (5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丰富的神经胶质细胞,其参与神经系统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其表型的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 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RNA 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皆与 AS 增殖、分化、炎症等表型特征的改变紧密联系,但这些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要探索与总结。 通过综述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表观遗传学机制对 AS 作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4, 34(5)-13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5

      摘要 (181) HTML (0) PDF 293.94 K (5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肿瘤学与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基因编辑是针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靶向修饰的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极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 HEs、ZFNs、TALENs 与 CRISPR/ Cas9系统。 目前,研究者已利用该技术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人源化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能够精准模拟癌细胞、药物以及免疫系统在人体内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广泛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生物学及人类复杂疾病的潜在机制。 本文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深入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毒蛇咬伤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024, 34(5)-14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6

      摘要 (174) HTML (0) PDF 1.56 M (5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毒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蛇毒中毒除出现常见的全身性和局部组织损伤外,还会引起显著的毒蛇咬伤并发症,包括即时性和延迟性。 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毒蛇咬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该文综合新近的研究成果,重点从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他方面对毒蛇咬伤并发症的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为毒蛇咬伤有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利用 CRISPR/ Cas9 技术构建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技术优化进展

      2024, 34(5)-15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7

      摘要 (230) HTML (0) PDF 215.23 K (5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CRISPR/ Cas9 技术的兴起,推动了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 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进行了多重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制作中,CRISPR/ Cas9 技术的优化也带来了众多突破性进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 CRISPR/ Cas9 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 CRISPR/ Cas9 元件优化、条件敲除/ 敲入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构建以及 CRISPR/ Cas9 元件和 HDR 模板的递送系统层面总结了优化策略,展望该技术未来的发展。

    • SHP2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4(5)-15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8

      摘要 (96) HTML (0) PDF 4.27 M (4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 Src 同源性 2 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PT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酪氨酸磷酸酶,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量升高,在侵袭、转移、增殖、凋亡、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SHP2 在许多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尚无系统的报道 SHP2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基于此该文综述了 SHP2 在 7 种消化系统中不同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的作用与机制,并总结与展望 SHP2 抑制剂的发展,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对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肠道菌群与微小 RNA 在炎症性肠病中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2024, 34(5)-169.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5.019

      摘要 (145) HTML (0) PDF 2.26 M (5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对肠道环境因素的免疫反应失调。 肠道菌群(gut microflora,GM)的失调可能导致炎症过程的发展。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和膳食干预等可能发挥着重塑 GM 及治疗疾病的潜力。 微小 RNA(microRNA,miRNA)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凋亡等生理过程。 此外,他们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促炎和抗炎途径的调节。 miRNA 谱的差异可能是 IBD 诊断工具,并作为疾病的预后标志物。 miRNA 与 GM 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近期研究表明 miRNA 在 GM 的调节和诱导生态失调中的作用;反过来,菌群可以调节 miRNA 的表达,改善肠道稳态。 因此,本综述旨在描述 GM与 miRNA 在 IBD 中的相互作用,寻找潜在 IBD 精准靶向治疗方法。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